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岩土工程 » 勘察设计报告
某隧道工程地勘报告 6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06-27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33 KB
  • 资料分类:岩土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某隧道工程地勘报告 6p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拟建隧道位于构造剥蚀低中山地貌,山丘叠起,较为连续,自然坡度较陡,边坡切割较深。山上植被较为发育,多以灌木、杂草为主,坡地种有果树、农作物等。
线路段最高标高在ZK301+340,高940m,最低标高在隧道进口,约410m,相对高差530m。隧道进口端山坡坡度陡,>50°,隧道进出口端山坡坡度较陡,一般25°~40°。
2.2地质构造
隧道区大地构造部位处于秦岭复合造山带南部大巴山褶皱区与扬子准地台之结合部位,大巴山背斜为主体褶皱,也是区内最大褶皱,总体构造形迹展布方向为北西西向。
区域内褶皱为二级构造单元龙门~大巴台缘隆褶带。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下统石牌组(ε1s)炭质板岩、板岩,震旦系南陀组凝灰岩、板岩、硅质板岩(Zn)及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Qel+dl)。地层产状为265°~300°∠65°~68°。隧道出口地层与山坡为斜交顺向坡。
断裂F2、F3、F4、在隧道ZK301+520~ZK301+530、ZK301+950~ZK301+965、ZK302+155~ZK302+160位置通过,F2走向10°,倾向南东,倾角70°宽约为3~10m,影响宽度在10~50m;F3走向200°,倾向北西,倾角55°,宽约2~10m、影响宽度在20~60m;F4走向215°,倾向北西,倾角80°,宽约1~12m,影响宽度在10~40m。断层造成岩层破碎并产生大面积较厚的残坡积层,降低隧道围岩级别,影响隧道进口围岩的稳定性。
浅部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深部节理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地表主要四组(裂
隙)节理,235°∠70°、175°∠88°、120°∠70°,节理裂隙不利于隧道围岩稳定。
评论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土木工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