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环城南路城市公园西起太白路,东至太乙路,全长约4.25千米,用地狭长,在南门两侧有松园(2.1公顷)、苗园(3.0公顷)两处面积相对较大的公园。整个环城南路公园总用地约12.87公顷,原为封闭的自然形态的绿带,植有槭树、柏树、白腊树、槐树等多年生乔木,绿化基础较好。
    与环城南路城市公园相邻的环城南路是西安市交通主干道,北边人行道仅宽3.0米,与绿带之间以铁栏隔离,行人与护城河北岸的环城公园之间无法形成视线上的相互沟通,空有隔岸美景却无法享受。
    一、指导思想
    环城南路城市公园的设计,其位置位于护城河外侧,与明城墙隔河相望,作为这一景观体系的一部分,沿袭了历次对城墙、城河整修的传统手法,即严格控制其原有型式,不作重大调整,体现自然景观与人共生的良性关系。同时,对于原有环城公园位于城河及城墙间的闭塞感觉,进行空间感受上的弥补,使其对公众开放,即能承接古迹的静谧优雅,又能使人融入新西安现代都市的氛围。
    二、设计构思
    设计对象以明清城墙为背景,面向现代都市生活,营造一个风格典雅、精致,具有文化性、开放性的都市休闲公园。进一步展现城墙的雄伟气魄,同时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及城市景观。
    1、拆除原有铁栅栏,开放绿地。设计中尽量利用原有地形特征,塑造高低错落的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在用地狭长处,将人行道扩展进去,形成人行道与公园之间的相互渗透,借以打破用地狭长感及人行道的平直。
    2、公园内沿护城河坡肩处,可根据具体环境不同,选择设置与花台结合的休息座椅,或设尺度宜人的观景栏杆(高度为1.1米),为观赏古城墙的雄姿提供开敞的视域条件,同时也给游人提供了宜人的亲水临岸空间。
    3、在浓厚的历史氛围营造流畅互动、收放有致的驻留空间,将诗词、小品、雕塑、绿化等设计元素溶于其中,为市民提供多元的活动内容,突出独特的文化性及开放性。
    4、选定一批有保留价值的树木,在现场进行灵活的设计调整,同时补裁一些观赏性的植物,推荐树种有,灌木:金边女贞、小叶黄杨等;乔木:龙爪槐、红枫、香樟等。考虑西安城市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因此避免大面积种植草坪,用绿化层次及色彩变化丰富空间及视觉感受。
    5、为充分利用河水这一有利资源,在端履门东桥头处,结合护坡,作一出挑的下沉小广场,进一步引导游人至亲水台地(与人行道的相对标高——5.4米),从而扩展了亲水空间,拉近游人与护城河之间的距离。
    6、和平门西的场地中,原有绿化基础较好,多年生槭树、槐树成荫,且设计场地较宽阔。在设计中保留原场地与人行道的高差,用紫叶小蘖、小叶黄杨等配成有韵律有层次的花台,结合原有乔木围合一较静谧的休憩空间。
    7、园内所用建材以天然石材为主,色彩淡雅。如:护栏选用麻白色花岗岩,造型简洁、古朴;园内小品、公用设施,从选型、色彩上都提出引导性要求,与古城墙大背景相协调。
    8、照明设计与西安城墙“点亮工程”相结合实施,为古城增添一处亮丽的新夜景。
    环城南路城市公园的建成,与北岸的环城公园遥相呼应,环绕城墙形成有一定宽度连续不断的绿色项链,进一步展现城墙的雄姿气魄,同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真正实现总体规划中城墙、林带、护城河三位一体的古迹保护及绿化景观的完整格局。不仅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弘扬城市的文化风貌,同时也涵养都市群众的总体素质。建成后,公园绿化率大于80.2%,共有重要景点十余处。
    此次还涉及到环南路的拓宽改造,改造后的环南路,人行道路宽5米,非机动车道6米,绿化隔离带1.5米,机动车道为15米,这大大改善了环南路的交通状况,提高了沿路的整体环境质量。
    三、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 12.87公顷
    公共绿地面积 1.32公顷 80.2%
    道路广场面积 2.23公顷 17.3%
    公建用地面积 0.32公顷 2.5%
    四、实施效果
    西安市环城南路城市公园的实施有效地将新城建设区(环城南路以南)及旧城区连为一体,改变了环城公园及护城河以铁栏围护的封闭空间形态。近可沉城墙古迹,远可眺雄伟城楼,并有效组织亲水临岸空间,真正实现总体规划中城墙、林带、护城河三位一体的古迹保护及绿化景观意义的完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