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居住小区绿化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介绍了居住小区绿化的作用和现状,并对其植物配置及植物多样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植物多样性
居住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强调景观环境方面的条件。这种现代生态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小区的综合环境在人们心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而居住小区绿地是综合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本文就目前居住小区绿化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绿地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加以分析,以期为居住小区绿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1. 居住小区绿化的作用和目的
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居住小区绿地是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最为居民经常利用和享受的最经济的一种绿地。对居住小区绿地的合理绿化,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休息放松环境,而且能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满足各种游憩活动的需要。而绿化植物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它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西晒,降低风速,也能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居住小区内容,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绿地还能起到防火抗灾的作用。
另外,做好居住小区的绿化规划和管理,还有助于增加商品房的附加值,使楼盘保值、增值潜力加大。
2. 目前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的现状
2.1 未能因地制宜。
居住小区绿化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的绿化部门或投资者未能对居住小区原有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实地勘察、分析,对所选用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未作细致的考虑,就盲目地进行绿地规划设计,或照抄照搬,或是设计者、投资者的爱好,认为只要种上草,栽上树,绿化的目的就达到了。例如模仿频率很高的“法国规整式”,在许多居住小区中都可以看到,整齐的绿化成为建筑的花边,其作用仅仅是为居住小区“涂脂抹粉”。人们看不到小区的整体空间景观,看到的只是零碎的片段。因为在高密度的居住小区
中,景观设计没有被首先完整地提出,只是楼与楼夹缝之间的环境美化。其次是“英国风景式”,这类设计为许多国外的园林公司所引进,大多出现在面积较大的“别墅度假村”、“高尔夫社区”等。它强调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建筑物与人仿佛是这个“自然保护区”或“生态圈”的入侵者,使人们无法融入其中,而与环境相隔开来。又例如为渲染“热带风光”、“欧陆风格”,在北方地区盲目引种南方常绿树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2.2 忽视人们的需求。
建设部199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 ,旧区改造绿地率不宜低于25%。大多数居住小区为了满足绿地率的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有些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商业目的。这样的居住小区,绿地面积虽然很大,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也极具品位,但是缺少不同人群活动的场地,不能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
2.3 苗木配置及质量问题。
小区绿化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不协调,常绿树种比较丰富而落叶树种偏少,导致绿地的季相景观变化不丰富,绿化艺术水平较低。有些承包商为了追求进度和节约绿化开支,选用的苗木不符合设计规格,质量差,不但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的观赏效果和绿化的意境效果,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还给以后的养护管理增加了难度。
2.4 养护管理水平落后。
居住小区的绿地其绿化效果和功能的体现不是竣工后就全部得到的,后期的养护管理使绿化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有些城市居住小区缺乏专业人员养护,绿地草坪退化严重,杂草混生,病虫害防治跟不上,木本花卉及乔灌木修剪不到位,造成植物生长不够理想,未能充分发挥美化、优化环境的作用。
3. 现代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3.1 营造人工生态植物群落。
随着生态园林的发展,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来建设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良性的生态环境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居住小区的绿化是对自然系统的恢复,将居住区建设成为生态小区是目前园林工作者对其进行绿地规划的理论前提,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营养等方向进行合理配置植物,把大自然引进人们生活,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和相互协调,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环境的生态要求。在居住区绿化中必需借鉴城市绿地中植物的丰富搭配类型,如乔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实际应用中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居住区绿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应达到的功能要求进行植物设计,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荫;活动现代居住区采用高大乔木遮荫;以观赏为主的绿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乔灌草搭配型;观赏结合散步游览的绿地可采用乔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
3.2 植物造景要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需不断
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强调人性化居住小区的植物造景要特别强调根据不同植物的干、形、叶、色、花、果等观赏元素特点进行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根据地域特色结合季相变化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良好的居住区绿地应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配置效果,创造出优美、长效的花卉风景,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3.3 植物造景过程中植物配置的形式。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应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要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
