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景观中的功能与作用,阐述了城市园林建设中生态园林规划与设计原则。 

  关键词:生态园林;发展;设计原则 

  1.生态园林的内涵 

  生态园林即充分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合理的园林设计,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并能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里的有毒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保健修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存环境。生态园林以生态学为基础,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有关城市生态系统理论,研究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地可能影响的范围内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倡导以生态学上生物多样性原理为依据构建城市生物群落,使城市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它的宗旨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追求和谐,谋求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自然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和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2.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景观中的功能与作用 

  生态园林是基于城市森林生态学所提出的,它以树木为主体,包括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结构单元包括草地、花坛、绿篱行道树、林荫道、小游园、花园、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片林、林带、各种纪念林、古树名木、风景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及园林小品等。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快,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的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健康问题等城市新型问题不断暴露出来,特别是加剧恶化的城市环境,引起了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高度关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 

  生态园林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它是以自然与人、社会的和谐为核心,保持生态平衡,净化和美化城市环境为主导思想,遵循生态学原理,通过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而规划出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以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生态与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态园林与传统的差别在于它改变了过去多以假山、曲桥、凉亭等重于形式的表现方式,注重强调城市园林的基础是生物,并结合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使自然资源以及再生资源达到最佳利用。生态园林是现代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 

  3.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现状 

  ①植物种类单一。造成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②植物色彩单一,缺乏色彩的多样性。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在欧洲许多城市,每当不同季节转换的时候,植物叶色变化呈现出各种绚丽多姿的色彩,非常令人陶醉。而我国选用的植物材料色彩十分单一,几乎清一色是绿色,使人视觉感到十分乏味。③景观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中的部分景观内容匮乏,缺乏创意,有些不能做到因地制宜,不少生态园林千篇一律,相互之间照搬模仿,缺乏个性,失去了生态园林建设的意义。④植物功能单一。植物的功能是园林绿化中必须要考虑的最重要方面。园林植物具有观赏、遮荫、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但当前园林绿化中普遍重视观赏功能,而忽略其它功能。 

  4.生态园林规划与设计原则 

  4.1自然原则 

  自然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确保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载体,因此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和设计时,首先要学会尊重自然。 

  4.2健康舒适原则 

  健康舒适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今天,人们追求的是高质量生活,因此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在确保其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要尽量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 

  4.3遗留地保护原则 

  不同自然资源地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兼加考虑、应用的生态学原则也必然有所不同及侧重。名胜古迹和纪念性园林规划则应更多地考虑遗留地保护原则、景观个性原则,即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4.4生态关系协调原则 

  园林设计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5.结语 

  在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对园林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园林建设势在必行。把景观生态学引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人与自然充分和谐、自然环境美、生活质量高、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态资源,将大力推动城市园林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