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2 编制范围
1.3 编制原则
1.4编制目标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2.2工程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2.3工程地质
2.4水文地质
2.5主要工程数量
3、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交通疏解
3.1施工总平面布置
3.2施工期间交通疏导
3.2.1XX路交通现状
3.2.2交通疏解方案
3.2.3施工、交通导向牌设置
3.2.4交通疏解安全保证措施
3.3临时设施
3.4施工用水、用电
4、工程的重点难点和应对措施
4.1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4.2施工对策
5、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劳动力人员安排
5.1组织机构
5.2本工程管理人员及劳动力安排
6、施工总体部署及进度安排
6.1施工总体部署
6.2施工总体方案
6.3进度指标
6.4工期安排总说明
6.5施工进度横道图
7、施工供水供电计划、材料供应计划
7.1施工用水用电计划表
7.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8、施工设备配置情况表
9、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调查与保护方案
9.1周边环境调查
9.2地下管线调查与保护方案
9.2.1地下管线现状及改迁概述
9.2.2管线改移
9.2.3管线悬吊
9.2.4管线保护措施
10、主体围护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
10.1主体围护机构的形式
10.2主体围护结构的施工程序说明
10.3主体围护结构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
10.3.1钻孔桩
10.3.2 旋喷桩
10.3.3拉森钢板桩
10.3.4临时型钢立柱施工
10.3.5冠梁及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
10.3.6桩间土的防护处理
10.3.7水泥搅拌桩施工
10.3.8抗拔桩施工
11、降水井及基坑排水施工
11.1降水井施工
11.1.1井点布置
11.1.2管井结构
11.1.3降水井施工
11.2基坑排水施工
11.2.1基坑内排水
11.2.2基坑外排水
11.3 降水工程的环境保护和处理措施
11.3.1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11.3.2降水井的后期处理
12、土方开挖及钢支撑架设施工
12.1开挖前准备
12.2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流程图
12.3土方开挖原则
12.4土方开挖
12.4.1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12.4.2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12.4.3外运弃土
12.5基坑支护施工
12.5.1支撑轴力参数表
12.5.2砼支撑施工
12.5.3钢支撑施工
13、施工测量和监测
13.1施工测量
13.1.1控制测量要求
13.1.2控制测量原则
13.1.3控制测量组织机构及仪器设备
13.1.4施工测量实施
13.2施工监测
13.2.1监控量测的目的
13.2.2监测项目及频率
13.2.3施工安全性判别
13.2.4监测项目的实施方法
13.2.5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13.2.6变形控制措施
13.2.7监测注意事项
14、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14.1质量管理
14.1.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14.1.2质量管理体系
14.1.3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与原则
14.1.4制定质检计划
14.1.5建立严格的现场质量保证制度
14.2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要求和措施
14.2.1平面控制网测设的技术要求与措施
14.2.2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14.2.3钢筋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
14.2.4基坑开挖的质量保证措施
14.2.5钢支撑质量保证措施
14.3其他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14.3.1自拌砼质量保证措施
14.3.2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4.3.3旋喷桩质量保证措施
14.3.4钻孔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14.3.5搅拌桩质量保证措施
15、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15.1安全措施
15.1.1成立安全监管组织
15.1.2安全管理职责
15.1.3安全管理措施
15.1.4主要施工项目的安全控制措施
15.2环保措施
15.2.1防噪声扰民控制措施
15.2.2防振动扰民控制措施
15.2.3城市生态
15.2.4水污染控制措施
