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施工设计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合理进行设计。本次研究中将以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原则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对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要点

桩基础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在设计阶段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沉降性,保证荷载的稳定性。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在桩基础设计阶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设计形式和结果造成影响,需要工作人员对其引起重视,对各项资料进行有效的了解,进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为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打下基础。

1 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概述

1.1 桩基础设计和工程应用现状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对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必须对荷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基相互作用比较明显,可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设计形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很多桩基工程的设计和静载实验设计指标达不到理想的设计要求,增加了设计难度。工程设计师需要对应用参数进行调整,考虑到建筑系统的后续要求,对桩基进行适当的优化。建筑系统的应用周期比较长,如果仅等静载试验结果出来在进行设计,则会出现偏差大的现象,需要结合实验结果的具体要求,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

1.2 桩基础简化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比较大,基础埋置深,通常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用量,对施工组织形式和施工周期进行对比。整体经济指标对建筑工程的后续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体选择中,需要考虑到承载力、稳定性和沉降量等因素,对桩基础设计形式进行解析,适当提升整体承载力。高层建筑上下部的设计要抛弃原有的设计形式,考虑到桩基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结构形式进行分析。根据当前的分析手段来看,有限设计形式对模型的应用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需要适当对数值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1.3 高层建筑抗震动力分析

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可以从概念设计、抗震验算形式和构造等方面入手,将抗震和结构属性结合在一起,根据地震力和结构性的相互作用,优化设计指标和方法,进而达到提升结构稳定性的目的。

2 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形式分析

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形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设计阶段,考虑到现有设计指标的具体要求,在应用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对具体设计形式进行分析,满足设计指标的具体要求。以下将对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形式进行分析。

2.1 “桩土分离模式”简化

在进行单桩设计的过程中,有限元的设计形式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为了实现对其进行简化处理,在设计过程中,要对传统的设计和计算形式进行分析,对结构的相互作用引起重视。例如在地基的反作用处理中,反力系数对桩基有一定反作用,可以通过Winker对其进行假定设计,在单纯的反力系数的影响下,有限元的各项设计指标对客观存在的条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对各类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力学的线性形式为基础,考虑到空间差异和复杂的几何边界条件,及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促进二次开发和利用。相对于传统的计算形式,现有的桩基设计对要点设计有明确的规范,桩土分离的形式,需要及时进行简化处理,使其具备明显的优势。单桩的简化处理指的是将桩和土分别划分不同的单元,注意两种单元是固定不变的,此外可以对其进行细化处理。在利用有限元对桩基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对单元数量进行有效的划分,避免出现计算困难。

2.2 “桩土复合模式”简化

根据现有的有限元分析形式的具体要求,在对沉降和荷载关系进行分析的阶段,为了起到优化处理的目的,需要以现有的规范处理形式为基础,考虑到沉降值的具体变化,对各个数值进行有效的处理。为了让数值尽量接近简化处理系数的要求,需要将垂直桩土的平面作为同性平面,将三维结构体系作为横观体系,弹性模量和桩土材料对沉降反应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注意群桩上面的荷载作用,及时对计算形式进行简化护理。现有的等效复合形式和静力桩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以将等效的符合模型和参数计算成有效的程序,计算阶段要注意平面结构的属性解析。在实践阶段,由于不同的模拟形式比规范上精确很多,直接对工程实际测量指标造成影响,则要对其进行简化处理,满足结构的后续要求。

2.3 抗压承载力的确定

在进行初步设计的过程中,都是以承载力和地基物理指标为基础的,为了对承载力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评估,需要根据实际承受力,对各个指标和误差进行分析。由于估算值多是通过试验桩设定和调整的,因此需要满足桩基设计形式的整体要求,及时确定抗压承载力。

2.3.1 试验桩。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都是通过静载试验取得桩基承载力和其他参数的,静载试验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检测技术,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理论上,都是成立的。当前对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指标设计有明确的要求,需要根据地质形式的具体要求,及时确定有效的检验手段。

2.3.2 试打桩。在施工前,工作人员需要对桩基形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将变动方式和测定体系结合在一起,尽量获得具体的数值。该设计形式对管桩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在测量阶段可以通过掌握变动测试的方式对误差进行控制,尽量将其设定在15%左右。和静载试验形式相比,该试验方式的成本比较低,周期也短,应用范围广。

2.4 合理对地质报告进行审查

地质报告对数据内容有一定的要求,从当前勘察现状可知,如果桩基设计没有以固有的参数形式为基础,则会出现审核失误或者不合理的现象。桩基的实际承载力比较小,在施工前需要考虑到指标值的具体要求,避免出现系数设计不完善的情况,增加地质审查的难度。现有的土层会对桩基结构造成影响,需要按照合理的顺利进行施工,选择跳打的形式,消除施工前的安全隐患,采用压桩充足的施工机器进行压桩,减少对建筑系统的影响,进而保证施工的稳定性。

3 结语

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设计中,对现有的结构形式有一定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设计形式的具体要求,要对质量和安全设计系统进行考量,满足荷载力指标设计形式的各方面要求。桩基础施工的稳定比较强,在高层建筑中应用有效的设计形式,能保证施工标准的稳定性。桩基础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要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桩基础的设计水平,为建筑系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军进,肖从真,王翠坤,徐自国,田春雨,陈凯.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J].建筑结构,2011,11(12):34-40.

[2] 方浩波,张宏达,王爱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要点及问题[J].中华建设,2012,07(02):106-107.

[3] 鲁微伟,李美玉,姜国栋.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与抗震性设计分析[J].科技视界,2012,34(13):91.

[4] 吴荣德,李国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