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库的作用不仅在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体现,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保障。水库的管理和除险加固关系着水利工程体系的完好和可持续性,水库大坝的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库实施除险加固不但有利于水库本身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提高,并且还可以降低洪水对附近居民的危害。本文结合工作,对于这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库、管理、除险、加固 
  我国的水库数量众多,承担着为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水源,以及防御洪水的任务,部分水库也是鱼类养殖的场所,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数水库的修建年代久远,采用的工程技术不够先进,工程设计达不到标准,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不断老化,造成了我国小型病险水库数额庞大的现状。这些水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便会威胁到水库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给国家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水库管理与水库除险加固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 做好水库的管理工作 
  1.1 合理蓄泄 
  合理确定水库汛限水位,拦河水库的汛限水位,要经过频率分析及调洪演算确定,除主汛期外,汛初,末都借用部分防洪库容结合兴利。不拦河的平原病险库要留出部分库容蓄积平原消冰洪水,以避免冰洪袭击而漫顶。为合理蓄泄运用,必须做好洪水预报和水情工作。 
  1.2 水库排沙减淤 
  拦河水库可利用底孔泄水涵洞排沙或用异重流排沙;开挖库外引洪渠排沙;修筑上游拦砂坝或沉砂库;使用泥浆泵库内清淤。此外,还采取了在水库淤滩开挖引渠直通泄水闸的库内引洪冲砂办法。 
  1.3 种植树木防风固坝 
  在保证土坝渗流安全的前提下,普遍在水库坝顶及坝顶前后坡种植杨柳,起到了防风固坝,降低浪高的作用,也可保护士坝护坡完整,防止冰拨破坏,同时还可降低坝体浸润线,此外,还美化了水库环境。 
  1.4 防止水鼠危害 
  土坝水鼠危害严重。各地常用防止鼠害办法有:整理坝面,铲除芦苇灌木,抑制虫鼠繁生条件,充水开挖捕捉,鼓风熏烟捕鼠,也有的还投放毒饵,如遇土坝鼠洞成片,就大揭盖开挖,再用原筑坝土料回填碾压;对分布稀疏的个别鼠洞则人工开挖并回填夯实,处理后要加强巡查。 
  2 水库除险加固方针及措施 
  2.1 国家加紧财政扶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中小型水库能够成功的依据一方面也是资金。水库的功能有很多,也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确保顺利开展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十分重要,即在此过程中资金是值得重视的方面。故而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国家财政支持的各种资源开展除险加固工作,打通渠道,设立资金专项来源,采用各种管理手段来适用于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2.2 采取适当和合理的方针 
  在工程中,一个合理适当的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对项目产生影响,关系着项目的好坏,它同时关系到资金和成本问题,若是选择适当还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可使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更快捷地进行。故而可以这么说,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最核心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2.3 要实行水库实时监测 
  我国的自动化能力虽然一直在提升,但还是力不能及,一般都是凭借经验来进行各种处理,并没有配置各种管理或者监控设备,从而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实行水库实时监测,并且建立信息交换系统,加大设备投资力度,能够及时观测实时水文状况,并报告上级,防汛预案,促进发展,为水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安全。 
  2.4 技术措施 
  要根据实际问题来具体分析,所以对于水库除险加固措施来说,不应该照搬照抄,应该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处理。处理大坝地基渗水问题时可选择混凝土防渗墙采用灌浆法来防渗,水平或者倾斜放置铺盖,然后堵塞和隔开混凝土通过较低的渗透率和渗透压力产生减压引流的目的。处理大坝的坝体渗水问题时可选择压力、劈裂灌浆法,截水墙(附加粘土和混凝土),套井回填等措施。处理涵洞渗漏问题时,可以选择新型灌浆法和补漏法(环氧树脂)等措施。处理抗渗能力很差的断裂带时,可选择挖平洞或者竖井,位置处于基岩裂隙区和防渗帷幕轴线的交点,最后要记得回填。处理一些均质水坝问题时,由于其土质材料不达标防水性能不好,特别是一些小型水库更容易渗水,故而可以做粘土斜墙,维护原有系统的同时提高防渗性,或者可以结合坝体的薄弱环节,不仅经济实用还能有效防止坝体渗水。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用坝体灌浆来处理,分为2种:一般情况若是局部问题而且范围和风险明确需要充填式灌浆法;若是不确定隐患位置而且大范围情况需要劈裂式灌浆方法。 
  3 结束语 
  要务实地做好水库管理工作,同时紧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只有相当了解水库的病险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在现在及将来更好地使用水库,让水库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否则会引发各种灾难性的后果。仍要对水库进行日常养护和维修,以提高其安全性和持久性,把好质量关。水库涉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所以在施工时要加强管理力度,加强沟通,采取有效措施以消除质量问题,确保质量合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