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不断改善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本文分析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总结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的具体措施,以期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促使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可持续开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环境保护

水利工程建设必然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施工技术人员要提高对于环境影响的防治能力,通过开展有效的预防与治理工作,确保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从而进一步促使水利工程建设可持续开展。

1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1.1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通常依赖于普通河流。而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对河流的水流量造成影响,这样就弱化了河流的清洁能力及自我恢复能力,从而造成水中有毒物质不断增多,由此对整体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1]。

1.2对农田、林地、草地产生的影响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时,需要占用农田、林地、草地等。而不管是占用土地还是清理相关区域,均会影响当地的农田、林地、草地等,从而影响当地动植物的生存,易破坏当地的食物链。

1.3对水域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会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例如,建筑垃圾直接被排入河流,导致河流堵塞;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水沟,导致当地水质污染严重,破坏了水生物的生存环境[2]。

1.4对陆生动物产生的影响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需要进行动土施工,会破坏农田、森林等资源,这样必然会破坏环境。这样一来既会导致动物数量大幅减少,也会对原本生物链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进一步影响整个生态环境。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2.1合理规划、统一布局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当地农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全面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对水利工程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通过科学调查和论证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履行好对社会的责任,从而造福子孙后代,使其具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不考虑水利工程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深远影响。

2.2积极推广生态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就是在充分保证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和改造,相对于传统的水利工程来说,生态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性较小,也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以河道改造工程为例,施工时可以合理应用护岸方式,如应用坡式护岸技术、墙式护岸技术等,进一步为河流提供有效保护,使其流通宽度处于合理范围,与此同时严格控制施工占地面积,达到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3]。

2.3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与管理

政府部门应完善规范质量监督机构,改善工作条件,完善监督工作机制;配备监督技术力量,提高监督人员综合素质;树立质量首位意识,厘清质量主体责任。同时,质量监督机构要严格加强质量评定与验收工作的监督检查,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及时、有序开展建设项目验收质量结论的核备工作。另外,质量监督机构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验收质量结论核备的相关规定;根据项目实际可采取提前介入等灵活多样的监督方式,以提高质量监督效能;强化质量监督考核,实行质量责任追究。

2.4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遵循“谁污染、谁管理、谁补偿”的原则。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基础上,以单位为对象,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及监督,使其更加重视生态环保。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条件,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对策,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降到最小[4]。

2.5组建高质量的施工管理队伍

为避免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需组建高质量的施工管理队伍。要重视引入优秀的施工团队,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引入人才时,要重视提高应聘要求,积极聘入专业对口人才。另外,要加强对于现有人才的培训,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深造、聘请专家到企业进行工作指导等形式,不断提高施工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同时,对于日常工作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个人及时给予嘉奖,以带动周围的人群积极投入环境保护工作,为提升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有利的条件。

3结语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提高环境保护水平,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为了不断保证施工效率,结合实地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施工质量,以期通过以上阐述,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化施工,从而进一步保证农业生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