15.2.5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15.2.6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
15.2.7防洒漏措施
15.3文明施工措施
15.3.1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5.3.2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5.3.3现场卫生管理
15.3.4周围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
15.3.5弃土外运
15.3.6噪音及其他
16、应急预案
16.1总则
16.1.1制定预案的原因和目的
16.1.2预案要达到的目标
16.2抢险组织机构
16.2.1抢险领导小组成员
16.2.2 施工单位主要人员联系电话
16.2.3业主监理及社会有关方面联系电话
16.3抢险物资及设备
16.4险情分析和保护措施
16.4.1险情分析
16.4.2应对措施
16.5险情发生时的启动程序
16.6抢险方案
16.6.1 基坑开挖抢险方案
16.6.2主体基坑防汛抢险方案
16.6.3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6.6.4物体打击及高空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16.6.5机械伤害应急预案
16.6.6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16.6.7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16.7其他 116
16.7.1设备管理
16.7.2新闻管理
1、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施工设计图纸、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在充分考虑我单位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配套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围绕着确保安全、质量、缩短工期的目标来编制的。
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针对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中所提出的安全、文明施工、质量和工期目标,从劳动力、材料、机械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组织计划和相应的保证体系。编制上述文件的主要依据如下:
(1)XX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施工总承包桥隧过渡段围护结构设计图、招标文件;
(2)踏勘现场所得资料;
(3)国家及XX省、行业现行施工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XX省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4)我单位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配套能力以及资金投入能力;
(5)我单位在客运专线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程施工中形成的成熟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为完成本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6)XX省铁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有关文件及管理办法。
1.2 编制范围
(1)XX区间桥隧过渡段:临时设施、管线保护、交通疏解、围护结构施工、降水、开挖及支撑架设、施工监测、等方案。
(2)以上结构的总体施工方案、工期进度安排、设备、劳动力、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工艺流程、施工方法等,以及为实现我单位在本项目中质量、工期、安全、信誉总目标而采取的监测、管线保护、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措施。
1.3 编制原则
(1)遵循《XX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的原则
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发包人的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证。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和功能要求。
(3)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百年大计”的原则
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标准、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服从发包人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严格按规程办事。
(4)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5)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
(6)快速施工原则,确保施工机械配套合理、先进,能满足机械化、专业化施工。
1.4编制目标
(1) 安全目标
