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与生存环境关系的认识也日益提高。居住小区的绿化,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以提高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居住小区绿地是居民业余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为此,在绿化规划设计,特别是植物配置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要,利用植物高低层次、树冠大小、树形姿态和色彩季相充分绿化美化.使居住环境逐步向“广场化”、“花园化”发展。
1路旁绿地的植物配置
小区内路旁绿地的植物配置,不同于城市街道的行道树,而要根据小区道路的主次、走向、住宅建筑群的排列形式和红线内除道路外绿地的面积等情况,采用不同的配置手法。一般南北走向的人口主路,由于两旁住宅楼山墙距离道路各留有较宽的绿地。为了打破楼群之间平直的建筑轮廓线,可以采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紧靠两边山墙,配置l行~2行比较高大的常绿针叶乔木,如雪松、桧柏、龙柏等,以遮挡东、西方向的太阳辐射和形成高大的绿色竖向背景。外围至路边,可疏密相问地配置黄杨球、胶东卫茅、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灌木和紫叶李、合欢等落叶小乔木,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增加绿色空间层次。地面可用封闭或草坪做绿色基调,再适当点缀小型雕塑或花台等小品,使主路两旁绿地显得更加活泼、整洁、优美,得到更好的俯视和透视效果。如果是东西走向的人口主路,则因直接于住宅门户或其他公共建筑的人口相通,可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主路边依据两旁建筑物的距离和各种设施的布局,可间隔栽植一株法桐或其它落叶大乔木,中问设置~组不同形状的带状花坛,配置上较为低矮的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檗、胶东卫茅等灌木球和灌木丛,地面可栽植石竹、万寿菊、地被菊等地被开花植物,以打破对称式的行道树规律和平直的建筑格局,增加绿化层次,起到净化、遮荫、美化等效果。
支路和小路的路旁绿化,因没有电杆、电线等障碍,路旁的树木配置一般可不受限制。但目前一般居住小区,组团的排列格局,宅间距离都不是很宽。这就要求在设计支路和小路旁绿化时,必须要考虑两种因素,即夏季遮荫和冬季不挡阳光。针叶常绿乔木虽然树姿优美、四季常青,但其夏季遮荫面积小,而冬季则由于日照的变化又会阻挡阳光的透人,且缺乏季相的变化,除了有较宽宅间距离的小区外,一般
是不受居民欢迎的。因此,支路和小路的路旁绿化,最好选用国槐、银杏、合欢、栾树等风景树种,设计成对称式的行道树,路边再配植一行常绿绿篱,既能起到宅间庭院的分隔作用,又能增加绿化层次,改善了小区道路的景观。这种配置手法,季相变化明显,春有新绿,夏有浓荫,秋有色叶,冬季又不遮挡阳光。
2宅旁绿地的植物配置
中小城市新建居住小区宅旁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视住宅排列格局和城市的气候条件而定。住宅楼的间距比例一般为1:l~l:1.6,宅间空地多由宅间道路隔成各个独立的单元,道路偏向宅间空地的南面,使宅前有较宽的绿地面积。但有的居住小区为了安全,宅前、宅后均用矮墙围筑成单元式院落,往往仅能栽植一列行道树和分隔绿篱。因此,宅旁的重点,应放在宅间道路以北的宅前空地上。应根据住宅通风采光条件、地下管线的分布排列情况、宅前道路的绿化形式及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功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可采用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用低矮的灌木如:红叶小檗、大叶黄杨球、瓜子黄杨球、胶东卫茅、棣棠等,修剪成球型或其他造型,丛植或群植。
3小型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
