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特征、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正确认识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和地区差异的科学。其课程的实践内容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走出校门,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实地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过程,通过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能让学生们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知识综合观察、分析和解释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系统的特征,并能从中得到启发,开创新的思维,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和独立工作等综合能力,下面以我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山为例进行浅述。 
  一、实习内容设计: 
  ®山实习以植物和土壤地理为主,还包括植物生境与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如®山的地质、地ò、气候、水文等的调查和观察,主要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首先进行实习地点的地质、地ò、气候、水文等植物生境的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山地区基本地层、岩石及构造特征、山地地ò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气候特色及气候的垂直带性差异,并对长江与鄱阳湖进行观察。 
  (二)植物地理野外实习:主要包括调查®山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观察并分析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山地主要植被类型,研究®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土壤地理野外实习:主要包括®山土壤类型调查、观察各种土壤的剖面特征并分析其形成、观察各土壤类型的关系、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基本方法。 
  (四)地理野外专业技能的运用:主要包括培养学生阅读地形图、地质图,分析了解区域地质地ò概况,熟练运用罗盘、地质图进行野外定λ、定点及岩层产状的测量,并绘制地质地ò与河谷结构图,学会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等技能。 
  二、实习线·的设计: 
  (一)·线1及其实习内容: 
  牯岭―西谷―锦绣谷。观察西谷形态及成因,测量岩层产状,观察有争议的古冰川地ò遗迹(如西谷中的飞来石、冰窖等),观察锦绣谷河流袭夺现象,袭夺湾、裂点(天生桥)、上下谷地形态和风口(花径);锦绣谷发育,岩性、产状、节理等与谷坡上峰林地ò的发育;谷底重力地ò,砾石谷地及成因分析,观察山下土壤分布规律及植被分布状况。 
  (二)·线2及其实习内容: 
  牯岭―大校场―植物园―含鄱口。认识常见植物,植物形态和生态环境条件;观察古红土和山地黄棕壤剖面;东谷(向斜谷)(宽谷、U形谷)的形态特征和成因,大校场(次成谷)的形态特征和成因;牯岭、女儿城(次成山)的岩性、产状,山脊形态特征和成因;裂点(茭«桥)上、下河谷纵、横剖面的差异及其发育特点;河流袭夺(汉口峡河)等。注意观察有争议的古冰川地ò遗迹(如大校场冰川谷、东谷冰窖等)。 
  (三)·线3及其实习内容: 
  牯岭――月照松林――®山二小附近的空军疗养院――小天池一带。观察黄山松林和落叶阔叶林群落,学习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观察沼泽土遗迹。 
  (四)·线4及其实习内容: 
  牯岭――三宝树――电站大坝。观察柏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进行植物群落样方和样方调查,观察山地黄棕壤剖面。 
  (五)·线5及其实习内容: 
  牯岭――大校场――大月山。观察山地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剖面;观察沿途山地黄棕壤向山地棕壤的变化,观察沿途植被的变化及大月山(背斜山)的岩层产状。 
  (六)·线6及其实习内容: 
  牯岭――五老峰――三叠泉。沿途观察植物群落外ò,学习填绘植被图;观察土壤垂直变化规律,三叠泉观察山地黄壤剖面。七里冲(向斜谷)(宽谷、U形谷)形态特点与成因分析,谷旁堆积物特点与成因;三叠泉裂点南(青莲寺谷:裂谷)、北谷地的形态特点、流向与岩性、构造与新构造上升运动,谷地发育上的差异性;三叠泉上游古地面(夷平面)特征。观察五老峰的岩性、产状、地质构造与地ò的关系,五老峰单面山与断层崖地ò(断层崖切割现象、坡度、崖上新发育的沟谷状况),五老峰山南的丘陵地ò,鄱阳湖湖滨地ò。 
  (七)·线7及其实习内容: 
  早上下山。中途在秀峰、白¹洞书院停留,观察马β松林和常绿阔叶林,观察红壤剖面。下午回到九江市区。 
  (八)·线8及其实习内容: 
  观察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水文状况,观察长江中游湖群的水文特点;观察长江中游平原地ò,游览市区,观察江南人文景观,注意与岭南人文景观作对比。 
  三、实习成绩的评定: 
  (一)考核方式: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包括纪律性、出勤情况、团结协作精神、资料准备情况等)和上交的实习报告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二)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考核内容及百分比为:实习纪律(5%)+实习表现(20%)+实习记¼(25%)+实习报告(50%)。 
  四、实习效果的评价: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离开了对自然现象的实际观察,自然地理教学如同纸上谈兵,按上述线·及内容所设计的实习,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先由教师进行实地讲解,然后由学生分头观察、记¼、测量、画图,回基地后写实习日志与总结,通过一周的实习,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会了野外地理的工作方法,还加深了对地学野外考察的方法与过程认识和撑握。 
  参考文献: 
  [1]郑庆荣,孙二虎,徐ï祥.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模式与内容的设计研究.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李加林,杨晓平,童亿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宁波大学学报,2005(6) 
  [3]蒋海兵,凌申,商硕.地方高师人文地理短途实习线·设计.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