本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为:
无死亡事故,年重伤事故不大于0.3‰,年轻伤事故不大于0.5‰。
无重伤以上事故;无触电、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等事故;无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无因施工造成地表沉陷及由此导致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漏水、漏气等重大事故。
(2)工程质量目标
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确保全部工程质量全面达到国家及行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并满足设计要求,争创省级及以上优质工程。
(3) 工程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按合同约定履行安全职责,加强施工作业安全管理;杜绝生产安全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
(4)环境保护目标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本项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相关文件要求,做到水体功能、耕地、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噪声、振动和扬尘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5)施工工期目标
确保合同工期中的总工期、关键工期和里程碑工期的要求。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XX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是XX省重点工程,其中XX区间桥隧过渡DK54+500~DK54+860段为区间的一部分,该段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分为标准段区间(DK54+500~DK54+675)和U型槽段(DK54+675~DK54+860)。
该段包括3#盾构井和75m长矩形段(盾构井始发段)盾构井尺寸为 20.611m×28m深14.5m,DK54+520.611~DK54+595.800为标准矩形段深度由11.35m向大里程方向以28‰提升,终点至DK54+860,该段共计土方开挖量约48000m3。DK54+500~DK54+559.544围护结构采用直径1000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止水;DK54+559.544~ DK54+710采用直径800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止水, DK54+710~ DK54+860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围护结构。基坑开挖采用内支撑体系,其中DK54+500~DK54+520.611端头盾构井处设置三道支撑,第一道支撑为环框梁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支撑采用Φ609mm,t=16mm钢管支撑。DK54+520.611~DK54+637.375设置两道支撑,第一道支撑为800*800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支撑采用Φ609mm,t=16mm钢管支撑。DK54+637.375DK54+710设置两道支撑,第一道支撑为600*600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支撑采用Φ609mm,t=16mm钢管支撑。DK54+710~DK54+790设置一道Φ609mm,t=16mm钢管支撑。
根据本段的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基坑埋深,明挖基坑安全等级分为三级。分别为:DK54+500~DK54+521.612盾构始发井段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DK54+521.612~DK54+675段安全等级为二级;DK54+675~DK54+860段安全等级为三级。
2.2工程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XX商贸城站~XX厦边区间桥隧过渡段位于XX镇XX路和XX路交口东侧,其上主要为菜地,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无建筑物,此段施工范围内距离XX路距离最短处有6m,开挖中应及其注意对公路的保护,防止其沉降。
2.3工程地质
桥隧过渡段属海陆沉积平原,部分人工整平,周边大部分菜地、果园,水沟分布密集。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为淤泥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粉质黏土层,局部夹杂砂层。
淤泥层为灰黑色,饱和,流塑,含有机质,压缩性高,并具有流变性和触变性,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呈层状或透镜体状,层厚0.8~2.3m,平均厚度1.53m,顶面埋深0.00~6.80m,层面标高-1.89~11.8m。
淤泥质粉质黏土为深灰、灰黑色,饱和,软塑,含有有机质,压缩性高,并具有流变性和触变性,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呈层状或透镜体状,层厚0.70~11.10m,平均厚度4.10m,顶面埋深1.00~10.20vm ,层面标高-12.66~2.40m。