居住小区内的小型公共绿地,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心。它由中心花园和楼间块状组团绿地两方面构成。前者面积大,后者则往往较小。小区内的小型公共绿地,一方面可以改造小区的小气候,另一方面能为居民提供一个休息、活动的舒适场地。
小型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必须考虑绿地的地、绿地内其他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植物的特性和遮荫面积大小、人的活动范围和场地、以及人的活动和植物的交错共存问题等。小区公园绿地内往往建有花架、廊、亭、景、墙、座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这些单调的建筑设施,需用绿色植物加以综合协调和美化。小型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宜采用自然式手法。花架用紫藤、爬山虎、山养麦等攀
援植物处理,廊亭周围可采用丛植、孤植等手法,错落有致地配置黄杨球、雪松、白皮松、金叶女贞等常绿植物和合欢、银杏、木桂、紫叶李、月季等,以增加绿地内季相景色和空间层次。景墙起着分隔和小区标志两种作用,景墙前用低矮的瓜子黄杨、洒金柏、红叶小檗等规则式布置。前者整洁美观,后者洒脱、自然、精致。设在路边的座凳旁,可适当配置一二株垂柳、云杉等落叶或常绿乔木,用以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铺装场地边设的座凳背后,用桧柏等高绿篱加以分隔,也可设置花台,栽植月季、红叶小檗、地被菊等开花灌木或栽四季露地宿根花卉,用以美化周围环境,使绿地内保持安静。绿地内裸露地面全部用草皮铺装,周边用花绿镶嵌,能体现出小区公共绿地自然式布置的艺术效果,使小区内公共绿地更加优美、自然、活泼。
4公共建筑周围绿地的植物配置
居住小区为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小区内往往分布有许多不同功能的配套公共建筑,如商店、邮电、托儿所、学校等等。周边绿地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方式,紧靠建筑物的地方(不含正面)宜配置一行国槐、银杏等树冠较小的乔木,以便和住宅建筑相分隔,保证居民的安静休息。外围至道路边可用黄杨球、桧柏球、红叶李等不同色调和形状的灌木疏密点缀,再铺以绿色草坪,使植物配置层次分明,增加了绿化艺术效果。公共建筑门前是人流集中、居民交往较频繁的地方。为了适应这种特点,植物配置可用不同色彩的树坛、花坛相结合的形式,坛内配置雪松、栾树、龙爪槐、金丝垂柳等遮荫树种,或用大叶黄杨、胶东卫茅球形成植物组合,配植月季、迎春、连翘、美人蕉、串红等开花灌木和宿根花卉,以活跃建筑物门前气氛,达到保护绿地和美化环境的目的。
5外围周边绿地的植物配置
小区外围周边绿地是小区和周围环境相分隔的绿色屏障,起着隔音、防尘、防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在设计植物配置时,首先要了解与小区相接的周围环境因素。一般居住小区总有一到两面与城市主干道相联。这种临街的周边绿地,不仅对居民的生活影响很大,而且对城市环境面貌有很大影响作用。在小区总体规划时,临街面一般都留有较宽的绿化地。这片绿地在规划设计时,要与街道行道树绿化统一考虑。紧靠人行道一边,可配置一行国槐、雪松、银杏等乔木,和原来街道行道树相配台,形成一条幽静的绿色长廊。里层临街的一面如果是住宅群山墙,则可按自然式的布局形式,设计用木桂、紫叶李、棣棠、大叶黄杨球、红叶小檗球等混交的绿化带。紧靠山墙可配置一行蜀桧等高绿篱遮挡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防护隔离绿带。如果临街的一面是小区住宅的正面,则可按规则式小游园形式布局,花台、绿地相隔共间,设置园路、座凳,便于居民散步、休息,花台可用一两年生草花,例如串红、黑心菊、鸡冠花、孔雀草等以活跃临街绿地的气氛美化街景。

若小区的一边面临江、河等水体,则可按滨河绿地的形式设计。河岸用垂柳、桃树或紫叶李相间配置,形成桃红柳绿的景观。临河设置一条碎石步行道,设置座凳、桌椅,将露地面全部用草皮铺装,使水体和绿带有机融合,给居民创造一个恬静、整洁、优美的环境。居住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最好使用大规格的灌木,做到当年绿化,当年见效,充分发挥绿化投资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