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1年以来,中央明确提出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要求加快建立水资源管理和河道管理制度。同时,坚持从我国的基本水情出发,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建立健全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城市与农村相统筹、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相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建立河道管理新秩序,深入贯彻落实治河新理念,推动河道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实施最严格水资源和河道管理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以此促进水资源和河道管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河道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河道管理。社会各界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反响热烈,认为这是适应中国国情、基于中国水情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只有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道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和河道管理的必要性 

  1.1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和河道管理制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维系生态环境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把水利放在基础设施建设首位,充分体现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另外,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与此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偏低,水体污染严重等问题突出。由此看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基本水情中的“不均衡”和“不匹配”问题更加突出。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用水结构和水污染进一步加剧了基本水情中的不合理情势。因此,水资源管理和河道管理,完善水资源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和执法监督,达到水资源合理配置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1.2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和河道管理制度是推动水资源治理工作健康发展,实现“人水和谐”的必然要求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依然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也是我国将要长期面临的基本国情。”妥善处理好流域内人与水的关系,合理分配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加强全流域取用水总量的管理,实现流域供需平衡;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1.3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突出瓶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这不仅是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实施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制度对于我国水资源战略发展可以说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2 加强水资源和河道管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2.1 转变观念、理清思路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河道管理制度。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按照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水资源管理意识,将水资源发展与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正面引导,发动全社会每个公民、每个团体起来节约每一滴水。充分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做好宣传发动,让全民清楚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状况,让全社会了解当前水资源所面临的严竣形势和存在的危机。坚持节约用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与水资源统一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必要性,达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程度。 

  2.2 依法治水,依法行政 

  当前,我国颁布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务院也出台了一批水行政法规,构建了我国水法规的基本框架,为依法治水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要求“要把加强水政执法作为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水务体系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同时,相关法律和法规也把水资源的权属管理与其他部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具体工作分离开来,从法律上解决了从“多龙管水”向“一龙管水、多龙治水”转变的问题。这些措施的出台也规范了我国水事活动的基本法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水利发展改革新要求,凸显了水利支撑和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需破解的水资源、水生态环境面临的难题。 

  2.3 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首先,我们要对我国水资源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与此同时,我们不但需要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更新观念,调整结构,提高水平;也需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端正认识,调整规划,完善政策,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其次,强化流域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和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以构建起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为维持河水健康生命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支撑。第三,坚持以总量控制为核心,抓好水资源配置。加快制定流域、区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全面实行总量控制。坚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第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按照国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要求,合理调整非农业供水水价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推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水权转让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水资源中的作用。 

  结语 

  总之,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良好的“水事秩序”是一座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助手。因此,我们必须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和河道管理制度,要在厉行节约、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水资源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水和谐额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戴汝为,李耀东.基于综合集成的研讨厅体系与系统复杂性[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10). 

  [2]于景元,周晓纪.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实现和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