粉质黏土为褐黄色,灰黄色,软塑、局部硬塑状,土质黏性良好,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呈层状及透镜体状,层厚0.60~5.10m,平均厚度1.81m,顶面埋深0.00~12.20m,层面标高-15.06~2.31m。
中砂为浅灰、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成分以石英为主,分选性较好,呈透镜体状,层厚0.80m~10.10m,顶面埋深2.00~14.00m,层面标高-10.84~1.35m。
全风化花岗岩呈土状及土夹砂状,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均已风化成粉质黏土,手掰易碎,浸水易崩解,属Ⅲ级硬土。场地内该层局部分布,呈层状,其埋深及厚度变化较大,层厚1.10m~78.10m,顶面埋深2.00~53.3m,标高-52.01~1.05m。
2.4水文地质
(1)地表水:工程范围内,为海陆沉积平原地区,地表水较发育。
(2)地下水:地下水可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①孔隙潜水: 主要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海陆相粉砂、细砂、中砂、粗砂及砾砂,区内呈带状及透镜体状分布,厚度0.80-10.10m,透水性及富水性好,为该区主要富水层,强富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次要含水层为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层。该土层孔隙比大,含水量大,在场地内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但其成分以黏粒为主,孔隙间连通性差,属相对的隔水层,弱富水;粉质黏土及基岩全风化土,成分以黏粒为主,透水性及富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弱富水,地下水仅以微量滞水形式存在,水量贫乏。
②基岩裂隙水:场地内基岩岩性为(γy2)花岗岩,节理裂隙稍发育,地下水量较小。主要靠上层的孔隙潜水下渗补给,贫水~弱富水,基岩裂隙水较贫乏。场地主要位于海陆交互相冲积平原区,地下水量丰富,埋藏浅,水位稳定。
(3)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有关腐蚀性评价标准判定,场地内地下水水质均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地表水水质均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5主要工程数量
3、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交通疏解
3.1施工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施工现场原为菜地,后经平整并视施工作业要求对围护结构外侧场地进行了硬化并布置了车辆冲洗装置,车辆进出需经洗车槽冲洗,确保出场车辆和污水排放满足环保要求。施工范围内需占用XX路,各种手续已经得到政府相关部门正式批准。平面布置如下。
3.2施工期间交通疏导
3.2.1XX路交通现状
我部施工的XX区间桥隧过渡段DK54+595~DK54+637横穿XX路;XX路一端接XX路,一端连接连升南路,路宽43米,双向6车道,中间设隔离带,该路主要作用为缓解XX大道的交通压力,完善XX、XX等区的路网结构。
XX区间桥隧过渡段DK54+595~DK54+637位于XX路正下方,施工时完全封闭XX路,明挖法施工。对此,我部精心规划,确保封闭XX路期间,对交通状况不造成影响。
3.2.2交通疏解方案
(1)交通疏解方案原则:
①尽可能减少对城市交通影响,确保车辆及人流能正常通行、交通顺畅;
②交通疏导合理、有序、安全,标志明显、便于交通;
③施工场地布置合理、有序,既方便施工又满足车辆交通安全要求。
(2)交通疏解方案:
根据设计所提供的图纸,施工占用XX路面积为长 43米×宽 40米=1720平方米。示意图如下。
XX路封闭期间,位于XX路的北侧为XX新城路和小捷滘大道,距离XX路南侧约350m处为XX路,与XX路走向基本平行,东侧连接捷东南路,西侧连接XX路,XX路车流量较少,因此封闭XX路后,车辆可改走XX路及小捷滘大道、XX新城路进行分流。
由于我施工段所占用面积较少,被占用段无厂房,无居民生活区,两侧均为大面积农田,位于XX路东侧的XX等厂房交通可通过未封闭的XX路往东行进入XX镇交通系统。
3.2.3施工、交通导向牌设置
委托专业交通标识制作安装公司,跟据实际需要制作施工标志,联系当地交警部门,配合沿线安装警示标志,拟用交通标识牌包含以下样示:
图3.2-4 交通标志图
在XX路、XX路、XX路以及XX路以西路段处设置醒目的施工标志,提醒过往车辆提早改道绕行,缓解施工期间交通压力。标识牌摆放示意:
图3.2-5 标志牌摆放示意图
3.2.4交通疏解安全保证措施
为保证施工占用期间的行车安全,在施工作业期间,严格遵守以下安全保证措施:
(1)加强与交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做到审批手续齐全,并严格遵守相应的管理规定。设专职交通协调人员以便及时与交警部门联系;
(2)施工期间严格按照交警部门的安排就近进行交通疏导、管理,保证路面整洁、确保不扬尘。按标准挂设标志、标牌,交叉路口的维护设置圆顺。通行车道严禁堆放材料、停放施工车辆;
(3)施工时,如遇特殊情况,经交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交通方案变更;
(4)每天定时由专人进行道路沿线检查,对沿线道路定期打扫施工运输撒落的杂物,保持路面的整洁。
3.3临时设施
按照业主要求和XX省有关规定,施工现场实行连续封闭的围挡,形式力求完美与周围环境协调。工地大门、墙体装修和标识符合业主有关规定要求,并在拐角和大门处的外侧夜间设立红色警示灯。
(1)施工围蔽
