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保持平衡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一个衡量标准。在人类与环境之间水起到连接作用,并处于温度、气候、空气、土壤和地球引力的永久交替的状态之中。水景观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借助不同的设计手法,将水景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构建出理想的景观空间,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然而,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水资源比较紧张。因此,建设节约型水景景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之一,更是弘扬生态文明和与时俱进精神的具体体现。如何在实践中具体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打造节约型水景景观成为每一位园林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因地制宜的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在强调生态文明的今天,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从另一角度讲也是为更好地保护人类。生态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相协调的方式。水景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最大限度借助于自然的力量,基于自然自我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建立循环流程、创造可持续的景观。 
  在设计水景景观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可利用的水资源量。这关系着一个适合不适合建造以水为主题的景观,以及建造一个什么样的水景观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缺水城市开发以水为主题的景观就要慎之又慎。作为景观主题元素的水从哪里来,水质如何保证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同时,水景观设计中还要考虑水源的可靠性,将水资源的消耗降到最小。比如,在北方某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中, “水”这一元素在景观设计中无论是规模还是立意都居于首位,但如何保持宽阔的水域长流不息成为水源的一大难题。该地区算得上是一个缺水的北方城市,附近地理上没有富裕的河流资源,气候上全年的降雨量也有限。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水景观的设计中选择地下水作为其主要水源,并利用有限的地势高差形成动态的水流。然后,在该高校的水景观设计中选择了浅的人造河床,沿岸舒缓的乱石堆坡形成了清澈开阔的水景观。沿岸的水草植物既能够净化水体又与石块形成良好的对比,景观的亲水性和安全系数也得到了提升。通过这个事例可以说明,在景观的水源与水体的设计上都必须从生态角度考虑,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尽量利用自然光、风、水。避免一味追求视觉的美感、强调对建筑的映衬,忽视生态学标准,忽视人的参与活动。 
2 充分运用多种设计方法 
  在现代建筑环境中,静水运用较多。通过挖湖堆山,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形成大面积的水面,有比较好的倒影效果,给人诗意、轻盈、浮游和幻象的视觉感受。在丰富环境效果的同时,给人以宁静至远的感觉。其中有以下几个细节需要注意。 
2.1 静水景观 
  目前,在考虑气候和造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比较可行的是清水的水景,这在日本是非常流行的。水不过30~40cm,做清水水景到了冬天可以放干,放干之后用鹅卵石配上岸边黄色的砂岩,让景观有冬天的颜色。因为,北方的冬天比较枯燥,常绿的树也不绿,一直灰灰的,加上一点鹅卵石和黄色的砂岩在冬天有一点颜色,配上落叶的树,使冬天和夏天有不同的景色。冬天把水放掉也不至于造成水管的冻裂,有利于景观水管网系统的保护。但要注意,大面积静水设计切忌空而无物,松散无神韵,应注重曲折婉转,方显灵气,或是通过借景的方式,将周边的景色尽收眼底。 
2.2 动水景观 
  动水给人以生动跳跃的美感,或以涓涓细流,自由地流淌于汀步、卵石之间;或是设计人造喷泉等人工水景,让水在宁静、柔美与欢愉、激动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心神。特别是在炎热天气,喷水池的水景能够在夏天喷水的时候给人们舒适宜人的感觉,所以在比较都市化的区域里面可以用喷水池。由于同静水景观一样,北方动水景观需要把水放掉,为了避免放水后的景观变得枯燥、果板,喷水池要具有都市化特色,与传统的喷水池有所区别,夏天的水景在冬天可成为雕塑的景观。 
2.3 设计意念及符号的应用 
  我国城市水景设计应注意意念的表达,在具体实践中表达出各种观念与思想,创造并展示水景的意境美。如中国竹子中心的景观小品,很有小桥流水古典美的意境,夏日有淙淙水流的感觉;冬季枯水季节,还有中间温婉的小石桥景。当然,也可以结合现代园林中的设计符号来表达。如通过铺装材料和色彩以旱溪、沙河的形式表现水环境;或用旋转发射手法的铺装形式给入水的感觉;在平坦的草坪上置景石、白色汀步又或者是从高低不同的屋顶、台地倾泻而下的波浪状草地都在形式上给人水的感觉,这是“以草代水” 的表现方法;另外,景观塑造中的一些符号,如水车、水井、石桥、波浪形台阶都能表达水的意境。 
3 充分考虑非常规水的应用 
  在水景设计时充分考虑非常规水的应用,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雨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 
  德国是世界上雨水收集利用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城市绿化通过广泛收集利用雨水,能解决大部分景观用水,有的甚至实现了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如,位于柏林市中心欧洲最大的商业区波茨坦广场,总共可收集容纳15000m³ 的雨水,通过合理的生态水景设计,广场已成为具有浓厚自然气息、并充满活力的城市开放空间。因此,我国城市水景设计,在地形选择上,要考虑到对天然水的收集和利用。在坡度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作一些局部起伏,在雨水排除过程中,就会汇集到地势较低的地方,这样就为水景的存在和运行保存了部分可利用的雨水。 
3.2 水景营造与污水处理净化的结合 
  城市污水量大且相对集中,是可以恒量供水的水源,通过简单的一级或二级处理后,即可达到园林用水的要求。因此,把环境设计、水的处理、未来的应用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把污水处理、净化、重新利用融合在水景设计中,是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国内已有了尝试和探索。如成都市2005年建成的活水公园,以水环境和水污染治理为主题,将水流雕塑、戏水池和人工湿地塘用形象、艺术的形式与污水处理工艺结合起来,达到了污水处理的目的,并形成了优美的园林景观。这种将水景设计与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手法,在我国城市水景应用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 地场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沈淑红,倪琪.节水型园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J].中国园林,2O03,(12):54—57. 
[3] 夏青,邹颖,陈天.北方地区应当慎重开发水景住区[J].建筑学报, 2004,(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