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中通过提出分析研究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可参与性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通过新颖、独特的构思和科学合理的布局,从而创造生态系统稳定、景观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湿地公园,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渗透性更加和谐,统一。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参与性 
  1 城市湿地公园的参与性效益特征 
  1.1 游憩休闲效益特征 
  游憩休闲城市湿地公园的游憩活动以湿地景观为主线,紧紧围绕湿地景观要素做文章,使湿地景观的美学价值和游憩价值得以充分展示和发挥。满足不同的游客设置不同的游憩活动类型,当然,这在综合型的公园建设中是无可厚非的。 
  1.2 历史文化效益特征 
  历史文化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都具有优美的河流或者湖泊等自然水体景观,人类的活动自古就是围绕着水域展开的,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在进行水域的治理和保护的同时结合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结合人文景观建设,可以成为城市中历史文化带。著名的被称为“蓝色宝石项链”的波土顿公园系统,将19世纪时己经存在的小溪和沼泽保存下来,狭长的绿色带状空间像一条“飘带”一样穿过都市的肌理,成为该城市引以为豪的景观区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示出其历史文化气息。① 
  1.3 教育科研效益特征 
  教育科研城市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景观构成方式成为独具特色的教育区,包括自然知识教育(湿地的景观美学)、生态知识教育(湿地的生态作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营造个性景观特色探索用及其运行模式)、生物知识教育(湿地动物和植物的观赏和识别)、环保知识教育(旅游环保)、科技知识教育(湿地净化和湿地利用)、劳动知识教育(喂养、植树等)。同时,湿地还可进行科学试验,为保护自然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4 经济效益特征 
  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城市湿地公园由于尽量减少了建筑、工程设施的投入,总体投入费用较低,加上通过计算得知的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回报,投入产出率较高;湿地生态系统通过自身平衡体系的建立节省了大量的维护费用。以经济核算的方式衡量城市湿地公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总体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生态系统的维护费用、公众的利用效率和公园的使用期限。由于其吸引大量游客使公园的利用率维持在较高的状态,同时,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过程使公园不需经常更新,使用期限较长。 
  2 当前湿地公园参与性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林业局批准浙江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江苏扬州的姜堰溱湖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评估,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部批准北京市海淀区翠湖湿地公园、无锡市长广溪湿地公园、常熟市尚湖湿地公园、绍兴市镜湖湿地公园、东营市明月湖湿地公园、东平县稻屯洼湿地公园、常德市西洞庭湖青山湖湿地公园、唐山南湖湿地公园和淮北市南湖湿地公园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在当前的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2.1 无序性 
  湿地公园建设布局的全国性宏观指导性规划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一些地区开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如广东肇兴湿地公园、山东荣成湿地公园、福建乌龙江湿地公园等,目前规划和建设中的湿地公园已达数十处。但当前很多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缺乏湿地公园建设布局的全国性宏观指导性规划,造成很多湿地公园的布局重叠,建设内容重复,缺少区域特色。 
  2.2 体制的束缚 
  湿地公园建设没有解决建设和管理体制的束缚很多地方的湿地公园建设没有建立“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建设机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投入机制、运营机制的束缚,特别是中小城市与西部地区的湿地公园建设,不能依赖于国家的资金投入。同时,湿地公园的管理体制复杂,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问题。 
  2.3 简单化、模式化、公园化、园林化的趋势 
  当前很多的湿地公园规划照搬城市公园、水上公园、园林规划等规划设计模式,没有遵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缺乏湿地公园的区域特色,没有突出湿地类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湿地景观的惟一性以及演替的自然性等特点。同时,在湿地公园规划、建设过程中,过分强调湿地公园的娱乐功能,淡化了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宣传、湿地保护等方面的功能。 
  3 如何解决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建设中的问题 
  (1)应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人工适度干预,促进修复或重建湿地生态景观,维护湿地生态过程,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并发挥湿地多种功能。 
  (2)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突出湿地公园的自然性、生态性和主题性,人为干预最小化的原则;坚持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体现湿地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原则。 
  (3)功能区划不同于自然保护区规划,一般湿地公园可以划分为重点保护区、科普教育区、湿地景观资源及合理利用展示区、管理服务区(可以设在湿地公园的外围地区)等,不能简单采用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三区划分。同时,避免湿地公园规划的简单化、模式化、公园化、园林化,在湿地公园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要有专业人员的参与。 
  (4)发挥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作用,兼顾湿地公园的科普、宣传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形势下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5)在规划中要考虑到湿地公园的环境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控制不能仅仅停留在静态管理阶段,针对湿地公园的不同区域采用动态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6)规划中要有湿地公园的监测规划。湿地公园经营管理机构应制定湿地公园监测规划方案,定期开展监测活动,加强湿地生态管理的监测,及时分析监测结果,适时调整管理对策,实现科学经营管理。 
  4 结 语 
  城市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建设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并发挥湿地多种功能,应当突出湿地的自然生态特征和地域景观特色,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栖息地、防止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人工适度干预,促进修复或重建湿地生态景观,维护湿地生态过程,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湿地生态特征和自然风貌,保护湿地多样性。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麦克哈格,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安树青.湿地生态工程[M].北京:化学出版社.2003. 
  [3]曹新向,翟秋敏,郭志永.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145~149. 
  [4]潮洛蒙,李小凌,俞孔坚.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J].城市问题.2003.(3):9~13. 
  [5]陈久和.试论城市边缘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2.(6):181~183. 
  [6]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4(12):2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