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道路工程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其质量受到社会的重视,建设地的土质结构往往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影响。软土地基的流变性较强,若道路建设在软土地基上,在长期的压力作用下,地基的实际荷载强度会弱化。采取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优化路面的受力均匀性,可提高道路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道路工程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出行和物流的正常运输,随着运输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道路交通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天,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大部分工程在软土地基上建设,软土地基的成分较为复杂,抗剪强度低,若不对此加以处理势必影响到道路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为此本文对软土地基的特征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希望能对有关人员有所帮助。

1软土地基的特征以及危害

1.1软土地基的特征

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且孔隙疏松,软土地基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其碳酸以及蒸发盐成分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1]。由于含水量高软土地基的流变性能明显,在剪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形变导致抗剪强度的下降。

1.2软土地基的危害

道路的使用寿命与软土地基的强度、稳定性有关,倘若软土地基在基层之下,在荷载的作用下,上层土体将进入到软土层导致地基荷载强度下降,对路面的受力均匀性造成影响,长此以往路面必将被损坏。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施工时若不对此加以解决,道路在投入使用后会出现路面翻浆、开裂以及下沉等现象,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2]。为此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着手于软土地基的性能,针对其中的问题加以解决,夯实地基提高道路工程的稳定性,避免发生道路安全隐患及社会经济损失。

2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

2.1软土地基的压实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的的含水量较高,强度较差,为此施工单位应从这一基本特征出发,降低软土地基含水量,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针对地基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可以使用夯实法加以解决。该技术可操作性强,操作设备较为简单,施工人员能有效掌握,提高施工的质量。对软土地基进行压实处理,将土体中的大量水分挤压出来,挤压过程中土体的疏松孔变小,地基土层变得更加坚固。利用光轮机械碾压软土地基,要保证每一次碾压过程有三分之一的重合,避免部分软土地基遗漏。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震动压机械对疏松地基表层加以夯实[3]。总而言之软土地基的压实处理技术不限于一种,施工单位应根据软土地基状况、投入成本等选择适当的方式。

2.2软土地基换填置换技术

软土地基存在较大的危害,采取软土地基换填置换技术的目的是用其他材料将软土置换,通常来说选择的材料为硬土、砂砾以及砂石等等,这类材料渗水效果较好且强度较高,用其代替软土层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强度。采用这项技术时需掌握其中要点,比如软土的土层厚度,若土层厚度较薄实施换填置换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若土层厚度较厚,那么所要置换的材料用量较高,施工会大大增大,同时施工难度随之上升[4]。为此在施工前应当对软土层进行勘查和测量,计算其厚度及硬土、砂砾以及砂石等材料的用量,掌握施工成本,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

2.3表层的处理技术

2.3.1表层排水若软土地基的土质较为良好时,可选择保留其土体,将水排出即可。表层排水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较为常见。施工人员在道路路基填筑前先开挖地表,将多余的地表水排出,降低进而软土地基表层的含水量。为保证沟槽的排水通畅,应结合软土地基的地形等等合理布设水沟,若想体现出沟槽的作用,施工人员须使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回填。

2.3.2砂垫层砂垫层适用于较薄且含水量较高的软土路基层,该方法可明显提高软土路基的强度。砂垫层排水效果好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填土的含水量[5]。砂垫层使用的材料通常是中砂以及粗制砂的混合物,为保证使用效果,须对两种材料的比例进行科学配比,砂垫层须结合表层排水进行,在对地基表层的多余含水量进行排出后,可保证砂垫层法的效果。

2.3.3铺垫材料将土工织物铺设于软土路基表面,可提高软土路基的整体性能。土工织物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水理性质、耐久性,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土工织物质量一般为数百克每平方,较为轻便。土工织物具有较好的导水性避免水分聚集在土体中,同时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土工织物在受拉状态下,会对土体产生约束压力,提高其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确保荷载能均匀分布在地层中。

2.3.4添加剂软土路基表层含水量较多时,可考虑使用添加剂降低其水分,表层为粘性土质路基的稳定性较差,施工人员可使用生石灰,熟石灰以及水泥作为添加剂[5]。这三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降低软土路基的含水量,改善土壤胶体表面对钙的吸附,优化土质性能。同时这类材料可产生团聚效应,在固结过程中提高路基强度特性与稳定性。

2.4深层处理技术

2.4.1排水固结排水固结技术主适用于较厚的饱和软土及充填土地基。该技术通过冲击式和振动式打桩机、桩管将砂和角砾混合料形成砂井,通过对地基施加荷载,将土体孔隙中的水分挤压出来,孔变小后土体的紧实度提高,地基发生固结强度增加[5]。在地基中设置砂井,可进一步缩短排水距离,促使水分快速排出,加快固结速度。

2.4.2水泥搅拌桩加固将水泥喷入土体使其发生反应,提高路基的整体性及强度。该技术分为湿法与干法两种,湿法以水泥浆为主要成分,干法以水泥粉为主要成分,前者易于复搅但硬化时间长,加固深度不超过20m,后者硬化时间短但难以保证搅拌的均匀性,加固深度不超过15m。

2.4.3振密挤密法利用打桩机将桩体打入松散的途中,成桩操作中,附近的土壤受到振密、挤密的作用,土体之间的间隙缩小,密度提高,其整体的稳定性能得以提升。该技术可减少地基沉降量,且为排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小结

软土地基对道路的影响较大,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措施优化路面的受力均匀性,避免沉降。本文提出了几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希望对有关人员有所启发,提高道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