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渐严重,影响农村居民居住和生活环境。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关注和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开展。本文基于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基础上,分析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农村污水;现状;治理技术 

    1 农村生活污水特征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黑水(人类粪尿和冲洗水)、洗浴水、洗衣廢水和灰水(厨房废水)。农村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的处理,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制约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特征与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其水质性质与污水中污染物种类与城市生活污水基本相似,有机物、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可生化性好,基本不含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根据实地调研发现,由于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生活习性差异,农村生活污水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水质水量变化较大,且实际个人用水量远低于城镇居民用水量,尤其是偏远落后的地区。另外,农村污水排放时间较固定,三餐时间为用水高峰期,三餐之间和晚间用水量较低,甚至处于零排放状态。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2.1 污水处理成本高 

  相对城镇来说,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且分布区域较广,尤其是一些山区、丘陵地带,人口少且密度低。目前,农村污水处理主要有集中式和分散式处理方式,若采用集中式处理方式,铺设污水管网,所需资金庞大。而农村区域主要通过明渠或暗渠收集污水,污水收集率较低,且污水成分复杂,污水处理厂(站)不能达到满负荷运行,运行单价较高。另外,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已有污水处理设备未得到有效维护,损坏严重,维修费用高。 

  2.2 财政资金支持低 

  目前,公共财政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不足,地方财政支付力低,加上农村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居民支付能力较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缺乏资金。受地理因素和传统意识的影响,农村居民对环境危害认识不足,缺少污水处理费用支付意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后期运营缺少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导致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设备设施出现“晒太阳”状况。 

  2.3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我国农村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城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缺乏技术管理力量。由于长期没有或缺少专业维护,污水处理效果明显变差,对周边的水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日常运行缺少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导致处理设施闲置,造成部分处理设备损坏。 

  2.4 排放标准不统一 

  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缺少国家性专项规划和排放标准,不同地方对农村生活污水出水排放执行不同的标准。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大,部分地区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地理环境及经济条件等因素,过度追求高标准排放,造成财政资金浪费。部分地区复制其他地方的处理方式及处理技术,导致污水处理没有达到实际效果。因此,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考虑当地实际条件,制定适当的排放标准。 

  2.5 设计规模与实际处理量不匹配 

  针对农村地区日趋严重的污水问题,现有处理方案是建立污水处理厂(站)或者是简单的污水沉淀池,污水处理规模按照农村户籍人口进行设计。而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老小村”“空心村”的现象,人口流动问题考虑不足,人口短时间数量变化导致设计规模与实际污水量不匹配,实际运行中存在水量少导致运行负荷偏低甚至无法运行的现象,且会增加建设维护成本。 

  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解决办法 

  为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首先,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国家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建立可靠的污水排放标准,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不断给农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农村居民参与生活污水处理;再者,规范处理技术的选择,合理采用生态、生物及物化等多种处理技术,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优化生产效率与净水效率;最后,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大资金投入,运用科学治理,逐步改善农村环境。   

       4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用技术 

  为改善和提升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状况,不仅需要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机制和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应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模式及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在经济、生活习惯及生态条件上的差异性,需科学细致规划,慎重选择处理模式。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主要有分散处理、村落集中处理和纳管至城镇排水管网等方式。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普遍采用比较成熟的生化法和物化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技术,主要处理方式有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SBR)和A/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等。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分布区域广且分散,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更符合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特点。 

  20世纪末,我国开始研究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逐步探寻合适的处理工艺,并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根据区域情况,各地陆续出台相应法规政策,鼓励采取分散式处理方式。目前,常见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有厌氧沼气池、人工湿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其中,厌氧沼气池是一种新型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化粪池相比,厌氧沼气池具有卫生、安全、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等优点。生活污水进入厌氧沼气池,通过分段处理、微生物降解处理后,基本达到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另外,厌氧沼气池产生一定量的沼气,可用于农村居民日常做饭及取暖,是一种能耗低、有经济效益的简单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土地—植物共生系统,已广泛應用于我国的城镇化污水厂的尾水处理及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可将人工湿地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组合,采用厌氧/生物滤池/潜流人工湿地、复合生物滤池+潜流人工湿地、MBR/人工湿地工艺、滴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污水;由于农村污水具有排放分散、水质水量变化范围大、有机物浓度及氨氮浓度高等特征,使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同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投资成本低、维护运行成本高,农村经济及专业技术人员难以达到正常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水平。因此,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受气候影响小、适用范围广,尤其是能够解决居住分散的居民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设备,这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卫生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具有预处理、生化系统、沉淀、消毒等工程,通过结合各地区农村污水的特点,满足除磷脱氮的要求,适合于农村地区而得到广泛关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传统的处理工艺有AO工艺、A2O工艺、SBR工艺、MBR工艺、接触氧化工艺、生物滤池等。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国内相继出现一些新型的脱氮除磷工艺,如多点进水OAO工艺等。 

  5 结语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做出不少努力,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今后农村治理工作中,要不断增加在关注度、财政资金及专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洪刚,郝彤遥,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展[J].煤炭与化工,2019,42(9):153-156. 

  [2]夏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9):84-86. 

  [3]赵江涛.气提实现污泥及混合液回流的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4]乔倩倩.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