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综合治理,西湖湖西景区营建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湿地景观系统,文章从水系组织、驳岸处理、植物栽种、野生动物引导以及净水系统等方面介绍了湖西景区的湿地景观设计。

关键词:风景园林;湿地;水系;驳岸;植物;野生动物;净水
Abstract: A wetland landscape system has been built successfully on the west part of West Lake through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system's design from such respects as the river system, revetments, plants, wild animals and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etc.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etland, River System, Revetment, Plants, Wild Animals, Purified Water
 
    经过综合治理的西湖以更美的姿态展现于世人面前,湖西景区更因其清新脱俗、融于自然之“野趣”而赢得广泛好评,笔者有幸参与了西湖湖西综合保护工程的控规编制及施工图设计,认为湖西景区之所以具备“野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通过综合保护整治营建了一个较为良好的湿地景观系统。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栖息地。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本文将从水系组织、驳岸处理、植物栽种、野生动物引导以及净水系统等方面分析西湖湖西景区的湿地景观设计。
 
1. 水系组织
    西湖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使原来被城市化的湖西地区所阻隔的山水完全相融,同时还产生出山水之间的过渡带,河湾港汊、曲水湖洲,丰富多变的水系形式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憩息空间,而湖西地区也因此成为锦鳞可数、水草丰盈的江南生态湿地。新拓展的水域大致分四部分,即金沙港、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这四处水域相互贯通,各具特色。
    金沙港:位处湖西景区的北端,与曲院风荷公园相对,水域以金沙涧为依托分别向北向南拓展,突出“水港”的景观特色,多条水港穿行于民居群落间,形成“家家垂柳,户户板桥”的景观风貌(图2)。
    茅家埠:位处湖西景区中部,为湖西景区中最大的一处水面,水域面积27公顷,在湖底等深线设计中,特意于水下设计了几处“暗礁”,在其上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形成一系列生态小岛,大小形态各异的小岛将湖面划分为多个空间层次,避免了一览无余的空旷之感,而水中的芦苇丛则成了水鸟的乐园(图3)
 
 
 
    乌龟潭位于眠牛山脚下的自然山谷中,源头为常年不竭的自然山溪,水域面积约4.7公顷,山抱水回,婉约秀逸,潭中浮游生物品种丰富,为典型的西湖沼生湿地(图4)
    浴鹄湾位于湖西景区的南端,水域面积约6.9公顷,以山涧、溪流、水湾、港汊等动态水景为特色,源自周边群山的赤山溪、筲箕泉为该处水体注入了动感与灵气。
    除上述四处较大外,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杨公堤东侧水杉林中的蜿蜒水网,清浅的“水网”与俊俏的水杉林相得益彰,形成奇特的“水中杉林”景观(图5)。
 
 
 
2. 驳岸处理
    湖西景区拥有众多的水体形式,与之相对应的驳岸形式也丰富多变。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等大水面的驳岸采用缓坡入水的形式,即湖岸依照水面周边舒缓的地形向水中延伸,形成自然岸线,并栽植高低不同的植物完成水面与陆地的过渡。这种缓坡入水的驳岸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并可吸引自然界的各种生物。
    位于主航道边的生态小岛,由于受空间限制没有足够的放坡余地,其边缘采用块石或松木桩护坡,大小不一的自然块石使驳岸自然生动,较大的块石可以伸入水中,较小的则可以塞到较大块石之间,植物可以在它们的缝隙间生根发芽,喝水的小鸟能够更容易接近水面。由于松木桩的“软性”质感更能与水体、植物融为一体,因而显得分外自然亲切(图6)。
 
 
 
湖西景区中分布有多条溪流,其驳岸处理也各具特色。位处金沙港南缘的金沙涧,以大卵石置于涧水中,水底的卵石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受,而卵石浅滩可以为两栖动物提供出入场所,也可以引来鸟类和到水边喝水的小哺乳动物(图7);金溪山庄前的溪流以及水杉林中的清浅水网,则借植被来塑造驳岸,用低矮的草本植物舒缓地体现驳岸,同时在草本植被中点缀几簇灌丛,使溪流、草被、灌丛自然过渡,达到空间环境的协调统一(图8);位处浴鹄湾的赤山溪将小径与溪流间的块石陡坡作为溪岸,块石的间隙中可栽植植物,十分别致。
 
