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的重点研究是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首先介绍了施工前的施工准备工作,然后研究了施工方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要点。 

【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 

  人工挖孔灌注桩,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由人工开挖而形成井筒的灌注桩成孔工艺。由于它的基础是人工挖孔,因此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比如占用较小的施工场地、工期较短、成本较低、工艺相对简单、质量容易控制而且在施工时产生的污染较小。由于这些突出的优点,近年来,人工挖孔灌注桩被广泛地用于高层建筑、公路桥梁等工程做桩基。虽然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以上优点,但是它对周围地理环境的要求较高,它不仅要求较好的土质,而且地下水位不能太高,土质为粘土、亚粘土、或者含有少量砂卵石的黏土层,而那些地下水位高、涌水量大的土层、软土、流砂等都不适用。本文以此为背景,重点研究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1、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根据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和必要的水位地质资料、桩基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资料、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桩基钢筋砼所用建材(水泥、砂、石、钢筋)的质检报告等有关资料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 

  (2)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地下管线、地下构造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进行详细检查,并对一些原有特殊裂缝情况做好记录,对在挖孔和抽水有可能危及的邻房应提前做好加固措施。 

  (3)开挖前,应将场地“三通一平”,场地的所有障碍物都需处理完毕。 

  2、施工方法 

  2.1 挖孔及护壁 

  (1)挖孔前,应按建设单位的测量基准点和测量基线放样定位,按施工图纸中桩芯坐标、管线的位置及现场摸查管线的位置,确定挖孔桩的范围;人工挖孔桩施工放线时,要考虑各种施工误差,施工桩位偏移不大于50 mm,桩孔的中轴线偏斜率不大于0.5 %;经有关部门办理签证手续,才能开挖桩身土。 

  (2)挖孔桩第一米开挖、护壁、锁口砼是整根挖孔桩的开始,也是护壁砼成功的关键。因此,开挖到位后,应立即埋设锁口钢筋,在每节护壁与下一节护壁之间埋,要埋设连接钢筋(间距20 cm);为保证挖孔的可操作性,挖孔、护壁节与节之间采用锯齿形(锯齿形也能增加桩的摩擦力);在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挖孔桩尺寸和垂直度,发现偏差,应及时纠正;孔内排水一般采用明排,如渗水量过大,准备好手动葫芦、铅桶、手推运渣车及抽水泵(如地下水位高时要在桩周围打井点降水)。 

  (3)根据设计规范要求,挖孔桩的安全距离为4.5 m或2.5 D(D为桩径)中的最大值,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与工程进度,可采用循环换孔施工;为了成孔安全,一般地层,每层开挖深度为1 m;砂层和淤泥质土层,每节开挖深度不得超过0.5 m,挖好后要及时浇筑砼护壁,并于当天浇筑好砼(夜晚是护壁砼最好的养护时间);护壁时,第一节孔圈护壁应高出地面50 cm,以防地面水漫入孔内;在放线定位后,应在桩周围设80 cm左右高的防护栏,防止行人进入,确保施工安全。 

  2.2 成孔、浇筑桩身砼 

  (1)成孔施工。挖孔达到设计标高后,要及时对成孔的各项数据(桩径、偏差、桩底渗水量)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成孔时不能超挖,每挖一米即及时浇筑挖孔桩的护壁;孔口周围2 m内不得堆放土石方及杂物,要保持壁面高出地面30 cm,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力孔口;孔内设软梯上落,并设置与孔壁锚固的半圆形网作遮拦,上落吊桶时工人只允许在网下操作;每次下井施工前均进行抽水、通风和毒气等检测工作,如发现异常,应返回井面报告,待查明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挖到设计要求深度后,会同业主、质检站、设计院、监理单位等部位进行成孔验收,成孔的允许偏差应满足:桩径±50 mm,垂直度0.5 %,桩位±50 mm,合格后进行混凝土封底。 

  (2)浇筑桩身砼。当每个桩孔成孔后,应及时会同设计、甲方、监理和质检部门进行成孔验收和隐蔽工程验收,当验收合格后,应彻底清理沉渣,然后立即封底和灌注桩身砼;在浇注砼前,要安放好导筒,要再次检查做孔底渗水测定,渗水量<0.3公升/s时,可采用普通方法浇注,渗水量>0.3公升/s时,要采用水下砼浇注;如检测需要,可埋设声测管。 

  3、施工监控要点 

  在手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监控要点就是钢筋骨架的制作与安装,下面就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详述。 

  (1)制作。钢筋骨架的钢筋和焊条都应有质保单;在对钢筋骨架施焊前,须按规定对钢筋焊条进行力学试验,合格后方能施焊;制作钢筋骨架时应严格按设计加工,用水泥预制块垫好保护层;主筋位置用钢筋定位支架控制等分距离,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 mm,箍筋间距或螺距允许偏差±20 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 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50 mm;加颈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以加强对钢筋笼的箍子作用;主筋一般不设弯钩;钢筋笼的下料长度根据桩的实际长度、施工操作的允许的长度分段制作,分段长度不大于12 m。 

  (2)安装。安装钢筋骨架前,应对孔内认真检查,确保孔底无沉渣或沉淤泥;吊装时采用两点起吊,分段较长的骨架在骨架内绑扎两根木枋以加强其刚度,防止骨架变形;吊放骨架时,要对准孔位,扶稳,下落速度要均匀,骨架要居中,切勿碰撞孔壁,严禁墩笼、扭笼;注意钢筋骨架的标高,到达设计位置后应校正骨架的桩中位置,并采用工艺筋(吊筋、抗浮筋)或钢管与骨架焊接固定,避免骨架下沉或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响而上浮;钢筋骨架需要逐段拼接时,当完成第一节后用木枋或钢管穿过加劲箍将骨架临时支承于孔口,再用吊车吊住第二节,便于第一节骨架接顺后进行焊接,接口需根据规范要求错开;管线下方的桩孔的钢筋笼在孔内逐条安装成笼;在桩顶位置预埋驳接钢筋,预埋钢筋的露出长度大于10 D(D为钢筋的直径);当成孔深度与设计深度不同时,钢筋笼长度也宜随之变化,但摩擦桩的钢筋笼长度可不变。 

  4、小结 

  本文重点研究了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内容,首先介绍了这种工艺的优点、应用范围以及对土层、地下水位的要求,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施工准备、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监控要点三部分介绍了人工挖孔灌注桩工艺。在施工准备阶段,介绍了6部分的主要准备内容,只有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才能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开始条件,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方法部分,主要介绍了挖孔及护壁、成孔、浇筑桩身砼两部分,而在施工监控过程中,最重要的监控就是对钢筋骨架的制作与安装。只有在各个环节都保证质量,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参考文献 

  [1]闫铁山,董亚清.浅谈在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J].四川建筑,2009(4). 

  [2]乔明.论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J].管理学家,2011(1). 

  [3]金义勇,傅关水.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9). 

  [4]吴生刚.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1(7). 

  [5]陈海峰.浅谈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