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民增产、增收的必要设施保证,也是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必要前提,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本文立足于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浅谈有效管理的几点思考,以发挥农田水利建设的作用,为我国农业灌溉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策略方法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命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农田水利建设将水源有效地引入农田的水利设施,实现农田灌溉为最终目的。然而,随着我国水资源的变化和人们对于农田灌溉需求的增加,导致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的探讨优化措施。 

  一、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传统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与管理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很难适应今天农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意识淡薄,设施建、管脱节 

  传统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水利设施,资金投入来源由三部分组成,国家补贴一部分,地方筹措一部分,群众拿出一部分,建设竣工后作为集体资产来进行使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只“建设”不“管理”的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有一些水利设施春天需要的时候试水开工,冬天不需要的时候也没有人维护,如变压器、电机、水泵等长期无人管理,不仅遭受风雨的损坏,还常常发生盗窃事件,等到来年需要灌溉时一些设备只能重新配置,导致资金投入的浪费现象。 

  (二)管理方式欠缺,资源浪费严重 

  长期以来,在农田水利灌溉中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用公家的水浇私人的田地,人们普遍的认为水利设施是国家开展的公益事业,没有意识到水利资源是我国共同的资源,需要大家共同管理维护,于是,在水利管理中浪费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农户没有针对自己的农作物需求,就大肆的对农田进行大水漫灌;有的农户放开农田沟渠就离开了,当田地水满了之后,溢出来流入河流;还有一些养殖用户,用农田水利灌溉的水大肆填满自己的池塘,又不缴纳水费,导致很多水利设施的投入资金无法收回,在缺乏水费缴纳的前提下,水利资源浪费严重。 

  (三)管理资金缺乏,制约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农田管理主要是依靠一家一户的小规模格局进行,这种格局下水利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建设设施的管理都很难打破现状,有所提高,即便水利建设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然而与分散式的农田管理之间的矛盾还是凸显了出来:首先,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有限,由于当前农户土地经营面积较小,不能形成规模,设施投入资金薄弱;其次,水利设施建设组织缺乏力度,在乡级和村级没有能力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情况下,农民组织水平较低,不能自发的联合起来进行水利设施的整改;另外,农民没有承担农田水利建设的义务,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侧重减轻农民的负担,国家和地方政府又很少有能力拿出水利设施建筑的钱来,资金匮乏成为了阻碍基础建设的一个瓶颈。 

  对于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来说,除了以上问题之外,由于地形复杂,改善水利设施困难重重,难度较大,再加上资金匮乏,在短时期内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探索有效的改善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农业生产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探索优化管理途径势在必行。 

  (一)提高管理意识,认识水利建设的重要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民生产经营的意义毋庸置疑,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改革之路的探索,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进行推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实行领导责任制,由一把手牵头,带领下面各级部门分头抓,集中管理,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其次,细化责任分工,对于每一级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指定的目标抓落实,层层落实,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有效的实现现代化管理;另外,将农田水利建设任务纳入乡镇单位责任,通过相关单位的引导,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实施,形成合力,发挥不同职能部门的作用,以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服务农民水利灌溉为宗旨;最后,资金的投入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关键问题,需要多途径筹措资金,除了扩大政府的财政拨款力度之外,积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实行多渠道资金汇总,统筹管理,并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于表现进步的组织或者村子进行鼓励,不断深化农业用水价格改革,保证收益“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良性循环。 

  (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建设管理的细节控制 

  制度是推动建设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加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制定利于农村水利发展的专门政策,实施农村水利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科学计划,大力宣传水资源的节约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加强工程设施建设后的管理工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利用农民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取得较好的设施建设效益;另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目的,可以提倡有偿服务,认真核算成本并合理降低费用,加大管理人力、物力投入,避免基础建设设施被自然灾害或者居心不良者破坏,促使建设好的水利设施能够进行良性运行,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管理水平,打造水利管理的优秀团队 

  农田水利建设的良性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因此,改善当前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管理机构的组建和管理队伍的水平。首先,优化乡镇管理站、水库、灌区管理所等基层管理机构的组建与设置,对一些基础的水利建设设施进行更新与改造,并制定详细的管理体系;其次,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从而调动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将自己的人员派出去参观学习,将外地优秀的管理人员请进来讲座,实施绩效考核,制定激励机制,对于业务精湛,工作认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及时给予奖励,同时,打造管理精英,通过学习培训力争打造能够将农田水利、水土保持、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业务能手,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水平,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程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从细节入手,常抓不懈,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具体的建设中保证资金投入和工程质量,避免偷工减料现象发生,在建成后的管理中做到统筹划一,明确责任,确保水利基础建设的优质运行,为促进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生活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治蓉.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 价值工程. 2010(08) 

  [2] 刘德力格尔,盛常玉,刘筱赛. 在农村建设中水利建设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 内蒙古水利. 2010(01) 

  [3] 徐静.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措施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2) 

  [4] 吴加宁,吕天伟.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体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