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的施工期、运行期对区域环境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得出结论,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远远大于不利影响,从环境保护方面而论,该工程运行是有效可行的。
[关键词]引水工程 ;抗旱灌溉;环境影响分析;保护措施
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位于泰来县中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20°32′―123°44′,北纬46°15′―46°49′,行政区划辖6个乡镇,幅员面积170万亩。其任务是以灌溉、抗旱为主,兼顾草原灌溉、湿地供水。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等效能。
1、环境影响分析
1.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1.1对水环境的影响
(1)生产废水
建筑物在灌区内分布较分散,每个建筑物施工产生的生产废水量均较小,对区域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地点所在区域的嫩江江段为Ⅲ类水功能区,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定,施工产生的生产废水应经过沉淀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2)生活污水
因施工人员来自于附近各村屯,生活起居仍在各自村屯,利用原有的生活设施,其在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与平时相比不会有所增加,因此对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地点所在区域的嫩江江段为Ⅲ类水功能区,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定,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应经过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1.1.2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工程土方挖填会产生一定的粉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都会产生含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的废气。灌区内虽然分布有一些村屯,但是,工程施工现场大多距离村屯较远,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只会对施工人员产生不利影响,对周边居民点影响不大。
1.1.3对声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机械主要有载重汽车、混凝土拌合机、振捣棒、挖掘机等,这些机械噪声强声级范围为75dB(A)。从上表可以看出,距施工区200m的噪声值昼间和夜间均达标。由于本工程施工地点距离附近村屯大多在200m以上,因此,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只对施工人员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对附近居民基本不产生影响。
1.1.4固体废物
工程产生的挖方主要来自渠道开挖,部分土方用于回填,部分土方填放于排水沟边,平整后植树种草,均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不会产生固体废物;施工期间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诃集中收集,运垃圾处理场处理。
1.1.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原有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损失,输水渠道基本上是利用原有渠道,新增占地面积不大,因此本项目永久占地对陆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临时加工厂、机械及车辆检修场、施工便道等施工临时占地主要为旱田和草原,工程建成后可恢复原有土地使用功能,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1.1.6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环境条件较差,若不注意卫生防疫,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因此应当咨询当地医疗卫生部门,针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1.7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工程施工将为当地提供一定数量的短期就业机会,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短期的就业问题,工程施工期间将使灌区人口总数有所增加,随着施工的结束,这种影响将随之消失。
(2)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工程设计占用的土地仅占全县面积的一小部分,相对于当地农民人均占用耕地数量来说比较少,因此工程占地不会对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产生较大影响。施工过程中,筑路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扬尘及汽车尾气将对沿途居民生活以及附近农作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1.2 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1.2.1对水环境的影响
嫩江干流引水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7.6亿m3,引水量占来水量的0.89%,引水量与来水量相比所占比例较小。另外,本工程引水流量为20 m3/s,灌溉引水期嫩江干流取水口最枯日流量为317 m3/s,引水量占来水量的6.31%,所占比例不大。因此,从嫩江干流多年平均和灌溉期最枯日流量来看,工程建成后对嫩江下游水环境影响均不大。
1.2.2对土壤环境影响
工程实施后,解决了灌区水田严重缺水问题,水田面积将有所增加,春季耕地风蚀现象下降、抗拒自然原能力将增强,将有利于地表植被的恢复和土壤生产力的提高。
1.2.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通过嫩江洪水期自流引水输入到宏胜水库,当水库控制水位在137.0m时,水量补给宏胜水库;当引水水位超过控制水位时,引水将被排放到宏胜水库周边的其他湖泡和湿地中,用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因此,本工程实施后,将有利于泰来县生态环境的修复,对改善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工程实施后,水田面积将增加7.5万亩,从而增加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善本区的小气候,将调节土壤和空气的湿度,促进土壤氮、磷、钾快速转化的功能,可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2.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工程实施后,增加了水田和草原的灌溉面积,对调节本地区种植结构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可发展以草原为中心的畜牧业,以水面为中心和畜禽养殖业,促进各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因而社会效益显著。
2、环境保护保护措施
2.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2.1.1水环境保护
工程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和养护产生的生产废水不得随意排放,应在建筑物附近挖一个简易废水回收池,生产废水经中和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施工机械、车辆检修应在指定地点进行,场内布置集水沟收集机械车辆维修废水,经沉淀、除油处理后排放。
渠首工程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统一收集,定期消毒、清运或掩埋处理。
2.1.2大气污染防治
施工机械尽可能选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机型,选用较高质量的燃油;对排放废气较多的施工机械,安装气态净化装置;运输物料车辆要加盖苫布;运输物料车辆在经过施工便道及村屯道路时实行限速行驶,在干旱、多风季节对以上道路每天必须洒水、减少扬尘。
2.1.3固体废物处理
对工程建设中产生的临时弃土和弃渣,应在适当的位置堆放,应经压实处理,用草帘进行遮盖。工程建设产生的永久性弃渣,可运至指定的垃圾堆放场。施工期间产生的少量生活中集中收集,运垃圾处理场或集中处理。本项目产生的挖方主要来自渠道整形维修,部分土方用于回填进行田间土地平整,部分土方堆放于排水沟边,平整后植树种草,均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不会产生固体废物。
2.2 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2.2.1水环境保护
灌区采取节水灌溉技术,防止浪费水资源。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用量,增加有机肥、复合肥以及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施工用量,减少农田退水中的农药、化肥含量,防止农药、化肥污染承泄区水体。
2.2.2土地资源保护
本工程属于改扩建项目,渠道工程大多在原址基础上扩建,新增占地面积不大。
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有利影响为主,工程实施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显著的,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远远大于不利影响,因此,从环境保护方面而论,该工程是有效可行的。
