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发展

  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市现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问题,探讨并提出农村小型水利在规划、建设、管理与改革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关键字:水利工程;问题;解决措施;新农村建设

  二十一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市土壤质地较砂,为轻壤土,粉砂颗粒含量达80%,持水力差,漏水漏肥严重,水分稍有增加即有滞水现象,故易旱易涝易渍。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起到作用,因此,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而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更显得十分重要。

  一、 基本概况

  泰兴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左岸,居通扬运河以南(简称通南)高沙土平原腹地,东经119°54′05″~120°21′56″,北纬31°58′12″~32°23′05″,西滨长江,北部自西向东与泰州高港区、姜堰市及南通海安市三区市接壤,南邻靖江市、东与如皋市毗连,总面积1253.91km2,其中陆地面积1023.61km2,水域面积230.30km2(含长江水域面积42.88km2)。

  泰兴境内以江平公路为界,西为沿江圩区,东为高沙平原。圩区地势东高西低,向江面倾斜,地面高程▽2.2~▽3.0m(废黄河基面,下同),土地面积169.5km2,土壤质粘,为淤泥土,洪涝灾害是主要威胁;东部高沙平原,地面坡度平缓,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地面高程▽4.2~▽5.5m,黄桥镇西洋庄及其附近最高达▽6.5~▽7.2m,土地面积1041.53km2,。

  二、水利工程现状

  泰兴虽然西频长江,但历史上隶属淮河水系,58年开始,泰兴响应国家的治淮号召,脱淮入江,先后开挖了境内现有的骨干河道15条,总长393公里,其中通江口门5座;中沟416条,全长1131公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引、排、河网,正常以自流引江作为主要水源。但由于我市80%的土地位于通南高沙土平原区,水土流失、河道容易淤积,为保证灌溉排涝,近年来,我市对部分淤积严重的骨干河道分段进行了疏浚整治和完善配套,先后整治了如泰运河东段、焦土港、蔡港中段和宣堡港等骨干河道4条91.35公里,完成土方383万方,同时各乡镇对本镇境内的淤积中沟进行了疏浚整治,累计整治中沟274条678公里,完成土方960万方。

  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青坎河坡堆放垃圾、乱垦乱种;在防洪主干河道随意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江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生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遇到干旱时,供水就成一个问题,只能是几个水利设施进行倒水,即抬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又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

  2、资金投入不足

  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由于地方财力紧,财政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建设。自九十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微乎其微,水利工程维修几乎全靠村组筹资解决,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

  由于更新改造水利工程是一系列配套工程,投资较大,而我市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集体拿不出钱来更新改造,向群众筹资又比较困难,所以只好小修小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造成了目前难以为继的局面。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3、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据了解,我市每个基层水利单位最多只有一到两个技术员,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1、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

  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农村水利工程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工程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一部分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而另一部分有关单位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广大群众进行服务,突出水利工程的公益性。

  2、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3、开发人力资源

  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学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