摘要:现如今流域水利部门在建的工程,多以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为主,但工程质量管理不被重视,参与施工的队伍资质浅或无资质,更多的是借别人资质或缴适当的管理费。工程质量问题存在许多隐患,因流域水利管理单位所处的特殊位置,常常因为设计、监理、施工为一体。因此,为避免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应切实制定出适合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流域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建议
  流域内的干、支、斗农渠及建筑物一般由流域内部自行设计、施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工程需要维修或改、扩建,但这些工程都比较零散,相距远,造价低,且维修时间要求也较短,因此,这些单项工程规模也较小,工程质量也常常被忽视,造成了许多隐患,可是这些小型水利工程,涉及到闸、站、堤,河流的排泄洪以及水利配套设施。因此,我们必须从设计、招标、施工各阶段严格把关,保证工程质量,使其安全运行,发挥工程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为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1 流域水利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基层水利部门是流域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应该说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存在的问题很多:
  1.1 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图纸多是流域内部,但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本身也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基层水利工作人员有时也能够认识到,但抱着一种照图施工的心态,这样工程在施工前就已经有了隐患。并且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就有了靠山,因为设计不需要自己做,长期以往,基层水利人员的水平徘徊不前。另一方面,基层水利工作人员多从事的是一些上传下达的工作,整天其实是忙于跑类似于后勤的工作,且无论哪个领导安排与业务无关的工作也得去做,奔于应付,很少有时间进行自身业务素质的深造,水平提高慢,更缺乏广泛的实践经验,也难以在工作中独挡一面,放心大胆的开展工作。
  1.2 设计施工不规范,简单粗糙
  由于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一般都没有进行充分的考察论证,很少考虑到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施工也不规范,往往由于施工队伍素质差,而又不服管理人员的管理,虽然也有水利部出台后的设计、施工规范,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去掌握,更不要说在工作中付诸实施。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就出现了许多不合理和不规范的设计和施工行为,人们也习以为常。在设计一些最基本的闸、跌水等小型建筑物时,缺少最基本的建筑学知识。
  1.3 质量检测手段落后,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流域水利工程目前没有较好的检测手段,工程竣工以后,往往是本流域主管部门有水利行业证书的领导用目测、手敲等简单的方法下结论,这里有许多敝病,因此,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就在所难免了。有的地方是完工以后都不进行验收,或者即使有一些问题,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几点建议:
  由于流域水利部门的这些现状,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极不相适应,因此,今后不但要设计、施工、监理、监督于一体,也要负责工程的全面质量,使工程质量终身制,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增强其责任心,这也是水利质量管理大势所趋。因此,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相应的法规、制度,而做好全面的质量监控体系。
  (1)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水利行业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有基本的水利工程管理及相关知识,他们比一般的人更容易接受业务培训,更易提高能力。每年进行培训后,有计划,有步骤的选拔一些人进行工程方面的实践,或鼓励职工进行电大,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培训期间,应针对具体的人进行有意识的业务分工,使其明确主攻方向。避免那种多面手,但却一面也不能独当的浪费人力资源的做法。业务素质的提高,除了理论素质以外,更重要的是实际技能。对长年进行设计、施工、质检的技术人员,应根据其实际掌握的程度和本区域内急需的技术人才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总揽全局,形成一种比业务,比技术的氛围,掌握和使用近期发现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使水利技术人员后继有人,一代影响一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提高流域水利行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2)使其质量保证体系贯彻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
  目前在一些灌区,都是由本流域主管工程的部门设计,但由于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时间短,考察的次数少,对地形相对来说不是很熟悉。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与基层水利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同时,基层水利工程人员也应当看到和利用这次学习的机会,给与配合。对一些较重要的建筑物还必须请专家进行技术方案的讨论,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除在设计之前。另外心中始终牢记质量第一,以民为本的思想,才能树立较高的质量管理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制。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三检制”,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甲、乙双方及监理都要互相配合。在设计时应仔细论证,审核时严格把关,但有的在施工过程中却发现许多问题,有的甚至是一边施工,一边进行工程变更,且工程变更次数频繁,很难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因此,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的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工程文件的设计、审核、批准制度。切实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规范各个阶段的工程质量行为,达到工程质量质优的目的。
  (3)改进监测方法,提高监测水平。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材料、设备的进货关,仔细检验,符合要求,才能允许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规格要求的材料杜绝进入场地,使施工刚开始就进入严格的质量监控程序。当然,有些标准是地方的,有些标准是国家的,检验时,以最近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为检验标准,也可以结合地方近期规范标准,进行先检验后使用,杜绝不必要的质量隐患。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各种检测,水利工程中最常用的是水泥、沙、石粗细骨料及添加剂等。要严格按照质检部门提供的配合比及水泥标号,品种进行检验。对重点的工程,更要注重工序、部位、时间等检验程序,技术人员要随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监测做出详细的抽查记录,做到随时记录、随时整理、随时分析。提醒在场的施工人员注意施工过程中的事项,减少工程质量问题。
  再次,为了提高检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必须购置必要的检测设备,如:水准仪、经纬仪、称、筛子、游标卡尺、烤箱、回弹仪、试块箱、塌落度筒等。通过实测。实量、实弹、获得可观、公正的数据,真正体现工程质量,而不是靠外观影响和人情关系评定工程质量,使工程质量评定更加具有说服力。
  最后,管理要科学化。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管理都比较细,但对于一些小的、零散的水利工程往往都是重建轻管,经过几年运行就要返修或重建,没有一个基本的科学的管理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找出一种适合本地管理模式的方法,使这些偏远、零散的工程得到有效的管护,减少返修率,延长重建时间,使新老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
  2 结语
  (1)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管理的逐步规范化,流域内水利工程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必须加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力度。
  (2)基层水利技术人员要从练内功抓起,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未来的水利工程管理中能够独当一面,把质量管理自始至终贯彻下去,保证使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水利工程还要从项目的论证、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的全面监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