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中国目前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阐述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指出中国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中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对节水灌溉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宏观上完善法制,微观上合理确定水价格机制等农业节水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资源;农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国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和发展节水型农业模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以缓解供需矛盾。 
  1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中国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 124 亿m3,居世界第6位[1],平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7 000 m3・hm-2,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2]。按1997年国家人口统计数据显示,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 200 m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世界排名第121位[3]。中国水资源有限而需求不断增长, 形势非常严峻。据预测,到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用水量由现在的4 000亿m3 增长到6 650亿m3,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1 760 m3[3]。 
  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2,4],农田灌溉面积达0.47亿多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2左右,居世界首位[5]。从目前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真正的用水大户是农业灌溉,约为4 000亿m3,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2%左右,其中灌溉用水量为3 600亿~3 800亿m3,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3]。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和工业用水量的速度也随之快速增长,且转移了大量的农业用水,致使水资源短缺引发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农业要做到持续稳定发展,决定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水高效之路。 
  从发展趋势上看,高效农业必须是节水农业,应朝节水型效益农业方向发展[5]。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浪费现象却十分严重,且农业用水效率十分低下, 全国每年有2 000亿m3水资源被损失。中国 GDP 是美国的1/8,但用水量却等同于美国。国外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率为2.0 kg・m-2,而中国仅为1.0 kg・m-2左右,比他们低25~30个百分点[3]。 
  由于科技的进步、投入的增加,近20年来,中国粮食增产近2.0亿t,农业用水量基本保持在 
  4 000亿m3左右,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到2030年,中国有望在农业用水量不增加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达7.0亿t ,满足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需求[6]。所以,解决好水资源短缺和浪费的问题,对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保证国家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农业机械化和农村水利现代化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水资源的效率,保护利用淡水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 中国农业节水与国外的差距 
  随着水资源紧缺凸显, 党和政府对节水工作给予了高度地重视,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自1996年以来, 国家花了大量资金,投入国债16亿元,带动地方投入20亿元到农业节水灌溉方面,其中包括科学研究、技术研发, 以及试验示范、工程建设等,累计建成各类节水灌溉示范工程1 000多处,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33.34万hm2[3]。 
  2.1 节水技术相对落后 
  由于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下,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国外的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由地面渠道灌溉系统逐步代替田间灌溉的方向发展,而中国却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在沟畦地面灌溉上沿用着管道输水传统方式。1984年,美国的管道输水灌溉面积已接近643.2 hm2,占全美国地面灌溉面积的46.9%,而中国的节水灌溉技术覆盖率只有不到10%。国外发达国家水利用效率高,以管道输水为主,以色列对污水处理和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分别达到68%和98%,日本的管道系统方向由部分管道输水向完整的多级组合发展,而且给水控制设备方面(管网的自动化、半自动化)都比较完善。东欧很多国家的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污水、雨水、海水、微咸水利用技术发展很快,而我们仍是以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灌溉等方式为主;中国在海水淡化技术、劣质水利用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还处于开发阶段,对膜上灌和涌流灌的节水机理只进行了初步地探索。在地面灌溉理论研究方面我们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波涌灌溉和激光平地水平畦灌等先进技术应用仍尚属空白,由于以上各种原因造成田间水的利用系数较低。 
  2.2 资金投入不足,节水设施与设备相对落后 
  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注重喷灌和微灌设备、高效输配水设备、节水保水机具新产品和节水制剂与新材料的研制,尽管中国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也投入大量的资金,灌溉设备发展很快, 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低,全国仍有一半以上耕地没有灌溉保障,2/3的有效灌溉土地还在使用着传统落后的方法,大部分只是按低标准初步进行了节水改造,有的工程失去了功能,有的工程设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还有的节水设施严重失修老化等,且中国节水灌溉材料与工艺研究水平滞后,所以设备与产品性能缺乏稳定性和耐久性。 
 
 
