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理解强柱弱梁就是指结构的破坏状态应该先梁后柱.道理很好解释,梁坏了,柱不坏,而柱坏了梁必坏,从破坏的严重性和修复的方便性角度来讲,应该是后者的结果要坏些.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应该保证结构梁的破坏形态先于柱的破坏发生.在技术上来讲,应该是在极限荷载来的时候,应该保证塑性绞先在梁中出现.因为这个塑性绞的出现可以对结构产生一次内力重分布.因此实际上在我以为,考虑强柱弱梁实际上就是指这个内力调幅的程度.对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构件而言,最大的好处似乎就是这个调幅,因为这样工程师可以控制结构使其承受设计者需要的荷载,而不是按结构力学计算的荷栽.比如说,以三跨连续梁为例,支点弯距大于跨中弯距.支点配筋应该比跨中多些.但是在设计时,我们可以人为将支点弯局降下来,将跨中弯具加上去.只要保证两者之和依然等于调幅之前的值.这个调幅的程度完全取决于设计者的经验和理论水平.甚至在工民建中,有些人可以将其调为零.塑性绞及与其相关的内力调幅之运用,我出来没有在桥梁设计中碰到或者听说过.偶然讨论起来,就说点看法,不一定对了.不过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讨论这个话题.

其次是强剪弱弯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认为归跟结底是个延性破坏的问题.剪力破坏是个脆性破坏,而弯句破坏由于钢筋的延性(当然是指适筋的情况下),破坏有裂缝征兆,便于发现.这个就使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多注意箍筋和弯起筋配置.实际工作中,发现大多数人对承载能力或者裂缝控制的抗弯筋更加重视些.这里提到盖梁我还想说一个问题,不指一两个文献反应,用新规范的极限状态法计算盖梁之不适用.对于这一块,要是不需要提计算书的话,有的还是习惯于用手去按容许应力法来算.似乎很多盖梁和规范推荐公式的计算模式也不太一样.所以完全照般规范写写计算书存存档还可以,自己心里还是要有个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