3. 植物栽种
    在湖岸周围或水中栽种大量的陆生植物或水生植物,不仅可以使水面更加迷人,而且可以柔化人工砌筑的驳岸。
    湖西景区原有陆生乔木林生长良好,我们于其下适当添加了一些花卉地被,如六月雪、白花油茶、杜鹃、蝴蝶花、菲白竹等,使其成为蜻蜓、蜜蜂和蝴蝶的乐园,一个野生生物聚集的地方(图9)。
    水生植物对维持湖西湿地的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水质保持清洁,为鱼类提供食物和产卵的场所,也是各种昆虫、青蛙和许多别的习惯于水生环境的生物的乐园。另外,它们能吸收矿物和水中的二氧化碳,为鱼类供氧。
    为保持水质清洁,我们在设计中大量运用漂浮植物与浮叶根生植物,如:浮萍、紫萍、莼菜、中华萍蓬草、白睡莲、泽泻等。
    不同的水深条件适合不同的水生植物,在岸边,我们选择大花萱草、千屈菜;在浅水中,我们选择鸢尾;沉水植物选用金鱼藻、亚洲苦草、菹草;挺水植物则选用莲、水芹、慈姑、菖蒲等。
    另外在水生植物设计中强调四处水域的不同特色。为营造金沙港自然野趣的溪流景观,以常绿的石菖蒲、金线蒲成丛地排压在鹅卵石下,植株按水势有直立,有伏置,形似浑然天成;茅家埠为突出“茅”的意境,于桥头、堤岸、水边草坡、卵石滩、栈道侧大量种植斑茅,成为十月芦荻扬花的主角;乌龟潭水面与游步道间的高差超过两米,于湖岸边种植了芦苇、芦竹、小垂柳、香蒲等高杆挺水植物混栽,使水面与湖岸完美过渡;浴鹄湾以“花‘布意,突出展现”花“的景观特色,水生植物选择了淡紫色花絮的再力花、兰色花絮的海寿花、白色花絮的小鬼蕉、粉色花絮的红蓼以及多花色的花菖蒲等,并且还特意营造了黄菖蒲群落、千屈菜群落和萍蓬草群落,突出群体的花色效果。
 
4. 野生动物引导
    湖西湿地注重为水域内外的动植物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平衡。各种鱼类和引入区域中的野生生物同等重要,漂浮植物为水中的生物提供保护层,水生植物为鱼类供氧,鱼及昆虫则成为水禽的食物。
    适宜的生态环境,使丰富多样的甲虫、软体动物、水螨、蜻蜓、青蛙、蟾蜍和水螈很快加入进来;湖岸边的芦苇有利于田鼠做窝生活;丰富的杂草和稠密的植被成为两栖动物的活动场所;块石堆砌的幽深角落及缝隙为野生动物创造了适宜的憩息空间;在水中放养了各种鱼类,它们为湖西湿地增添了丰富色彩和无穷活力;设计中增植了可以为鸟类提供食物的植物品种和鸟类喜欢栖息、筑巢的树木花草,形成适宜鸟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图10)。
 
5. 净水系统 
    湖西景区的水系经杨公堤六桥与西里湖沟通,而西湖的水质问题目前主要是总氮、总磷超标,为超湖泊水质V类标准,远远达不到湖泊水质III类标准的要求,这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其中有效治理措施之一是引水。目前西湖引水工程从钱塘江取水,由泵站经输水渠道引入小南湖,另外于2001年九月竣工的西湖引水完善工程,从抗咸渠道进水,转接入西湖引水泵站后管道,该工程是为保证在钱塘江水质超标的情况下,取用珊瑚沙水库的水引入西湖。为进一步优化引水水质,在白塔岭泵房附近南山公墓外设沉淀池,使水体在进入西湖前先行净化,以增加西湖引水的天数,优化引水水质,提高引水效率。
    为保证湖西景区的溪流在枯水季节仍有一定的流水量,引水工程在维持小南湖引水工程的前提下增加溪流上游引水口子,溪流引水的水质同西湖引水水质,要求浊度≤20度,氯度≤100毫克/升,透明度≥120厘米。
 
结束语
    湿地景观系统营造的成功与否,除了与所处地域的先天自然条件相关外,更与构成湿地的园林要素密切关联,不同的水系组织与驳岸处理形成不同的水环境,相应的也适应于不同的水生植物与野生动物,净水系统则作为一种科学手段保证整个湿地所形成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总之,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湖西景区成为一个多种多样生物和土生土长植物和谐共生的地方,其表现形式尽可能自然去雕琢,并以工程手段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英]Penny Swift Janek Szymanowski 著.杨杰 谢鲲 谷秀 译.景园水体艺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张志全 王艳红 杨立新 李刚 编著.园林构成要素实例分析——水体.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红艳/1975年生/女/河南辉县人/毕业于同济大学景园建筑专业/杭州园林设计院园林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杭州310007)
周 为/1963年生/男/浙江杭州人/毕业于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杭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杭州3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