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但城市的建设与生态环境却无法保持一致,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城市水土流失就因其问题的广泛性、特殊性和严重性而备受关注,成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本文就针对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与之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水土流失;保持措施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和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等三个步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水土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直接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迫在眉睫。 

  一、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和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这两个方面。 

  1、人类不科学的生产活动 

  城市水土流失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从产生、发展到成灾,每个环节和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人为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修路、建厂及其它各项设施的建设,必然会引起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一是基本建设活动破坏了大面积的地貌引起土地侵蚀;二是乱堆、乱排废弃物引起的侵蚀;三是日渐频繁的交通建设弃土引起流失;四是人类滥垦滥伐,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五是矿区弃渣引起的流失;六是城市垃圾引起的侵蚀;七是地面下沉塌陷引起的侵蚀。 

  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城市建设,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大量的工程地基开挖会导致原有植被遭到破坏,裸地面积越来越广,甚至导致当地水质发生变化。 

  2、城市水土流失隐蔽性强 

  隐蔽性是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由于城市建设不同于山野乡村,其 

  地表径流经常被各类建筑物阻挡分割,大部分由地下水排水管道排走,难于看到其直接的侵蚀过程,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最终造成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那么城市地表由于缺少养分而导致植被存活率较低,地标不断硬化,导致水土保持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每每进入雨季,雨水根本不能够及时深入到地下,极有可能引发洪灾,不仅不利于城市建设,还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3、复杂多变的自然因素 

  水土流失是指在土质、水力、重力和风力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造成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各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降水量、气温、土壤性质和植被覆盖情况差异大,有些地区的地质在岩性和新构造的影响下,容易造成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现象,有些土壤的抗蚀性弱,容易被侵蚀,还有就是城市的植被覆盖率低,且其植被的蓄水能力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现象已蔓延到了城市,严重影响到城市投资环境和人居生活质量。 

  众所周知,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密集,财富集中,基础设施较好,环境比价高,然而一旦发生水土流失,便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无法维持其原有的平衡,引起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堵塞淤积,造成城市地表积水,水流不畅,增加了洪灾发生的概率;城市建设的地基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城市的生活用水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三、城市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城市水土保持是防治城市水土流失灾害的根本,既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还要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进行治理与美化。 

  1、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活动 

  要搞好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措施是基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既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又要反映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特点,充分考虑规划范围内的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根据区域特性把握治理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完善预防和保护措施。此外,将创建文明城市与卫生城市相结合;将城市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将建设生态环境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相结合;将发展城市与城郊经济相结合也是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只有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指导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逐步实施,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2、建设用地水土保持措施 

  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居住区、仓储用地、特殊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及其对外交通用地。对于建设用地的水土保持工作应采用工程与生物措施结合的办法,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绿化美化工作,以求达到“硬化、绿化、美化”的目的。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求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要及时对开发建设区及周围影响区的裸露地、闲置地、废弃地、各类边坡以及矿山废弃地进行植被覆盖和美化工程;对一些水土流失强度大的建设项目场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拦渣、舫洪排水、土地整治、泥石流舫治、防风固沙等工程措施来控制水土流失。 

  3、广场道路等公共场地的水土保持 

  提高公共设施、道路广场的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花园城市相协调的城市生态环境,并选择抗逆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耐践踏、常绿型生长期长的树种花草,对广场道路进行绿化和美化,及时控制城市建设中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对于公路等交通设施及管道工程的土渣进行回填,特别是在露天放置的过程中,由于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其风蚀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可考虑使用化学粘结剂将土渣的暴露面固化,以防止风蚀的发生。在路堤、路堑开边沟、坡顶和挖方边坡台上开截水沟,组成因地制宜的路基排水系统,还可在路基两侧及施工过程中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面积 

  4、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由于城市建设中大部分为地下排水管道,隐蔽性强,因此更应加强对排水管道系统的完善。按照城市建设的排水标准,兴建排水管网,使洪水能畅通排至外部河道,尽可能减轻泥沙对外部河网的淤积。但对于哪些缺水的城市,可以通过下水道将大部分降水收集起来再利用,使生态系统水分基本达到平衡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土保持问题。 

  5、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 

  城市水土保持是一项涉及水利水保、国土、城建、交通、环保、农林及立法执法等多个部门的综合系统工程。因此,想要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就必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级政府部门也应把城市水土保持列入议事日程,健全法制法规,以法律法规条文的形式强化城市水土保持,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城市水土流失的认知。 

  6、完善监测监督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监测工具和监测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建立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预报系统也成为预防水土流失的重要一环。建设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必将成为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监测发展的框架,成为有效预防城市水土流失的强效措施。 

  四、结语 

  在城市建设进程中,许许多多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都会使水土资源遭到不同层次的破坏、流失。作为一种灾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水土流失这一问题,将其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研制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目前,我国大中城市面临人口多、土地资源相对匮乏、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而水土流失进一步加重了这些不利影响。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根据城市的具体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努力做好城市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还应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理念,丰富水土保持的内涵,强化管理制度,建立起城市水土保持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不仅要控制水土流失,保障生产建设的安全运行,还要强调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化和美化,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承.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1分析[A].科技部.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C].科技部,2014:1. 

  [2]曾祥坤,王仰麟,李贵才.城市水土流失的景观生态学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05:25-30. 

  [3]郭改娥.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探讨[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01:40-41. 

  [4]赵岩.水土保持区划及功能定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