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计单位设计的筏板基础,大多是把筏板基础按倒置的钢砼平面楼盖进行设计与构造的。如果是砖墙传递荷载的砖混结构,则筏板的上凸肋梁几乎全按构造性的地基圈梁来考虑。在计算上,基底下部反力取直线分布,并采用大平均的假定。在构造上,大多数单位在4~6层民用住宅及相应高度的公共用房中,采用的地圈梁(板上地肋梁),高度为60cm以上,宽度取30cm~40cm, 上下排构造配筋各为4Φ16~18,Φ8箍间距20cm~30cm,各梁的交点为刚性构造。梁高高于底板上表面15cm,底板厚取30cm~50cm,板中配筋均按类似上部“板交梁”楼面中的板一样,实地配筋。尽管计算理论粗了些,但却省去用弹性地基梁理论所谓的精确法计算筏板基础的繁琐过程。在保证具有一定设计精度的前提下,满足刚度与强度要求,使筏基的计算快捷、简便,也极适用,很有可取之处。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出现了大量的丙级与丁级设计单位,尽管同样采用前述理论,但由于计算上的粗糙及构造上的马虎(也包括地基承载力不明确带来的影响),用钢量随意加大,使得一提起筏板基础就使人感到有一种“浪费”的成分在内。各处的实施施工图,也往往反映了浪费的事实,同时给实际施工带来不方便。
有的地区筏板基础施工图中的设计构造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在计算中不考虑整体筏片这种基础板的构造连续性,大多按单块“嵌固板”计算,不做“块”与“坎”板边弯矩的调整;二是构造上不按板的实际受力部位配筋,而是上下纵横按板跨中与支座所需的最大配筋量满布,这样便在不受拉应力的跨中下部也不必要地布满了钢筋;三是地圈梁过于高大,主筋与箍筋过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