  国外先进国家研究重点放在了利用遥感、各种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等高技术上,而中国农业技术仍较粗放,先进技术在灌溉方面很少被利用,多年来土地平整一直靠目测判断,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农业节水、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所以国家应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节水灌溉资金,使中国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进一步向节能节水及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2.3 节水抗旱制剂及优质种源研发技术薄弱 
  国外重视节水抗旱,他们利用咸水进行灌溉,为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开发出很多保水剂产品,他们使用覆盖化学剂保水、抑制农田土壤蒸发,利用深松深翻等技术,把改进水利用效率作为研究热点,从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入手,研究增墒保水机械化旱地农业,如保护性带状耕作技术,轮作休闲技术等[7-9]。发达国家还非常重视从育种的角度高效节水:一是选择不同品种的节水作物;二是培育新的节水品种,通过基因的转移和重组,培育出抗旱或能适应咸水灌溉的农作物品种以节约淡水资源,缓解其紧缺性。他们还利用纳米等新技术研制低成本、高效环保型标准化、系列化的节水材料及制剂。而中国在这些方面研发较薄弱, 还没有太成熟的成果。 
  2.4 对节水政策研究不够,法治建设不健全 
  尽管国外的政策、管理体制有不同的模式,但都注重对水资源有效、统一协调管理,他们大多依据一定的法律进行节水,并形成了较规范的运行秩序。由于中国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在这方面相对滞后,实施上相对薄弱,全民节水意识淡薄,多年来对水的管理主要靠行政手段,致使水价偏低,在用水、节水方面缺乏法律的保护,导致农业用水的严重浪费,极大地制约了中国节水农业的发展。 
  3 中国未来农业节水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中国水法的颁布标志着对水的立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它使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有法可依,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们应建立以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尽快出台一些对保护水资源切实有效的法规。为了使节水农业这一项系统工程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合理进行产业化开发、调配水资源,以较大的规模,加强水利建设;以较高的标准,加速实现全国节水农业技术标准化的建设;以较快的速度,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体系;以较高的质量,实现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可持续发展;以较低的成本,构建全社会节水型的社会经济体系;以较大的效益,满足或适应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水资源对持续发展的最大支持和效益。 
  目前,中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发的热点与重点是旱作高效用水和现代生物节水技术[10],这一技术正处在传统技术升级与高技术发展相互交错的关键时期,但由于中国农村现阶段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仍然比较薄弱,该技术研究仍属于储备阶段;另外一种被世人公认且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地下灌溉,它的科技含量愈来愈高,由于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推广应用速度较慢。 
  许多国家为解决用水危机,正在开发利用天然雨水、污水以及微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 他们提出微咸水的利用技术和模式,重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与管理节水的有机结合与集成;重视节水农业的综合效益和水资源数量相适应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并将这些作为现代节水农业领域关注的重点内容,但中国微咸水灌溉的试验研究起步较晚, 技术还不够完全成熟。所以我们应实行全民节水,在工业上要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生产工艺进行合理布局,减少工业生产对水的需求;在农业上采取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田间合理布局等节水工程,采用滴灌、渗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农业种植结构;在城镇采取改进厕所、洗浴设施的方式,把城市生活节约用水作为研究重点,提高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率。 
  节约水资源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中国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处理好这个问题可使我们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更好地协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对农业灌溉水价进行改革,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用水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逐步提高水资源价格。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积极推广、采用各种先进节水措施,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各种手段提高用水效率,加快节水灌溉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缓解中国供水紧张局面、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证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海文.现阶段国内节水灌溉技术及问题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16-18. 
  [2] 陈雷.节水灌溉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J].节水灌溉.1999,2(1):1-6. 
  [3] 兰才有.发展节水灌溉的若干问题[J].农机科技推广2005(4),16-18. 
  [4] 陈阜.节水农作制建设的战略意义与途径[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3-25,30. 
  [5] 徐锋.西安市灞桥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6] 刘昌明,何希吾.中国21 世纪水问题方略[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7] 李铮.山西旱作节水农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3):86-90. 
  [8] 刘万荣.半干旱农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走旱作节水农业之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S2):51-53. 
  [9] 郭玉峰,奥静平,贾彦茹,等.旱作节水建设是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S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