施工围挡统一采用铁皮围挡,高2.1m,围挡表面按业主要求贴置五牌一图,围挡基部采用砖砌25cm高挡墙,按60cm一道间隔刷黑黄油漆。
(2)场地硬化
除桩孔位置及基坑外,施工场地全部硬化,道路硬化厚度20cm,其他部分10cm厚,场地地面要控制好标高和平面坡度,做到排水畅通无积水。
(3)临时建筑
工地各种临时建筑主要采用砖混结构,部分采用活动板房。做到外表美观,与周围环境要协调一致。临时建筑布置见场地平面布置图。
(4)洗车槽
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出入施工现场的车辆都必须清洗干净,因此,在工地大门口设洗车槽,洗车槽内设沉淀池。运土车辆出门前一律清洗干净。
(5)堆土场
在基坑附近设临时堆土场,堆土场周围设围挡,尽可能节省场地,另外车站基坑也可做为临时堆土场地用。
(6)施工场地排水
现场布设连续、顺畅的排水系统,合理组织排水。利用排水沟将生活污水、地面雨水、基坑内排水汇集到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设施。
(7)搅拌站:搅拌站仅用于搅拌喷射混凝土和临时工程用混凝土。
(8)空压机房
空压机房尽量设置在离基坑较近的位置,以减少高压风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为减小施工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满足城市施工要求,采用低噪音空压机。
(9)工地试验室:在施工现场设工地试验室负责整个工程的试验工作。
(10)施工场地容貌
施工现场做好文明施工、场容场貌、现场布置挂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安全标语牌、安全记录牌、安全纪律牌,文明施工制度和施工平面图。
3.4施工用水、用电
(1)施工用水
由当地水利部门在施工场地附近提供了1根φ150供水管作施工用水,干管沿基坑一侧引至施工场地,再用φ50支管沿围挡内周圈布设,每隔15m设置一个φ25引出管,并安置水龙头,以便使用。(引入点位置见总平面布置)
4、工程的重点难点和应对措施
4.1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1)区间桥隧过渡段开挖深度由14.5m以28‰坡度向大里程方向提升,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为淤泥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粉质黏土层,局部夹杂砂层。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具有流变性和触变性,所以保持基坑开挖期间的稳定性,是本工程的难点。
(2)围护结构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止水,所以,确保钻孔桩垂直度,使其不侵入主体结构,是本工程的重点。
4.2施工对策
(1)在围护结构设计上第一道支撑为钢筋混凝土支撑,在施做冠梁的同时,设置第一道支撑保证基坑上部稳定;基坑开挖采取长臂挖机出土,两台小挖机配合倒土,开挖分层、分段、分块进行,纵向放坡,钢支撑随挖随撑。并及时进行基坑各要素监控量测收集基坑监测数据,根据监测数据修正指导基坑的开挖工作。
(2)为了确保钻孔桩的垂直度,我部将采取如下措施:
(3)围护结构施工前对围护结构周边地面采用人工挖探槽的办法,确定管线的精确位置及走向;对于管线横跨基坑且无法改迁的与管线业主部门确定可靠的悬吊保护方案;在基坑变形槽范围内的管线上方加设观测点、在基坑周边布设水位观测孔,随时观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当水位落差较大时,采取回灌措施减少地面变形切实保护管线安全。
5、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劳动力人员安排
5.1组织机构
根据工程需要,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择优选调有城市轨道施工经验、特别是有类似盾构隧道工程施工经验、符合招标人要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本标段所有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
SZH-3标项目经理部按照精干高效、便于管理的原则组建,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设置项目副经理5人,技术负责人1人;项目经理部下设六部二室。为便于管理,将本标段划分为四个工区,由工区直接管辖施工队伍。桥隧过渡段划归第三工区。
项目组织机构图工区组织机构如下。
5.1.2 工区组织机构图
5.2本工程管理人员及劳动力安排
(1)工程准备
该阶段上场人员主要包括工程管理层、精测测量人员和各类业务人员,要求上场人员尽快熟悉各相关业务接口,加强与外部的协调、联系和沟通,并落实内部各项工作,从工程初始阶段即开始进行严密组织和有序管理,抓紧时间超前考虑、超前准备,确保工程按照业主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要求的时间节点全面展开。
(2)劳动力计划
在施工中根据施工步骤和循环工序搭接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劳动力安排计划表
表5.2-1 深基坑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表
注:本表包括分包人在内的估计劳动力计划表;本计划表是以每班八小时工作制为基础的;劳动力计算在各个施工阶段有搭接情况。
6、施工总体部署及进度安排
6.1施工总体部署
根据盾构始发要求,始发段结构DK54+500~DK54+595必须在2010年3月10日前必须完成,才能满足盾构始发的工期要求;因此盾构井要在2010年2月2号前完成该段的围护结构及基坑开挖,满足结构施工条件。建立精干高效的项目部,选用战斗力强的施工队伍,选用、备足高效的围护结构施工机具是确保工期目标的保证。因此选用适宜该地质的四台中联旋挖钻机,备足劳动力、机具。
