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位于XXX县城正南约140千米处,地理坐标:东经90°15′--91°00′;北纬41°20′--41°40′。行政区划隶属XX地区XX县管辖。
井田南北宽约1公里,东西长约3.5公里,井田面积约3平方公里。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万吨,该矿山采用竖井斜井联合开拓方式。竖井为主提升井筒、斜井为副井兼做回风井筒。
本次施工为主竖井筒
主竖井井筒开口位置位于矿区中部,主竖井井筒设计 200m,井口标高设计+1118m,井筒设计净直径 2.7m,表土段设计深度根据现场定,其中锁口深度2.5m,井颈深度视岩石情况现场确定,其永久支护形式为双层钢筋砼,强度等级C25,锁口段设计厚度 1200mm,井颈段设计厚度 600mm。井身段设计深度视岩石情况现场确定,永久支护形式为单层钢筋砼支护,厚度为200mm,强度等级为C25。
井筒与平巷连接处采用异断面连接,支护形式为钢筋砼,厚度为200mm,强度等级C25。
在主竖井掘进过程中,若需要锚网支护,就采用锚网支护,其规格视其围情况而定,强度为C25。
自然地理
矿区地形起伏不大,为低中山丘陵地带。一般高程为1108—1200米,最高海拔1259米,相对高差小于100米。微地貌为垅岗状山脊,树枝状、长条状冲沟发育,基岩出露较好。
矿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雪,夏季酷热少雨,春秋两季多风,昼夜温差大(温差超过15℃)。年平均气温7.5-10℃。七月份最热,最高气温可达41℃;元月最冷,最低气温可达-22.5℃,平均气温-9.3℃。四月至五月为风季,最大风力可达10级以上,多伴有砂石。区内蒸发量极大,降水量极少,年降雨量几—几十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以阵雨为主,可形成暂时性地面迳流。区内无常年流水,但在矿区附近发育数个咸泉,可满足钻探施工和矿山选厂生产用水。
距矿区最近的居民点为底坎尔乡,一切生产、生活物资均由区外供应。
矿区内植被稀少,仅有少量红柳、麻黄草、骆驼刺及芦苇;野生动物有黄羊、野骆驼、沙鸡、狐狸及野兔。
梧桐沟铜矿北部40千米处为红云滩铁矿,正进行一定规模开采。
区内无居民点,距矿区最近的居民点为底坎尔乡,一切生产、生活物资均由区外供应。
地层
(一)古生界
1、中—下志留统叉口组(S1-2c)
分布于南天山弧后盆地南北边缘,为一套三角洲—滨浅海相、半深海相杂砂岩建造,属盆地拉张阶段的产物,岩石组合以灰绿色岩屑杂砂岩、长石岩屑杂砂岩及粉砂岩为主,夹砾岩、沉凝灰岩和大理岩。
该组地层Au平均含量4.78×10-9,变化系数3.08,并在砾岩人工重砂中见有明金,说明该组可能是金的矿源层,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层位。
2、上志留统—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S3-D1a)
零星分布于普查区中部。是一套滨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岩石组合为土黄色、灰黑色石英岩状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与灰色、灰白色大理岩、白云石方解石大理岩、橄榄石大理岩互层。
该组地层Au平均含量3.61×10-9,与测区背景值相比略低,变化系数0.7。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来看,不论其元素含量是继承了原岩的特征,还是经历了后期改造的影响,其成矿可能性相对叉口组来说相对较小,但该组与金矿具有空间分布位置上的关系,是寻找金矿较有利的层位。
3、中泥盆统萨阿尔明组(D2s)
分布于卧龙岗一带,总体产状南倾。是一套滨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局部夹海相火山岩不均匀互层建造,岩石组合为:紫红、灰绿、褐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灰色、浅黄色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及角斑岩系。下分五个岩性段,其中第四段为卧龙岗铜矿的赋矿地层。
该组Au平均含量4.86×10-9,相比全区地层平均值5.49×10-9为低,变化系数1.429。其中第二段Au平均含量4.2×10-9,变化系数1.774,为四个段中最低,这可能与金矿床形成过程中淬取了围岩的金元素有关。该段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层位。
该组Cu元素平均含量15.1×10-6,相比全区地层平均值16.69×10-6为低,变化系数3.912。反映了该组有局部富集成矿的可能,这一点与该区成矿特征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