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概述我国近10 多年来在桩基工程、深基坑支护、地基处理、桩基动测等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关键词]:桩基础 基坑 支护 地基加固 桩基动测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发展,高大和重型建(构)筑物与日俱增,对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10 多年来,我国在如下一些技术领域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

1 桩基工程方面
(1)70 年代以前,使用的大多数是中、小型桩;进入80 年代以后,大直径长桩和嵌岩桩的使用越来越多,其直径可达3.0m,长度100m 以上(如黄河某桥的桩长为104m)。
我国的深桩基础,绝大多数采用泥浆护壁、水下灌注混凝土成桩工艺;国外则多采用钢管护壁。两者相比,前者的设备简单、工效高、造价低,所以更适合我国国情。只要按照工艺要求精心施工,其成桩质量同样可以得到保证。
(2)近几年来,我国还开发了横断面为十字形或梅花形的异型灌注桩。与传统的圆形断面灌注桩相比,其技术性能更适合一些地下工程的特殊需要。它已成功地应用于北京地铁永安里车站、天津冶金科贸中心大厦及天津紫金花园公寓等工程的地下连续墙施工。
(3)为了提高灌注桩的承载能力,降低灌注桩的沉降变形,开展了孔底压浆与超声检测相结合的工艺措施。在天津已推广应用于多项工程的长桩基础工程中,对于50m 左右长度的摩擦桩可提高承载力20%~30%;在北京、锦州等地应用于长度为10m 左右的摩擦端承桩的桩底加固,可提高单桩承载能力80%~100%。
(4)为了适应桩基工程的发展,我国新编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实现了由“定值设计”向“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的转轨,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2 深基坑支护方面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基础的埋深也随之加大,特别是在沿海软土地区,深基地的支护已成为深基础施工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其工程造价有时可达整个工程造价的30%以上。因此,其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可靠性,往往成为整个工程的造价、工期和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我国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深度超过20m 的基坑已不少见。如北京的京城大厦,基坑深23.5m, 国外原设计为钢板桩护壁加五道锚杆,我国施工时自行改为三道锚杆获得成功,不仅降低了造价,而且缩短了工期,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又如福州的新世纪大厦,基坑深25m, 基础及地下室采用逆作法施工,也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近些年来我国对深基坑支护问题的科研开发工作分不开的。
对于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深基坑,采用综合支护形式,如挡土与止水相结合、土体加固与支挡相结合、桩锚支护体系、桩与水平支撑支护体系、连锁桩与地下连续墙支护等。
在土体加固与止水方法方面,开发应用了深层搅拌、旋喷、摆喷及粉喷等项技术。深层搅拌的深度可达22m,施喷半径可达80cm。
对于较浅的基坑,采用拱圈护壁属我国首创。它改变了常规的挡上柱竖直悬臂式受力状态为水平拱圈挡上。拱圈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抛物线形。这种以受压为主的挡土结构体系,能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材料特性,而且只需支撑坑壁的中间一定高度范围,不必对基坑全高度都加支撑,从而节约工程费用。拱圈的制作可与基坑土方开挖同步,交叉作业,独占工期很少,因而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它已成功地应用于珠海、深圳、广州及上海等地的多项工程中。

3 地基处理方面
最为突出的是强夯法的引进和发展。目前我国已具备夯击能量达12000kN·m 的强夯设备。
与国外相当能量级的强夯设备相比,具有设备简单(俗称以小马拉大车)、投资少、易于装备、便于推广等优点,因此更适合我国国情。
目前,在我国使用强夯法相当广泛,不仅用以加固松散的土层(如砂性土、黄土及填土等),也用以处理软弱土层(如淤泥及淤泥质土等),即所谓的“置换法”。与其他各类地基加固方法相比,强夯法往往具有工效高、效果好、省材料、造价低等多方面的优点。此外,在高填方及“围海造地”等一类土方处理工程中,它还在技术、经济及工期等多方面具有无可比拟乃至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贵阳龙洞堡机场跑道,最大填方高度达42m, 经与分层碾压等多种方案进行试验比较,最后还是以采用强夯法为最佳。又如:大连石油化工厂、威海电厂及珠海机场等工程需要填海造地,也是采用强夯法加固抛(或堆)填土石方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以水泥、粉煤灰、石屑混凝土及水泥(或石灰)土等材料构成的低强度桩为承载土层加强体的“复合地基”技术的开发,为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开辟了新领域,填补了天然地基与桩基之间的空白,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几年来大量采用复合地基的工程(如宁波联丰小区——建设部示范工程)的技术经济效益表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4 桩基动测技术方面
我国桩基工程量很大,年用桩量估计在百万根以上,因此检验桩的数量也很大。
80 年代中期,我国引进美国PDA 基桩动测仪,每套约需投资8 万美元。80年代末开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研制开发了FEI—A 与FEI—B 型基桩动测分析系统。它具有大、小应变法两种检测功能,其软、硬件总体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价格只相当于进口产品的1/4。已在10 多个省市广应用30 多套。

5 结语
地基基础系隐蔽工程,一向被人们视为潜力大、风险也大的一个技术领域。其中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沉痛的教训。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前进中继续深入研究总结的。在这个理论计算、科学试验与工程经验并存并重的领域里,潜力的挖掘不能只靠试探性的经验积累,还要依靠技术条件的改善(如先进的测试手段。计算机及各种功能的软件程序系统等)、设计理论的发展和施工手段的丰富。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地基基础工程技术水平得以全面的提高,人们才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更为经济、可靠、快速、安全地进行基础的设计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