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作为与生物措施等并重的水土保持方法,有着其所特有的重要地位。本文即针对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作出简要探讨及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 生态环境 

  1、概述 

  水土保持,指的是当区域由于受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因素导致了水土流失时,人们所采取的对水土流失起到治理以及进一步预防效果的一系列措施。水土保持措施自古便有,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逐步进入了以小流域作为基本治理单元的全新的治理阶段。此处所指小流域其流经面积较小,通常不大于50km2。小流域往往发育于大型河流的中上游区域,具备独立发展其种植业、林业以及畜牧业的能力。在某个确定的小流域之内,一旦水土流失发生,则往往依其当地特点所发生、发展,其独立于其他小流域且具备一定的规律。 

  水土保持有其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十分注重蓄水保土的耕种措施。其中,工程措施主要是指为治理水土流失而修筑的一系列工程设施,以此来确保水土利用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并对当地水土起到保护作用。常见的工程措施分为治坡工程、治沟工程以及小型水利工程,具体设施有各类梯田、拦砂坝、水池、排水系统等等。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并非一蹴而就,相反,其自身综合性极强,兼具科学性、地域性、综合性以及群众性的特征。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需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土壤、地质、水利,乃至法律学科;在不同的地区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需充分考虑当地经济、人文状况,因地制宜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措施开展时,由于工程涉及建筑、交通运输、财政支出、农业改造等方方面面,故应十分重视与当地财政部门、环保部门、国土部门、农业部门以及交通部门等的多方协调,方能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此外,水土保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远措施,其开展过程中需与当地居民协商融洽,应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广大力量,充分发动当地居民,共同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意义 

  水土流失不但会导致大量优良土壤流失,良田遭受破坏,同时还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升高,河泛现象多发。对于高原及山区而言,只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方能保证土地质量,进而保障当地农业发展,促进经济进步。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对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有着显著的成效,通过一系列诸如梯田、台地、水池、水窖等设施的建设,可以起到很好的涵养水源,调节当地气候的作用,使得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大大降低了水灾、旱灾、沙尘暴的发生率,进而实现农业增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更加重视全国各地,特别是山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不同规模的工程设施不断建设起来,但就修筑梯田而言,近10年内我国已有约500万亩田地完成了梯田改造,逾1.5亿群众直接受益。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超2000万山区人民得到了更好的农业种植条件,生活水平不同程度提高。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 

  前文已述,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治坡工程、治沟工程以及小型水利工程,其主要的治理对象为在斜坡以及沟道处,由于受水力、风力及重力作用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同时,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还包括了水土流失的预防措施。 

  3.1山坡治理工程 

  山坡治理工程,即治坡工程,指的是通过改变局部地形而实现含蓄水土的治理措施。在进行山坡治理的过程中,首先应通过对当地地质状况的实地踏勘,确定雨水的常见流径,并对这些区域实施地形的局部改造,对水流实施拦截,从而防止坡地处水流过量、过速而引发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等,同时,还可促进经过截流的水流下渗,从而增加土壤湿度,提高农作物、牧草等的可利用土壤水分。除部分可拦截的水流外,尚有部分水流无法得到充分拦截,针对这一状况,山坡治理措施将修筑相应的排水设施以及支撑性建筑,如水平阶梯、鱼鳞坑、挡土墙等等,依次实现水源涵养并充分防控泥石流的发生。 

  山坡坡面治理是水土保持山坡治理中十分重要的治理措施,尤其对于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治理意义,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基础措施之一,包括斜坡的固定工程类型以及山坡截流沟量项主要内容。 

  在山区,由于雨水冲刷,多导致斜坡处岩石风化,随土壤滑动,斜坡处往往稳定性差,泥石流多发,故需采取必要的斜坡固定工程,如削坡、排水工程、护坡工程等等,通过这些设施的修筑,可以降低斜坡处流水流量、流速,加强斜坡的稳固性。 

  山坡截流沟修筑在山坡之上,且每隔一定距离便有修筑,截流沟依据当地的具体地形而具有一定的坡度,将延伸较长的山坡分截为数个部分。通过山坡截流沟的修建,大大降低了区域径流的流速,从而缓和了水流对地表的冲刷作用,同时,其对分散多处的水流汇聚起来,集中输送至蓄水水库或者需要的农田、草场、林地等处。山坡截流沟的修筑,可以很好的实现农田保护,预防泥石流发生,进而实现了对区域公路、村庄的保护并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山沟治理工程 

  山沟治理工程,即治沟工程,指的是以加强沟床的稳定性,减少水体内泥沙含量,降低山洪、泥石流等山区自然灾害发生率为目的而开展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治沟工程通常修筑于山区沟道之中。常见的山沟治理工程包括谷坊工程、沟头防护工程,以及各类拦砂坝、淤地坝、沟道护岸工程等。通过这些工程的修筑,可以实现对径流内泥沙含量的调节,且可建设部分基本农田。 

  其中,沟头防护工程的修筑可以起到固定沟床,拦蓄泥沙的作用,并对泥石流的发生起着一定的防治作用。由于山区中多发育不同形式的沟坡,一旦坡床不稳定,则很容易出现洪范、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因此,必须将强沟床的稳定性,方能规避灾害的发生。 

  淤地坝工程是山沟治理中又一十分重要的治理类型。淤地坝以拦截淤泥、淤积田地为目的,修筑于沟道之中。在淤地坝内部,通过长期拦泥淤积,可形成一定面积的淤地,称为坝地。随着淤积时间增长,坝地面积将不断增加,最终将与坝体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成为一个较大型的挡泥墙,即淤地坝。淤地坝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坝体、溢洪道以及放水建筑。洪水不断蓄积,水位升高,高至一定程度时,水流将延溢洪道内排出,从而实现淤地坝坝体不至遭受洪水侵蚀而破坏,保障坝地区域的正常生产。 

  3.3小型水利工程 

  为保持水土而修筑的小型水利工程其类型多种多样,常见有小型水库,小型蓄水塘坝、引洪灌地、引水上山设施等。各种类型的小型水利工程其作用不同,但总体上通常会起到拦截坡地径流以及地下流经的潜流,并可将水体含蓄起来,供附近农田、林地、草场灌溉所用,并最终起到促进农业增产的目的。 

  总之,加强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对于改善区域气候环境,防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山区公路、铁路设施,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增产,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国家大力倡导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加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力度,促进区域间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关静. 现阶段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博弈[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24) 

  【2】李宝花. 加强水土保持 促进山西水利可持续发展[J]. 山西科技. 2008(01) 

  【3】任宇. 简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8(04) 

  【4】宫伟,吕志刚. 浅析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