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在岩溶地区基础处理的应用分析

       摘要:通过某某项目一期工程在岩溶地区基础处理的应用分析,结合岩溶地质概况.发育形态,总结了在岩溶发育区高层建筑基础处理应注意的问题,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工程进展顺利,为后续的勘探、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岩溶地区的高层建筑岩溶概况及探查基础处理原则及比对基础处理方案建议

  一:工程概况

  某某项目位于贵阳市,场地处于岩溶地区,其南北向长约1250m,东西向宽约400m,由于地质环境已遭到原矿山采石及场地整平爆破的影响,东西向高度差达40m,相互之间不可避免要形成高边坡。场地范围内地质基本为中风化岩层,且自西向东与地面夹角呈60度。

  在施工进行到开挖基槽时发现有裂隙、泥槽、溶洞等地质异常情况,因为受构造变形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根据地质部门的地质勘查,要求在有泥隙、泥槽、溶洞的地基周围增加钎探孔,因此基础处理设计因为受到镶岩深度、条基宽度及裂隙、泥槽、溶洞的处理等原因的影响,特别是地基开挖后遇到的实际情况的影响下,发生多次设计变更,多次的变更导致条形基槽开挖的难度大大增加,且由于基础一端靠近边坡,需新增孔桩以解决应力扩散及临空面的问题。

  二:岩溶概况与探查

  (一)岩溶概况

  所谓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喀斯特地貌。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岩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占地球总面积的10%。中国岩溶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东部和广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区之一。

  (二)岩溶探查

  岩溶地区岩石面高低起伏变化大,岩石露头无连续性和规律性,表层岩层往往十分破脆。普通的地质钻探难度大,很难反映场地的岩溶情况,常常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往往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场地环境进行复查,给地基处理、基础选型方案的选择带来很大难度,造成工期长,造价高,施工质量还难以保证,所以,在岩溶场地的勘察工作中不能单纯依赖钻探忽视物探,要两相结合,互相认证。可采用电法、电磁法探测基岩埋深、土洞,划分上覆松散沉积层序和风化带,采用跨孔电磁波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探测地下洞穴、隐伏断层、破碎带。结合利用传统钻探孔,将部分孔加深作为电磁坡发射及接收井,即可实现由点到面(剖面)的探查成果。

  三:基础处理

  (一)岩溶地区主要地基处理原则

  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和塌陷等地基变形破坏,当地基评价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时,需要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在施工现场遇到泥隙、泥槽、溶洞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穿越式,即下挖穿越,采用桩基础;二是跨越式,即加强梁的钢筋或增大梁的宽度。对地基稳定有影响的岩溶泥隙、泥槽、溶洞,应根据其位置、大小、埋深、围岩稳定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的采取处理措施。

  1)对洞口较小的洞隙,宜采用镶补、嵌塞与跨盖等方法处理;

  2)对洞口较大的洞隙,宜采用梁、板和拱等结构跨越,跨越结构应有可靠的支承面,梁式结构在岩石上支承长度应大于梁高的1.5倍,也可采用浆砌块石等堵塞措施;

  3)对于围岩不稳定、风化裂隙破碎的岩体,可采用灌浆加固和清爆填塞等措施;

  4)对规模较大的间隙,可采用洞底支撑或调整柱距等方法进行处理。

  一般对地基稳定有影响的泥隙、泥槽、溶洞,应杜绝地表水渗入土层,使其停止发育和发展,当地质条件许可时,尽量对地下水采取截流、改道等举措,以阻止其继续发展。当泥隙、泥槽、溶洞埋深较浅时,采用挖填和梁板跨越;对直径较小的深埋土洞,可不处理,仅在洞顶上部采用梁板跨越即可;对直径较大的深埋土洞,可采用顶部钻孔灌砂或灌碎石混凝土,以充填空间。当对地下水不能采取截流、改道等方式以阻止泥隙、泥槽、溶洞发育时,一般可采用桩基等措施进行处理。

  (二)常用地基基础处理的比对

  采用桩基在岩溶地基上建造高层建筑需要面对一系列特殊问题,如持力层的稳定、溶槽溶洞处理、同一承台下长桩与短桩的应力应变协调问题等。基础问题不但会严重影响安全、工期和造价,有时甚至成为工程成败的关键。下面概述一下岩溶区中风化岩层主要使用的几种桩基型式。

