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森林公园重要的景观构成,植物在森林公园景观的营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3个层面探讨了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思路:一是森林公园中观赏林地的景观设计;二是森林公园中水景与植物的融合设计;三是森林公园中园路与植物的融合设计。 

  关键词: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作为城市的重要标志,森林公园不但是人们娱乐休闲、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更是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重要场所,体现着城市的风貌特色。森林公园体现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而作为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景观设计将直接影响公园整体效益的发挥。据此,对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展开具体探讨。 

  1森林公园中观赏林地的景观设计 

  观赏林地是森林公园中一项重要的景观,观赏林地的景观效果分为2种:一种是身处林中感受森林内部景致,另一种则是身处林外感受森林外部整体风貌。在营造观赏林地的内部景色时,可采取组合植物的方式。设计师在观赏林地的设计上倾向于采用垂直郁闭型林,结构层次比较多样,通过树木品种的灵活,巧妙组合,营造出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的观赏景观。垂直郁闭型林一般遵循以下原则:选用阳性树种作为主、次林层;选用耐阴性强且观赏价值较高的花灌木、小乔木作为中下层。利用不同高度的乔灌草搭配体现垂直断面上植物景观层次的多样变化。 

  作为森林公园景观的主体部分,不管是基于美学价值还是基于生态学价值,都要将垂直郁闭型林地景观的设计放在首要位置。在坡地上打造此类观赏林地能够获得较强的空间立体感;而在平地上设计垂直郁闭型林往往会阻碍视线,所以此时的设计师在林地边缘配置花灌木或者小乔木,由高大乔木逐渐引入,构建出多层次、立体化的空间,尽可能确保游客视线畅通无阻。设计师应当明确,在观赏林地的设计过程中,不管地形为坡地还是平地,林地边缘地带的垂直构图都要凸显出来,植物配置内层要紧密一些,外层则稀疏一些。郁闭度低于0.4会显得林地过于稀疏,影响观賞效果;郁闭度高于0.8则会对林木生长造成影响。通常而言0.6~0.7是比较合适的平均郁闭度。 

  2森林公园中水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设计 

  在森林公园中,水景基于规模、形状的不同可作为主景、配景或者小景。水体景观的丰富自然离不开植物,在河畔、水中种植植物,植物的色彩、形态及其倒影与水体交相辉映,营造出和谐的自然景观。在森林公园中,水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设计应注意以下2点:一是要合理搭配色彩。水色多为透明、淡绿,通常作为底色对各种景观色彩进行调和,包括水中的蓝天白云、水岸边的绿叶碧草等等;二是要关注植物线条。水面的线条通常是平直的,而利用线条不同、树形各异的植物能有效地丰富线条构图。例如:将雪松、垂柳等植物种植在水边,高耸的雪松、低垂的柳条与线条平缓的水面之间构成鲜明对比,从而实现线条构图的丰富。 

  3森林公园中园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设计 

  在整个森林公园中,园路所占面积是比较大的,而且分布范围很广,因此设计师要特别关注园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设计。公园中的园路通常分为主路、次路与小路。其中主路宽度约3~5m,主要负责连接园内各个活动区,人流量比较大,因而多设置为环形。主路旁的植物配置方式一般为规则式,植物种类多为观花乔木与花灌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园内色彩。若主路前有规模较大的建筑,一般利用密植的植物使主路形成甬道,从而凸显建筑主景。 

  公园内部的次路宽度约为2~3m,属于园内各个区域的主要道路。小路宽度约为1~1.5m,主要是供游人漫步、感受自然景色。与主路相比,次路与小路可采取更为灵活多变的植物配置形式。对于比较窄的道路,可以只在道路一侧配置植物,使其兼具赏花与遮荫的功能。例如:将具有拱形枝条的小乔木或灌木配置在小路两侧形成拱道,游客穿行于植物搭建的拱道下别有一番情趣;再比如在小路旁布置复层混交植物群落,营造出“曲径通幽”的意境。设计师还可借鉴江南古典园林的“竹径”,将竹林配置在小路两旁,能够较好地营造出深邃、幽静而曲折的园路环境。 

  4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速,森林公园在城市中的作用会愈发凸显,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又是森林公园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从观赏林地景观设计、水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设计及园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设计3方面人手,以游客需求为前提,基于植物的生长特性,探讨了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这对今后的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