本桥隧过渡段由项目部三工区承担施工管理,并由项目部直接领导及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与此同时,将工人生活区就近建设,方便工人工作和休息。项目部工区(项目部职工生活区与工人生活区相邻建设)位置与施工现场位置示意如下图。
图6.1-1 项目部与施工现场位置示意图
6.2施工总体方案
为完成百日攻坚计划,我部拟定分三段同时施工,但为早日盾构始发,从设备及人力上优先考虑始发段(DK54+500—DK54+595)围护结构,争取早日封闭,早日进行基坑开挖工作。
盾构始发段(DK54+500—DK54+595)进场两台旋挖钻机,左右线各一台开始施工钻孔桩,根据桩位编号为每台钻机分配对应的施工区域,施工形成排桩后进场两台旋喷桩机进行旋喷桩施工,同时进行基底加固及中立柱、降水井施工。
过渡段(DK54+595—DK54+675)进场一台旋挖钻机进行钻孔桩施工,进场四台正循环钻机进行抗拔桩施工。施工形成排桩后进行旋喷桩、基底加固及降水井施工。
U型槽段(DK54+675—DK54+860)进场一台旋挖钻机进行DK54+675—DK54+710钻孔桩施工,进场一台钢板桩机进行DK54+710—DK54+790钢板桩施工,进场两台搅拌桩机进行DK54+790—DK54+860搅拌桩施工。进场三台正循环钻机进行抗拔桩施工,待钻孔桩施工完成后进行旋喷桩施工,同时施作降水井。
所有旋喷桩完成后进行基坑降水,施工冠梁及砼支撑
施工的维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时,开始开挖,并及时跟进内支撑及监测等工作。待结构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封闭降水井;施做顶板防水层而后进行结构顶部回填。
总体流程如下图
6.3进度指标
(1)钻孔桩:平均每天每台桩机施工3根桩。(2)旋喷桩:平均每天每台桩机施工5根桩。(3)钢板桩:平均每天施工30m。⑷抗拔桩:平均每天施工3根;⑸土方开挖:每天外运土方1000方。
6.4工期安排总说明
按照总体安排,XX区间过渡段深基坑施工总工期计108天。
6.5施工进度横道图
7、施工供水供电计划、材料供应计划
7.1施工用水用电计划表
7.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8、施工设备配置情况表
表8-1 主要设备配置情况表
9、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调查与保护方案
9.1周边环境调查
XX商贸城站~XX厦边区间桥隧过渡段位于XX路和XX路交口东侧,其上主要为菜地,周边无建筑物,此段施工范围内距离XX路距离最短处有6m,开挖中应及其注意对公路的保护,防止其沉降。位置示意图9.1-1如下。
图9.1-1 桥隧过渡段周边环境示意
9.2地下管线调查与保护方案
本工程中我部只负责对施工范围内管线的保护和对管线改迁的施工配合。具体管线改迁工作由管线产权单位负责。
9.2.1地下管线现状及改迁概述
桥隧过渡段工程场地横穿XX路,其管线包括:沿XX路北侧人行道外侧五米有φ400mm的小捷滘村自来水管一根,外侧七米处φ150mm自来水管一根;人行道路面下通信管沟有三根联通通信光缆,移动光缆若干,管道产权联通;沿人行道绿化带内有路灯及路灯线路一条;沿道路两侧人行道两侧绿化带下有φ50mm PVC自来水管各一根,沿马路方向两侧马路牙下各有排水沟一条;沿XX路南侧人行道下有电力管沟一条,其中三根电力电缆一根路灯线。另有XX路十千伏架空电线六根。
根据对桥隧过渡段施工的影响程度,改迁的原则是:
(1)利用不影响的人行道浅层临迁;
(2)利用施工条件临时支吊。
桥隧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有影响并需要迁移保护的地下管线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9.2-1 桥隧过渡段处XX路,XX路段管线概况
注:本表序号对应下图编号
桥隧过渡段XX路部分管线横断面图如下所示。
图9.2-1 桥隧过渡段XX路管线断面图
管线平面位置示意图详见图9.2-2桥隧过渡段处XX路段管线迁改示意图
表9.2-2 明挖XX路,XX路段需处理的管线统计表
9.2.2管线改移
对需要改移的管线,施工时在业主、监理单位统一协调下,积极主动与管线产权部门磋商,及早达成协议,并配合管线产权单位实施管线的迁移施工。(具体改移和悬吊保护管线见表9.2-2)
(1)管线改移
①测量放样改移管线的线路。
②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管沟。
③与有关部门配合埋设管道。
④按设计切断需改移管道,联接原线路与临时改移后的管道。
(2) 管线恢复
对临时改移保护的管线、沟渠在工程竣工后应进行恢复,施工程序如下:
①沿改移前管线的方向开挖管沟。
②与有关部门配合埋设管道,并检查管道的密闭性。
③关闭上游管道阀门。
④按设计切断临时改移管道、电力开关等,联接至改移前原状。
⑤开通上游管道阀门、电力开关等。
9.2.3管线悬吊
(1)管线调查
队伍进场后,对已迁改的管线和需原位保护的管线会同管线产权单位进行详细调查,主要查明管线位置、走向、结构形式、埋深等,并在地面作出标记。
了解已迁改的管线及临时迁改的管线迁改位置,距主体结构远近,以确定主体基坑开挖时管线是否受到影响;根据调查资料,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或防范措施,确保管线在施工期间安全。
对于横跨施工场地的管线根据管径、重量选用钢管或钢桁架或钢梁做悬吊处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2)开挖
当基坑开挖至管线位置时,停止机械开挖,改由人工开挖管线两侧土体,清理出管线。开挖时,对埋深较浅的管线,注意控制管线两侧机械开挖深度,防止开挖过深土体变形扰动管线。人工开挖时,清理出管线,保护管线基础不被破坏,保证管线不受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