  1)冲孔灌注桩

  这种桩适用于地下岩溶发育,有多层溶洞,但溶洞洞穴小,上部洞穴顶板薄的地质情况,这种桩可冲(钻)穿上层溶洞顶板,到达下层溶洞顶板。一般在桩位前先做超前钻,查清洞穴情况,再将冲击钻冲至满足设计要求之岩层。但在地下有大溶洞存在的情况下,不宜用这种桩,以免浇灌混凝土时,造成混凝土流失且难以控制。由于冲孔是靠钻头的自由落体运动形成的冲力来成孔的,所以冲孔桩还适用于开口裂隙多的地质情况,冲击钻所造成的桩孔垂直度好。

  2)钻孔桩

  钻孔桩的成孔直径大,一柱一桩,受力清楚,施工方便,适用于单桩荷载大、地下有孤石,夹层分布,岩溶表面不平的情况,用这种桩能钻穿孤石、夹层,将桩端可靠地支承在持力层上,桩端的嵌岩情况也好。但钻孔桩不宜用在溶岩裂除多,溶沟多的基岩中,因为施工中容易造成卡钻、钻杆沿溶岩斜壁偏斜,以至打偏等现象。

  3)人工挖孔桩

  该基础形式由于具有易于进行持力层鉴别和孔底沉渣控制,桩底易做扩大头以增加单桩承载力,施工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一直被广泛采用,但在灰岩地区施工则存在易形成流砂、流泥、涌水,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孔桩的开挖和护壁,盲目开工易造成质量隐患和影响施工安全。

  4)人工爆破灌注桩

  人工爆破灌注桩一般在山区或远离城市的地区使用较多,而城市中应用较少。原因是要用炸药和雷管来成孔,这些原料都是危险品,需申报当地公安局备案,进度往往会受到炸药和雷管的制约,且安全措施也比较复杂,所以城市中的工程较少应用。

  (三)工程施工方案建议

  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部分地基已经处理完成,在地基处理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通过对产生的这些问题的处理分析,笔者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希望对后续的勘探、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1.在靠边坡处设孔桩以解决应力扩散角及临空面的问题:在一期工程中是按照先施工坡上的房屋后施工坡下的房屋的顺序进行,这样在先进行坡上的房屋地基处理时,因为考虑到边坡的厚度不能提供足够的侧压力抵抗坡上建筑物的应力扩散,所以就必须设置孔桩以解决应力扩散及临空面的问题,而在进行坡下地基处理时,又要考虑到边坡的侧压力对坡下工程的影响,要设置防护孔桩或防护墙,这样一来坡上坡下都要设置孔桩或防护墙,既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又造成了成本的增加。笔者建议在后续的设计施工中可以考虑按先下后上的顺序,即先施工坡脚的建筑,再施工坡顶的建筑,以便于在设计坡下的房屋时考虑抵抗边坡的侧压力,坡上的就不用再设置孔桩。

  2.在一期工程中边坡处的孔桩采用人工爆破成孔,存在施工进展较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炸药、雷管受公安机关的管制,每天定量但不一定能按时到现场,另外孔桩距离已施工的条形基础较近,因恐怕爆破影响条形基础,所以炸药不能放多,爆破威力就不是很大,导致施工进展比较慢。对此情况,笔者建议可以考虑使用钻孔桩,这样施工时可以直接钻直径1米或者更大的孔,一柱一桩,受力清楚,施工方便,施工进度也会加快,更重要的是采用钻孔桩对工程施工和地基结构的安全更加有保障。

  .3.对于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孔桩,建议设计成泥浆护壁机械成孔的孔桩,因为场地内地下水较发育,人根本无法进入孔中。

  4.人工爆破灌注桩与钻孔桩相结合施工:在一期工程地基施工中孔桩的施工是采用爆破成孔,由于场地岩体中节理裂隙较发育,大爆破及孔桩底的爆破容易影响地基持力层,所以笔者建议在远离持力层时可以采用爆破成孔灌注桩,而在靠近持力层的区域采用钻孔桩.

  四:结束语

  目前该工程为一期工程,希望对通过岩溶地区基础处理的应用分析能为后续几期的勘探、设计、施工提供参考,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工程兴建在岩溶地区,岩溶地基问题将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希望这篇《高层建筑在岩溶地区基础处理的应用分析》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珊瑚.石灰岩地区桩基设计与施工[J].西江大学学报,2002,(2):46-48。

  [2]程树生,杨刚.钢管桩在岩溶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岩溶,1998,17(2):119-124。

  [3]黄伯瑜.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与工程处理.勘察科学技术,198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