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岩土工程 » 岩土工艺工法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标准10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4-06-1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0 KB
  • 资料分类:岩土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标准10p
施工准备控制:
施工人员机具准备
   挖掘机械、器具到场,并经检验能正常工作;人员到位。
现场准备
土方工程应在定位放线后施工。在施工区域内,按设计或施工要求标高平整场地,清除和搬迁施工区域内地上、地下所有障碍物,清除待挖基坑边的堆放物。
施工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水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和弃土场地,做好施工场地内的临时道路。
做好防洪、排洪工作保证场地不积水;在基坑周边设置有效的地面排水措施。
设置测量控制网,水准点要求设在不受基坑影响之处。
挖土机械,降水设备试运转正常。
人工降水
井点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应防止波网破坏,下入井点孔前,必须逐根检查,保证滤网完好;
降水设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在组装前,必须检查和清洗,并妥善保管;
井孔应垂直,深度符合要求,孔径上下一致;
滤管位置应按要求埋设,严禁将滤管插入土中;
灌填砂料前应把孔内泥浆稀释,灌填高度应满足要求,灌填量不得少于计算值的95%;
轻型井点
井点管连接管与集水总管使用前严格清洗;
井点管埋设要求冲孔直径不小于300mm,冲孔深度比滤管低0.5m。
井点管埋设后应检验渗水性能: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砂滤料时,管口应有泥浆水冒出或向管内灌水时,能很快渗下方为合格;
井点管在地面以下0.5~1.0m深度内应用粘土填实,以防止漏气;
埋设完毕应检查漏水、漏气、出水是否正常、有无淤塞;
井点使用时应保证连续不断抽水,并准备备用电源;
喷射井点
喷射井管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成孔直径为400-600mm,深度应比滤管深1m,管距一般为2-3m;
套管内含泥量小于5%才下井管及灌砂;
下导管进水泵应连续运转,下好后,立即试抽排泥,水变清为止,地面测定真空度不宜小于93300Pa;
试抽两天后更换新水,工作时应保持工作水清洁;
电渗井点
阳极使用钢管(D=50-70mm)或钢筋(D≥25mm)埋设时应垂直严禁与阴极相碰
阳极外露在地面上20-40cm,入土深度比井点管深50cm;
阴阳极间距一般为0.8-1.0m(采用轻型井点)或1.2-1.5m(采用喷射井点);
通电前应将阳极、阴极之间金属与其他导电物清理干净,有条件应涂沥青;
在不需要通电范围(渗透系数较大土层)的阴极表面涂两层绝缘;
通电时,电压不宜大于60V,土中电流密度0.5-1.0A/M2;
深井井点
深井布孔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深井孔径应较井管直径大300mm以上,钻孔深度根据抽水期间可能沉积高度适当加深;
井管沉放前,应用压缩空气洗井,或用吊筒反复上下取出洗孔;
井安放力求垂直,过滤部分应放置在设计位置,井管与土壁间填砂滤料,该滤料直径大于滤网直径。
技术准备控制
施工单位依据拟建建筑物、周围管线构建筑物的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编制施工方案报监理及甲方审批→监理编制控制细则→建设单位审批备案→现场交底(监理、甲方参加)。
设置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作为施工测量和工程验收的依据
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施工交底工作
评论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土木工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