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城市建筑开始朝着高层和地下方向发展。现阶段基坑开挖工程越来越多,为保证基坑施工质量,需开展基坑变形监测。通过分析基坑变形监测的监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及监测方法,以期提高基坑施工质量。 

[关键词]基坑变形 监测项目 布置 方法 
  近年来,基坑变形监测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大规模建设、地下建筑的大规模发展而逐渐兴起。基坑开挖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现阶段城市建筑施工中,基坑开挖工程通常位于建筑密集区域,所用的支护桩开挖基坑方式,在开挖施工中无法避免会对附近建筑造成影响,因此应开展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从而为基坑工程的顺利、安全开展及附近建筑的稳固提供有力保证。 
  1监测项目的布置 
  在监测点布置过程中,首先应合理设置监测水准基点及水平基准点,一般需要在基坑的影响范围之外设置上述点位,从而保证上述点位设置后不会受到基坑的影响;在设置基准点时,需要将基坑的深度以及土体的破裂角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其次是设置监测点,通常情况下,在滑坡的前沿区以及边坡上口滑坡周界附近设置监测点,并且尽量在边坡中部以及重要拐角附近设置,严格控制其间隔距离。最后是对地表的开裂问题进行监测,一般需要将标记法应用过来,比较和观察开裂地段,对开裂的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分析发展趋势。 
  2监测点的布置 
  在监测点布置过程中,首先应合理设置监测水准基点、后视点以及监测基准点,一般需要在基坑的影响范围之外设置上述点位,从而保证上述点位设置后不会受到基坑的影响;在设置基准点时,需要将基坑的深度以及土体的破裂角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其次是设置监测点,通常情况下,在滑坡的前沿区以及边坡上口滑坡周界附近设置监测点,并且尽量在边坡中部以及重要拐角附近设置,严格控制其间隔距离。最后是对地表的开裂问题进行监测,一般需要将标记法应用过来,比较和观察开裂地段,对开裂的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分析发展趋势。 
  3变形监测的实施 
  (1)高程基准网的确定,在影响区域外按规范埋设三个沉降监测基准点构成高程基准网,按二等水准观测要求往返测量,并检测其稳定性。 
  (2)连接沉降监测点和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沉降监测的首次观测在施工前进行,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初始值。 
  (3)监测人员在监测工作期间应经常对监测点进行巡视,所有监测孔作醒目标记,及时用孔盖盖住,以免异物掉入孔内;经常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请求协助保护;监测点一旦遭破坏,应及时重新布设并取得初始值,新设点的变形量在破坏前累计的基础上继续累计,确保监测点数据的连续性。 
  (4)每期观测前,要求对所使用仪器进行检查,水准仪i角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i角不得大于20秒。 
  (5)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要求每0.5m间隔采集一组数据,读数取位至0.1mm,采用仪器自动记录。每个监测点正反两次量测;支撑轴力采用钢筋应立计布设在支撑内,每组设两只,在支撑断面的主筋上对称焊接应立计,其断面如图所示;裂缝监测要求对走向、长度、宽度的变化进行测量,采用裂缝观测仪或精密钢尺观测每条裂缝最宽处和末端一组宽度数据,计算宽度变化。 
  4监测频率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工程等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可参照下表。 
  5监测预警参照规范表
  6监测数据超预警及处理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按超预警处理: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要求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9)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它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一旦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必须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书面报告,引起各方重视,必要时由基坑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对基坑围护采取加固措施。 
  7监测管理 
  一是监测过程的管理以及记录制度:开挖过土方之后,需要进行监测点观测,之后方可以采取护坡方面的技术措施,并且将护坡施工开展下去之后,也需要科学管理整个工序;在实施护坡的过程中,需要对变形情况及时关注,之后结合设定的周期,来进行科学的观测。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观测结果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检查,对相关的记录表进行填写,汇总监测成果。通常情况下,在第二天就需要向有关部门汇报监测的成果。 
  二是构建信息反馈制度: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汇总和整理观测结果,并且在规定的表格中进行填写,对不同观测点的变形情况进行汇报,相关部门结合汇报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同时,还需要向业主、项目经理以及监理工程师等定期汇报。如果数据变化较为明显,或者与预警值较为接近,需要立即报告给相关主管部门。 
  三是制定应急措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到基坑施工,那么就可能有诸多险情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应急措施,以便对险情的危害和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减小;首先,对监控小组进行组建,组长为项目经理,全程科学监控土方开挖的整个过程,除了对护坡的结构变化以及墙体位移进行监控之外,还需要对墙体和管线的变化情况进行关注。其次,如果有明显的位移发生于支护结构中,那么就需要回填土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挖土机回填土方,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位移;同时,需要将超前支护应用到位移较大处,保证稳定之后,开挖工序方可以继续进行。如果有流沙层出现于施工过程中,在开挖之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加固措施;同时,还需要准备适量的沙袋,这样如果支护结构有着超过预警值的位移,就可以用沙袋进行反压,有效控制支护结构的位移。 
  四是监测技术措施和报告的提交:首先,需要科学制定监测技术措施,严格规定监测过程中用到的设备、方法和数据,这样监测项目的精度才可以得到保证;比如,要严格检查仪器,保证没有问题出现;尽量将附和路线的方法应用到水准测量中,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对仪器和工作人员进行确定,并且禁止随意涂改记录的数据。其次是监测报告,一般包括监测过程和工程完结两个阶段,监测过程需要结合施工进度,将阶段性的监测报告给提交上去;工程完结时,则需要将完整监测报告给提交上去。在监测报告中,需要对工程概况、监测项目、所用设备、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等内容充分纳入进来。 
  8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基坑支护工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虽然有着诸多的基坑支护方法,如地下连续墙、土钉支护等,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需要对基坑的结构位移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 
  [1]夏才初,潘国荣.土木工程监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华锡生,黄腾.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及应用[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3]黄云海.基坑变形监测基准点检验及变形分析[J].河南科技,2013(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