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共建成各类水库8.6万余座,累积堤防长度28.69万公里,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一方面,这些工程在抗御洪旱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引发了流域或区域内资源、生态、环境结构的变化,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 

1水利工程的概述 

  水利工程是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等工程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总称,主要是为了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对水量进行调节和分配等,以满足我国居民对水资源的需要[1]。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各水利工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规划水利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对水利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研究,才能得出最佳的实施方案。(2)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水利工程项目对其建设任务所在地区的江河湖泊、地理面貌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规划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影响,尽力做到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3)工作环境复杂。水利工程各项目的实施工作都是在难以预测的天气、水质、地理位置等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内容 

  2.1对局部气温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后,原来和空气的接触面由地面变成了水面,水的热容和普通地面差别较大,因此空气间的能量交换会发生很大变化,进而使得局部气温发生改变。首先是冬季增温,夏季降温。一些大型水库,尤其是水深超过7米的水利工程在冬季时,会使周围地区的平均温度上升2℃~4℃。另外在夏季时,水利工程周围地区的降温效果较为明显,特别是在水汽较少的干旱地区夏季降温效果更为明显,最高可降低4℃。其次是降低日温差和年温差,大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调节气温变化,使最低气温不会太低,最高气温不会太高,降低日温差和年温差。在春秋季节,大水库可降低日温差2℃左右,降低年温差1.5℃~2℃,在干旱地区最多可以减少5℃左右。 

  2.2对水质的影响 

  水库建成蓄水之后,可能会对水质产生积极或消极两方面影响:首先是积极影响:一方面水库内河水流速减慢,海藻等浮游生物活动频繁,浮游生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镁,在水底沉淀,降低水质硬度;另一方面河水滞留时间增长,有利于水中杂质沉降,降低水体浑浊度。其次是消极影响:水库内河水流速减小,水体与空气交换速率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变差,水中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复氧能力减弱,水体特别是沟汊地区容易发生污染,引起水华现象,使水质变差;被淹没的植被和水中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水库内河水流速小,形成藻类植物天然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藻类等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若水库内河水储存时间过长,会使藻类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河水富营养化;水中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杂质大量沉积于水底,不能被降解分化,长期会造成次生污染,影响水质[2]。 

  2.3对水文系统的影响 

  水库和水闸修建成功之后,往往对下游河流和地下水位情况影响较大,因为水库往往建设在水流湍急、水质较好、水源充足的河流上游地区,水闸修建在河道、渠道或湖、海口,利用閘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蓄水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 

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3.1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对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相关环境保护知识,例如采用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报等形式提高施工人员的法律意识觉悟。对施工人员进行活动范围的限定,树立警示标语有效规范施工任务的活动范围。同时告知施工人员不可捕杀或者捕获野生动物与植被,通过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确保该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执行下去。针对建设范围可能存在的珍稀动植物,需要加以保护,树立警示牌。 

  3.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在设计上体现出对大自然的尊重,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工程的建设阶段,应该优先考虑一些环保的施工材料及技术措施,一方面可以使动植物的生长不受到外界的干扰,另一方面避免产生建筑性垃圾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需要构建配套的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并对生态环境进行跟踪性评价,对于发现的不良影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将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3.3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为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可以采用生态补偿机制的方式使生态得到平衡、经济得到发展[3]。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过程中,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对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进行确定。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分配中,应该留有一部分的资金用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的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有效还原当地的生态价值,还可以有效还原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从而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和谐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效益,真正实现三者的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