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汤山地区地质发展概述
震旦纪至志留纪是本地区一个长期稳定的沉积过程,沉积物以海相石灰岩、白云岩为主,到后期有页岩、粉砂岩、砂岩等。厚度可达2000米以上。
志留纪后期,因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地区广泛海退,许多地方没有沉积,仅少数地区有陆相碎屑沉积发育,如茅山群德尔砂岩和五通组的砂岩,页岩。
从石炭纪起,海侵逐步扩大,成为本地区第二个重要的沉积时期。但下石炭统递补发育不全。早石炭世中期有一次短暂海侵,形成高骊山组以砂岩、页岩为主的沉积,但该组局部也含海相化石,说明海退不彻底,后期又有和州组泥灰岩沉积。
中、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是海侵广泛的时期。但是气候温暖、浅海广布。所以沉积以浅海碳酸盐为主化石丰富。早、晚二叠世之交,发生过一个重要的地壳隆升的过程,即东吴运动,它使本区海水撤变成滨海沼泽环境,形成了晚二叠世龙潭组的含煤沉积。
本区的海侵史于华南地区一样,直到中三叠世后期才结束。三叠系青龙群沉积的过程中,整个下扬子海区已明显收缩,海水逐渐变浅,青龙群顶部出现了海湾,泻湖环境下形成的石膏沉积。
中三叠世以后,本区发生重要的褶皱运动,使中三叠世以前的地层全部褶皱成山,及印支运动。它可分为前后两期。这两期的褶皱,奠定了本区的构造轮廓。
燕山期本区构造运动有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许多断裂都形成在这个时期。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本区岩浆活动的活跃时期,除有大量中酸性和偏碱性的喷发活动,还有广泛的中酸性侵入岩发育,这些侵入活动对本区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纪以来,本地区地壳仍有大幅度的差异升降活动,剥蚀作用加强,地形被进一步切割破碎,一些重要的断裂发生继承性的活动,并有玄武岩喷发,逐步形成了今日的地形和地貌。
第三章火成岩与沉积岩
一.火成岩
火成岩是指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是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主要岩石类型。火成岩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硅,根据火成岩中二氧化硅多少,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酸性。
1.苏州天平山
天平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太湖之滨,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天平山海拔201米,山势峭峻奇险,
此处为花岗岩,形成于白垩纪,为酸性深成侵入岩。主要成分是长石、石英、黑云母。为等粒,粗粒,全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本地区地质作用后期主要以上升运动为主,产生了三组次生节理,两组为垂直节理,一组为水平节理。由于垂直节理特别发育,风化作用得以深入进行,促使岩石的裂缝逐渐扩大,因而出现很多非常陡耸的奇峰怪石,形成所谓的“万笏朝天”的自然风景,是苏州著名的游览地之一。
此处还存在捕虏体,捕虏体是指在岩浆侵入作用中,由于侵入作用的强大力量,使围岩碎块落入岩浆中,捕虏体的成分与围岩成分一致。
此地也可见石英脉。石英脉的形成原因是:岩浆岩形成时侵入低下,此时高温高压,在经过地质作用被抬升后,经过剥蚀、释放中间形成缝隙,此时地下岩浆中的“蒸汽”向上运动,在缝隙中固化。而后在地表经过风化,由于花岗岩和石英的抗风化能力不同,花岗岩被风化后,仅剩原缝隙中的石英,便形成了石英脉。
2.南京桂子山石柱林
所谓石柱林,由六边、五边形规则的石柱群体组成。其石柱,每根直径约40-60厘米,高20-30米,紧密排列,垂直于岩层层面,构成半壁石林,恢宏壮观。它的规整性、个体大小及总体规模在国内罕见,又可与美国黄石公园、爱尔兰北部、冰岛等地的玄武岩柱相媲美。
石柱林由黑色玄武岩构成,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收缩后形成的。地质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柱状节理,且此处为原生节理。(如图1)
玄武岩含暗色矿物辉石和浅色矿物基性斜长石。为隐晶质结构,气孔构造(如图2)。
在此处玄武岩中,可见橄榄石包裹体(如图3)。包裹体是由于矿物的结晶顺序不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