4. 居住小区中植物的选择
4.1 居住小区中植物的选择原则。
4.1.1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适当引进外来特色树种。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细胞, 有的小区甚至已成为城市的景点。因此, 必须保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植被,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
4.1.2 以乔木为绿化骨干, 突出林荫功能。“绿地不少,绿荫不足”, 是一些小区绿化的通病。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有生态和造景两个方面的作用。由于乔木树冠面积较大, 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 同时吸收较多的有害气体, 乔木的种植在小区中有利于居民的健康。对乔木的选择上, 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约为1∶2 的比率。由于落叶乔木古朴, 枝干、树形迷人,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 使小区一年四季各不同; 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小区绿化设计时应该根据设计意图合理安排选择树种。不能太多, 多则杂乱,一般选2~3 种主体树种, 选3~4 种辅助树种。
4.1.3 保健植物的选择。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必须选用无毒的乔灌木,在居住区绿化时,选择美观、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香味植物,即利于人体保健,又可调节身心,也可美化环境。这类植物如香樟、银杏、枇杷、无花果、含笑、牡丹、野菊花等乔灌木及草花。
4.2 居住小区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4.2.1 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用乔灌、地被等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再进行空间的分割与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
4.2.2 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意春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4.2.3 以草本花卉弥被木本之不足。
虽然草木花卉在管理中比较烦琐,但是相对来说更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态长势等方面,使之互相协调。
4.2.4 主基调及主景。
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有一个视觉焦点,即园林的主景。城市居民小区设计,就必须考虑焦点景物的配置,水景、山水景、植物造景。选择的标准是要能与环境相协调,能被小区居民所认同。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
4.3 居住小区中植物的具体选择方案。
4.3.1 小区内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小区内道路分连接各小区分区之间的主干道和连接小区宅前道路的支干道、小道。树木配置以规则式、行列式为宜, 在不影响采光的情况下,宜配植以造形优美, 有季相变化的落叶乔木, 如垂柳、栾树等, 以遮挡东西向的太阳辐射, 在夏日为行人提供绿荫, 乔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 如红檵木球、海桐球、水蜡球、榆叶梅球等, 适当点缀几组常绿树, 如桧柏球、千头柏,使道路两旁春季有花、夏季荫浓、冬季有绿,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 增加绿色空间层次。但小区内各条干道绿化树种不宜雷同, 每条路都应以植物形成自己的特色。
4.3.2 宅前绿地树种选择。
小区内宅前道路多位于住宅楼北, 与住宅楼相距1~1.5m 的距离, 考虑宅前为居民经常出入,常年遮荫, 不适合植物生长, 多规划为方砖铺地,这部分用地若设计为图案新颖的水泥方砖嵌草铺装, 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可与周围绿地协调一致, 融为一体。
宅间道路以北与住宅楼南是小区中绿地较为宽阔的地段, 多布置有花坛、树坛、圆桌凳、长条座凳等小型园林设施和供居民游憩、休息、散步用的铺装广场。这部分绿地周边以低矮焊铁栏杆或绿篱围植, 绿篱采用法国冬青、大叶黄杨。绿地中间以自然式种植为宜。在圆桌凳、长条座凳旁宜栽植乔木, 如垂柳、栾树、元宝枫等, 为夏季居民停留、休息提供一片凉爽的绿荫, 冬季又不遮挡阳光, 有利于通风。在绿地中结合地形与环境, 栽植树型、花、叶均有特征的灌木, 如连翘、榆叶梅、日本绣线菊、白鹃梅、忍冬等, 花灌木宜丛植或在转角处弧形边缘孤植, 数量不宜过多, 并需控制生长, 以免遮光和阻碍通气, 过于茂密的树丛也宜形成卫生死角。常绿树宜剪形, 成组点缀于绿地中, 绿地以大面积草坪为基调,在草坪边缘或地形转势地段, 向阳处搭配以大面积宿根花卉, 使之与草坪紧密结合, 相互衬托, 形成开敞、疏朗的空间, 小中见大, 使宅间不大的绿地空间富有层次和变化, 满足居民休息, 观赏的需要。
4.3.3 小区内小型公共绿地的树种选择。
居住小区内的小型公共绿地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心。小区内绿化树种的配置必须根据绿地的地形、园林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及人的活动范围而定。公共绿地内一般建有花架、廊、亭、景墙、坐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需用绿色植物加以协调和美化。亭、廊周围可采用丛植、孤植的手法错落有致地配置海桐球、红檵木等常绿树种和连翘、中华绣线菊、木本绣球、紫叶小蘖等花色各异, 有季相变化的花灌木, 以衬托景园建筑, 加深空间层次感。花架用五叶地锦、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处理。在座凳的周围可配置一两株垂柳、红花刺槐、栾树等落叶乔木, 用以夏季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景墙前用大叶黄杨球、海桐球和紫叶小蘖球规则式布置, 或用花色艳丽的低矮宿根花卉丛植, 以打破景墙的平直线条, 使景墙显得更加自然, 精致。
居住小区绿地内乔、灌木数量不宜过多, 乔灌比宜在1:1.5 左右, 常绿落叶比宜在1:2.5~3.0 , 最好选用大规格的苗木,做到当年投资绿化, 当年见效。一来有利于对已成形绿地的保护, 减少人为破坏; 二来可早日发挥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
5. 小结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连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游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琳,胡广霞. 浅谈居住小区绿化. 河南林业科技,2000 (20): 23-25.
[2] 严玲璋. 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J]. 中国园林, 1999 (1) : 127.
[3] 陈光庭. 外国城市住宅问题研究[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09-315.
[4] 陈学似. 景观设计的误区[J]. 中国园林, 2000 (3) : 26-28.
[5] 陈自新.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 6) [J]. 中国园林, 1998 (6) : 55-56.
[6] 何静山. 试谈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 中国园林, 1994 , (1) .
[7] 袁之良. 小区绿化. 中国园林, 1994 , (3) .
[8] 陈自新等译. 风景园林植物配置.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