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水利工程 »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 87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5-01-1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407 KB
  • 资料分类:水利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 87p
一、工程测量方案
1、测量控制:
1.1、测量控制: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现场建立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在整个施工期间针对其它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测量控制。
1.2、平面控制系统:拟采用采用NTS-325全站仪。根据设计轴线体系图中的圆心点及各控制点建立成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符合GB50026-93的规定。测距相对中误差1/30000,测角中误差5秒。测回数为二个测回,观测法为方向观测法。
1.3、高程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DS3型水准仪,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将标高引至各临时水准点上,临时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距离不得大于200m且前后通视,临时水准点与设计水准点复测闭合,允许闭合差为±12√Lmm(L为水准线长度公里数)。
2、测放临时水准点
工程施工之前,应根据图纸指定水准系统的已知水准点,引导至施工范围内,设置临时水准点,当施工牵涉到的水准系统不是一个标准时,应同意换算为工程的施工水准系统,据此设立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设置后,要逐一编号,其精度要求闭合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并标在图纸上。根据需要和设置的牢固程度应定期进行复测。
临时水准点的设置要求是:
2.1、应设置在坚硬的固定建筑物、构筑物上,或者设置在不受影响和外界干扰的稳定土层内;2.2、在野外每200m设置一个水准点;2.3、两水准点之间能保持通视。
3、平面放线
根据工程的起点、终点、导线桩和转折点的设计坐标,计算出这些点与附近控制点或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关系把各个放线点用标桩固定在地面上。为了避免差错,每个点在接到监理的交点后都要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报于监理。平面放线时,在工程的起点、导线桩、终点和转折点均已打桩核定后,再进行中心线和转角测量。中心线测量时,应每隔20~30m打一中心桩,中心桩的间距应统一,以便于统计距离和施工取料。然后根据工程规定需要的宽度用白灰撒出开挖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