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维护生态建设和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资源、水资源及其环境的综合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的发展进步起着促进作用。所以,近些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并将生态环境优化作为重点任务进行,技术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也必须认清当前的社会环境形势,了解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更要明确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更好开展。只要以生态优化来统合水土保持工作,以水土保持工作来优化生态环境工作,两者相互协调、统一,才能真正推动社会、文化、经济的共同进步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1、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优化中的作用
1.1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各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也会相继提高,而通过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及泥沙的流失量,防止江河洪水或是淤泥淤积的灾害发生。水土保持工作中开展的植树造林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性,而这种平稳、平衡对于遏制自然灾害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主旨。
1.2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作为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土壤质量也是生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孔隙的状况、有效加强土壤通气度、排水能力。此外,水土保持还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肥力、土壤中所蕴含的有机质含量,且根据实践表明,采用不同水土治理土壤的措施,所含有的有机质含量、全磷、氮含量等皆大于对照组,也能够较快的为植物补充养分,具有良好的自动调节功能,同时还能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得以恢复。所以说,科学的水土保持举措对于土壤的理化性质起着改善作用,使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得以有效保障,并促进生态环境的快速恢复。
1.3气候条件有所改善,生物多样性有所提高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改善局部气候条件,尤其是帮助近地层地区的小气候转向良性气候发展,降低近地层的温度、增加湿度、减小昼夜温差。同时,气候条件有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高植被的覆盖率,使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所开展的挖条沟工作还能够改善板结土壤和母质层地表,并起到蓄水拦沙作用。这些工作的开展皆有利于林木治理区植被的生长恢复,丰富物种的多样性,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提高。
2、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2.1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活质量
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粮草植被、草场畜牧业等皆会遭受严重的破坏、森林的蓄�e量也会急剧骤减,降低地面的覆盖率,改变径流方向,致使生态环境动态平衡失调。此外,若是遭受暴风雨,洪水肆虐淤积,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现象也会频繁发生,容易造成山洪水涝自然灾害,使得下游江河地区的泥沙顺势形成淤积现象,进一步加深洪涝灾害,严重破坏当地的农业、畜牧业的生产条件,致使我国的农业经济环境、健康发展皆受其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苦不堪言。
2.2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加剧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及其地面的完整性,导致土地资源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也不能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土地退化严重,土壤肥力、水源涵养能力也有所下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土地资源愈发贫瘠稀薄,土壤没有吸收足够的养分,质地逐渐粗糙化,通气性、排水蓄水能力逐渐刷若,农村粮食产量不断下降且尤为不稳,部分农村甚至出现绝产现象。长期以往,随着水土侵蚀程度的不断加深,土地生产力只会加快降低,水源也会不断减少,人类甚至会面临水源短缺的危机。
2.3山体滑坡频发
土壤表层裸露,导致泥沙大量下泄,地表径流也随之流入江河水库,致使下游地区淤积加重,沟渠江河的河床不断抬高,水位上涨、水库防洪能力逐渐削减,洪水排水不畅,水利工程难以发挥作用,导致水库使用寿命严重降低。在此形势下,水污染加剧,江河湖海多淤积,江河泛滥威胁增大,若是暴雨时节频发,雨水不能及时下渗,时涨时落,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皆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发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2.4水资源平衡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遭受破坏,且随着土壤的不断退化、草场的沙化,生态环境也与之失调,植被生长难以得到恢复,这也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分配利用。而地表植被破坏程度加深,降水截留、滞缓径流及水源涵畜等功能也会逐渐失去,导致地表径流大幅度增加,而地下径流却随之减少。两者间平衡的水量关系被彻底打破,致使土壤的储水库容量不断缩小,破坏农作物需水量与土壤水分供给间的关系,许多地区的旱灾次数不断增多,年作物产量急骤下降,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们粮食供给严重不足。
3、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技术
在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点关注生态环境恶化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迅速恢复地表层的植被覆盖。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3.1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增加,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增大,近几年,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退化问题难以应用人工方式对其进行控制。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应用先进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开展相关工作,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率。技术人员可以应用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并提升技术的应用效率与应用质量。
3.2不科学采伐与开垦修复生态技术
在生态环境修复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应用退耕还林与人工种草等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在此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将生态环境分为几个单元,将各个单元有效联系在一起,然后根据各个单元物种适应能力与进化能力的分析,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将各类物种组合成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维护物种多样性秩序,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提升技术应用质量。 3.3人工防护林
在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实际发展期间,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人工防护林与人工操场种植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方案,例如:在某县土壤退化较为严重的区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当地土壤相适应的树木品种,同时,还要积极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人工防护林的生长效率的提高,避免相关问题的产生。
4、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某县水务局生态修复过程中,虽然生态修复技术逐渐增加,水土保持效果较为良好,但是,还有较多问题需要解决。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4.1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监测问题
在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还不能对其进行实时监测,难以提高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工作效率,无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实时监测生态修复�c水土保持工作,保证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要归纳总结各类相关资料,提高生态修复技术与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效率,增强某县水务局生态系统建设效果。
4.2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某县水务局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还不能全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归纳生态退化与水土保持问题产生的原因,难以提升生态建设工作效率。因此,在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技术实际应用期间,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全面分析某县生态退化与水土保持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生态系统承载压力情况制定管理制度,保证可以缓解生态系统的各类压力,全面理解生态修复技术,进而提高我某县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工作效率。
4.3不同区域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问题
在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生态建设过程中,不同区域生态系统都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如果相关部门不能根据某县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生态建设技术,将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某县区域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生态建设期间,相关技术人员都要全面分析当地降水量、土壤类型与人口密度等情况,确定当地生态系统修复潜力,科学选择各类生态修复技术与水土保持技术,进而提升生态系统建设效率。
结论
综上,针对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严格执行规划、完善设计、重视招投标、加强施工管理、全面落实监理制,全面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保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建成后发挥其预期的综合效益,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斌.试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164.
[2]蒲浪超.简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建材与装饰,2016,24:277-278.
[3]铁大梁.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59+61.
[4]余定椿.关于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