[关键词]引水工程 ;抗旱灌溉;环境影响分析;保护措施
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位于泰来县中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20°32′―123°44′,北纬46°15′―46°49′,行政区划辖6个乡镇,幅员面积170万亩。其任务是以灌溉、抗旱为主,兼顾草原灌溉、湿地供水。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等效能。
1、环境影响分析
1.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1.1对水环境的影响
(1)生产废水
建筑物在灌区内分布较分散,每个建筑物施工产生的生产废水量均较小,对区域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地点所在区域的嫩江江段为Ⅲ类水功能区,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定,施工产生的生产废水应经过沉淀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2)生活污水
因施工人员来自于附近各村屯,生活起居仍在各自村屯,利用原有的生活设施,其在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与平时相比不会有所增加,因此对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地点所在区域的嫩江江段为Ⅲ类水功能区,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定,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应经过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1.1.2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工程土方挖填会产生一定的粉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都会产生含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的废气。灌区内虽然分布有一些村屯,但是,工程施工现场大多距离村屯较远,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只会对施工人员产生不利影响,对周边居民点影响不大。
1.1.3对声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机械主要有载重汽车、混凝土拌合机、振捣棒、挖掘机等,这些机械噪声强声级范围为75dB(A)。从上表可以看出,距施工区200m的噪声值昼间和夜间均达标。由于本工程施工地点距离附近村屯大多在200m以上,因此,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只对施工人员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对附近居民基本不产生影响。
1.1.4固体废物
工程产生的挖方主要来自渠道开挖,部分土方用于回填,部分土方填放于排水沟边,平整后植树种草,均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不会产生固体废物;施工期间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诃集中收集,运垃圾处理场处理。
1.1.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原有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损失,输水渠道基本上是利用原有渠道,新增占地面积不大,因此本项目永久占地对陆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临时加工厂、机械及车辆检修场、施工便道等施工临时占地主要为旱田和草原,工程建成后可恢复原有土地使用功能,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1.1.6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环境条件较差,若不注意卫生防疫,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因此应当咨询当地医疗卫生部门,针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1.7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工程施工将为当地提供一定数量的短期就业机会,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短期的就业问题,工程施工期间将使灌区人口总数有所增加,随着施工的结束,这种影响将随之消失。
(2)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工程设计占用的土地仅占全县面积的一小部分,相对于当地农民人均占用耕地数量来说比较少,因此工程占地不会对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产生较大影响。施工过程中,筑路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扬尘及汽车尾气将对沿途居民生活以及附近农作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1.2 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1.2.1对水环境的影响
嫩江干流引水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7.6亿m3,引水量占来水量的0.89%,引水量与来水量相比所占比例较小。另外,本工程引水流量为20 m3/s,灌溉引水期嫩江干流取水口最枯日流量为317 m3/s,引水量占来水量的6.31%,所占比例不大。因此,从嫩江干流多年平均和灌溉期最枯日流量来看,工程建成后对嫩江下游水环境影响均不大。
1.2.2对土壤环境影响
工程实施后,解决了灌区水田严重缺水问题,水田面积将有所增加,春季耕地风蚀现象下降、抗拒自然原能力将增强,将有利于地表植被的恢复和土壤生产力的提高。
1.2.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通过嫩江洪水期自流引水输入到宏胜水库,当水库控制水位在137.0m时,水量补给宏胜水库;当引水水位超过控制水位时,引水将被排放到宏胜水库周边的其他湖泡和湿地中,用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因此,本工程实施后,将有利于泰来县生态环境的修复,对改善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工程实施后,水田面积将增加7.5万亩,从而增加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善本区的小气候,将调节土壤和空气的湿度,促进土壤氮、磷、钾快速转化的功能,可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2.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工程实施后,增加了水田和草原的灌溉面积,对调节本地区种植结构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可发展以草原为中心的畜牧业,以水面为中心和畜禽养殖业,促进各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因而社会效益显著。
2、环境保护保护措施
2.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2.1.1水环境保护
工程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和养护产生的生产废水不得随意排放,应在建筑物附近挖一个简易废水回收池,生产废水经中和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施工机械、车辆检修应在指定地点进行,场内布置集水沟收集机械车辆维修废水,经沉淀、除油处理后排放。
渠首工程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统一收集,定期消毒、清运或掩埋处理。
2.1.2大气污染防治
施工机械尽可能选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机型,选用较高质量的燃油;对排放废气较多的施工机械,安装气态净化装置;运输物料车辆要加盖苫布;运输物料车辆在经过施工便道及村屯道路时实行限速行驶,在干旱、多风季节对以上道路每天必须洒水、减少扬尘。
2.1.3固体废物处理
对工程建设中产生的临时弃土和弃渣,应在适当的位置堆放,应经压实处理,用草帘进行遮盖。工程建设产生的永久性弃渣,可运至指定的垃圾堆放场。施工期间产生的少量生活中集中收集,运垃圾处理场或集中处理。本项目产生的挖方主要来自渠道整形维修,部分土方用于回填进行田间土地平整,部分土方堆放于排水沟边,平整后植树种草,均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不会产生固体废物。
2.2 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2.2.1水环境保护
灌区采取节水灌溉技术,防止浪费水资源。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用量,增加有机肥、复合肥以及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施工用量,减少农田退水中的农药、化肥含量,防止农药、化肥污染承泄区水体。
2.2.2土地资源保护
本工程属于改扩建项目,渠道工程大多在原址基础上扩建,新增占地面积不大。
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有利影响为主,工程实施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显著的,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远远大于不利影响,因此,从环境保护方面而论,该工程是有效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