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田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的意义重大。灌溉排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有效地调节地区的水情,改善农田的水分状况,从而有效地防治旱、涝、盐、碱灾害的发生。而目前形势下,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分析,给出了提高灌溉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有效途径  
  1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灌溉管理较为盲目,缺乏条理性 
  我国农田水利的灌溉管理过程中缺乏较强的条理性,表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技术应用、开发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无法兼顾,人们对于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规章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纠纷事故,进而不可避免出现规划无序、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等隐患。 
  1.2 灌溉管理较为粗放,缺乏规范性 
  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标准也不够明确,因此就导致了管理模式的粗放性,很难保证节水增产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且目前形势下,我国很多地区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过程中经费也较短缺,这就不可避免会造成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工程建成之后的管理模式也较为粗放,这样很难真正发挥出水利工程应有的价值。 
  1.3 灌溉工程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耗材的成本也增加了。但在实际操作中,灌溉水收费标准的低,收缴率不高,拖欠、截留、挪用灌溉水的情况经常发生,严重制约了灌区可持续发展。灌溉水费收入不到位,在长期负债经营现状下灌溉管理,管理人员的工资难以保证,管理团队松散,导致很多运河系统出现流离失所管现象,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1.4 灌溉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管理制度是指有关部门使用某种形式的组织,并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管理目标和任务。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和管理涉及点多、线路长、范围广泛,在复杂的形势下,管理的难度加剧。大中型水库,干、支渠桥涵闸管设施等,由国家直接管理,但大多数建筑劳务费用由当时的公社灌水劳动自由或很小资助完成的,由水利部门牵头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硬件维修费用由一般政府的财政援助或集体经济的提供,人工成本的航道疏浚一般认为归于集体,管理的主要形式是通过组织农民完成灌溉工作。 
  2 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途径 
  2.1 科学运用小畦灌水技术进行灌溉 
  小畦灌技术主要是通过阻滞奠定了浅水使用该技术的基础上,提高灌水均匀度,节水效果增强,而最重要的是投资少,操作方便,由于灌溉部门还没有购买土地先进平整设备的能力,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或可视化方法,基本满足要求。土地平整是提高地面灌溉技术和灌溉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和节水灌溉的重要措施,农田表面光滑的水和灌溉深度分布比较均匀,可提高油田地面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 
  2.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农业节水体系 
  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为指导,树立全局意识,在宏观上把握节水问题。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2.3 建立健全节水补给制度以不断加大农业节水投资 
  目前形势下,我国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来源一般是通过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3种途径来筹集的。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资金投资都很大,而国家对这方面的补贴政策却并不高,大部分的资金还需要农民自己来筹集完成。现今虽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相对于地方而言,农民群众还很不富裕,很难应付繁重的节水工程投资。基于上述原因,各级政府应当对农业节水工程充分引起重视,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2.4 适时将沟灌灌水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之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中还应适时采用沟灌灌水技术,即改变传统模式的全部湿润地面的方式为局部灌溉模式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灌溉。局部湿润灌溉模式的沟灌灌水技术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这项技术的采用不仅一定程度上使苗间土壤的蒸发量在土地总量的比例逐渐降低,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庄稼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使地苗根系更加深入土层之中,也有利于深层土层的储水给水。 
  3 结语 
  一个高质量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应当对农田灌溉期间的人力物力消耗起到一定的助力,有效降低工程损耗,并且在灌溉设施配备上也应当更方便人们的操作。在此基础上,该项工程的建设应当具备高标准的灌水均匀度和技术操作效率。因此,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中必须加强管理,从地区实际如地质地貌、气候特点和人文地理等因素出发,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构建一个完备的并含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 
  参考文献 
  [1] 仲海霞,张振元.探讨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J].民营科技,2012(8). 
  [2] 张波.浅谈农田水利灌溉[J].才智,2010(21). 
  [3] 金桂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