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自古就在利用水资源的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新时代曾长期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追赶,目前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然而这并不能掩盖其在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总结自身近10年的在水利工程领域的相关工作经验和教训,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出来,供行业人士参考,并期以之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水利工程;协调性;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

从古至今,我国在利用水资源的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果:战国时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秦朝开通了秦渠、灵渠、江南运河等;两汉时代修建六辅渠、白渠、龙首渠、六门陡、鉴湖和坎儿井等;三国两晋南北朝修复芍陡、茹坡等;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五代十国兴建安丰塘、捍海塘等;元朝开通会通河、通惠河等;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间共建成江河堤防413679km,各类水库98002座,并建成一大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基础产业的水利工程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如何继续发挥堡垒作用,持续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当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水利工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解决农业发展问题;(2)改善基础建设能源问题;(3)带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水利工程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涉及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文化与道德等诸多领域。正确处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要求科学、全面、实事求是地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用发展观妥善处理,以保证水利工程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局部与整体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局部与整体发展相适应包括三个方面:1.河流与流域: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并发展的必要资源之一,河流与人类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并制约的。流域则是以自然河流水系为基础,同时涵盖人、财、物等各种资源配置的区域性系统。水利工程坐落于河流,影响于流域,因此必须充分论证河流与流域的关系,切实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2.流域与区域:水利工程发展的目标是兼顾流域水系活动规律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促进流域与区域水利的协调发展。我国水灾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但同时区域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区域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都要求强化水利水电的保障作用。然而水利水电的发展具有系统性,如果只是被动地要求满足区域发展,就必然会影响水资源的系统性。3.区域与全国:西部地区较东南沿海仍然并长期处于欠发达地区,而水土资源极端不平衡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西部水资源占全国的45.9%,其中的83%在西南;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仅占全国的8%,资源型缺水问题严重。水利工程是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统筹区域发展全局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西部区域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三、高新技术与水利工程相结合的问题

水利工程的高新技术应当包括四个方面:1.理论更新:从最开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至现在的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其发展经历了靠经验、归纳总结、持续改进的一个过程。水利工程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差异性明显,每一个单项建筑物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又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大量实际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改进相关理论有助于水利工程健康、稳定的发展。2.技术革新:随着大型专用施工机械的研制与改进,现代水利工程施工由传统的人力向机械化施工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新设备、新的施工方法、新工艺等将应用于水利工程。3.材料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型建筑材料必然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对于水利工程而言,高效防水材料势必会有长足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发展势必与新型建筑材料相结合。4.信息化建设: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和效益。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紧密结合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实际,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急后缓、注重实效。

四、景观绿化与发展的问题

水利工程作为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发挥除害兴利作用的同时,也是一笔巨大的人文景观资源,如何利用水利工程的人文景观属性,摆脱其一贯的“傻、大、粗”形象,以使之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成为了水利工程发展的另外一条思路。水利景观建设,应该从生态角度出发,使人为能动性和水利工程相结合,将地理、人文、旅游开发、经济等综合因素融进水体的自然环境属性,实现最佳的社会及经济效益。通过景观绿化打造,结合人文景观资源,水利工程在发挥自身的工程效益外,必将全面展现其生态和绿化环境、游憩和景观、陶冶情操和科教、经济和增进社会效益等特点。都江堰在这一方面不仅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且做得相当成功。

五、防洪减灾日益严重的问题

洪涝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及沿海平原地区,其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但这里占有全国40%的人口,35%的耕地和70%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洪涝灾害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比如截止到今年9月4日,已造成:广东多人遇难,长江水位上涨多处险情发生,全国多地暴雨数百万人受灾,新疆叶城县发生泥石流灾害已致35人遇难,武汉城区被淹没,河南新乡被洪水暴雨淹没,湖北宜昌、恩施等多地洪水,河北多处发生洪水已有百余人遇难、近千万人受灾。再向前述1998年洪水,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灾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防洪本就作为水利工程的一项属性而存在,有感于近年我国洪涝灾害的严重,本次将其单独提出来。除了流域防洪形势日渐严重外,城市洪涝灾害也有逐年扩大之势。因此如何做好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摆在人民和国家面前。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保障水利工程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地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就完美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田明武.水利工程建筑物[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赵岩.论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建筑工程,2012(6):192-192.

[3]胡碧玉.流域经济论[D].成都:四川大学,2004.[4]邢华,等.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协调性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0):7-12.

[5]陈少林.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6]郭宏.浅谈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及现状[J].工业工程与技术,2013(6).

[7]夏仁魁.浅谈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4(2).

[8]许航.关于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7).

[9]李淑玲.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10]罗全胜.治河防洪[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