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的建筑岩土勘察技术经过数十年来的累积与发展,理论体系、实践体系相对来讲较为完整,且取得的施工建造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结合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建筑岩土勘察技术在实践阶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需要加强对岩土地基勘察技术的优化处理,将地基处理技术与之紧密配合,进一步达成建筑工程建造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处理技术
1 前言
建筑工程建设中,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工作,充分了解工程所处区域的地基条件,为工程地基处理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基础稳固性,为建筑整体安全性能提供良好保障。
2 建筑工程中的岩土勘察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工作。具体来讲,一是应该获取带有地形及坐标的的建筑工程平面结构图,针对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确认其是否会对工程施工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提出可行性处理措施;二是应该对建筑地震设防区附近的场地类型、土壤性质等进行合理划分,判定不良地质的分布状况;三是应该做好地下水发展趋势及水位变化状况的调查分析,在对地基降水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层渗透性,判断建筑周边地质水文条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四是如果需要进行深基坑开挖,在开挖施工前必须获取相应的岩土参数,以此为依据做好桩基稳定性计算,结合计算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基处理。不过,从目前来看,建筑工程岩土勘查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重视不足。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行业面临也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不少建筑单位对于岩土勘察工作重视不足,甚至为了节约成本忽略岩土勘察,或者缩减岩土勘查的工作量,导致岩土勘察工作无法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进行,影响了勘察工作的效果;二是越级承接业务。我国建筑行业岩土勘察管理缺乏规范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足,企业之间也没有能够形成规范的竞争合作机制,导致部分勘察单位存在越级承接业务的情况,在自身资质不足的情况下,给出的勘察报告内容简单粗糙,可能导致地基处理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三是沟通交流缺乏。现阶段,因为对于岩土勘察工作不够重视,不少单位在设计与勘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部分环节的工作安排不当,存在参数深度不足甚至缺失的情况,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3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3.1 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处理效果好,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承载力和稳定性相对更强的土体,替代原本的基础,因此不会受到原本基础土体性质的影响。不过,换土垫层技术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消耗较多的材料,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成本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技术人员根据建筑工程基础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替换材料,在保证地基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挖出的土方应该集中处理,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回填材料的质量同样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需要避免有机杂质如植被残骸等的存在,因为其在腐烂后,会于基础中形成空洞,影响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3.2 强夯法
强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运用专业的强夯机,将8t~30t的重锤提升到6m~30m的高度,然后自由落下,利用重錘本身的重量来对土壤进行夯实,具有成本低廉、施工简单、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也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适用于多种软土地基。夯点放线工作完成后,需要做好复核,对夯坑位置进行检查,确定每一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乃至每一次的夯沉量,对各项参数进行记录,将之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夯击点的间距根据土质条件、加固土层厚度等进行确定,如果需要加固的土层厚度大,透水性弱,含水率高,应该适当增大夯点间距,反之则适当缩小夯点间距。
3.3 水泥土搅拌桩
水泥土搅拌桩本身属于一种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是在软土基础中,将水泥和软土进行强制性搅拌,待水泥凝固后,会与土体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混合基础,提升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机理,主要是利用了水泥与土层在拌和过程中彼此之间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不需要掺入过多的水泥,通常不会超过需要加固土体的15%,水泥本身与粘土并不会充分融合,粘土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活性会导致水泥土硬化速度缓慢,过程也较混凝土硬化更加复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技术人员做好全面细致的分析,保证地基处理效果。
3.4 桩基础法
桩基础属于一种常见的基础型式,其本身可以看做是基桩与桩顶承台共同构成的结构。桩基础能够将承受的荷载通过桩体传输到坚硬地层,以满足建筑基础对于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相比较其他技术,桩基础具有沉降量小、沉降速度快、承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动荷载与水平荷载,依照垂直荷载,可以将桩基础划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且变形更小,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来使得桩体承受不同方向的荷载。
4 优化岩土勘察以及地基处理技术的相关举措
4.1 加强岩土勘察工作的专业技术应用标准化
我国的建筑岩土勘察对基层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由于市场上对基层员工的技术手段应用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就会导致建筑岩土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建设的周期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改善现阶段的问题,建筑工程企业单位需要及时的进行基层员工的培训指导,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猫去爱你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现场的工作人员在经过长期的实践以及理论学习之后,能够根据行业标准规范、遵守法律法规开展相关工作。所以建筑企业单位需要将其内部的标准规范制度建立起来,做好技术应用规范指导工作,进而将岩土勘察质量进一步提升。
4.2 及时更新购进设备工具,引进新技术手段
建筑岩土勘察需要将技术、设备应用的频率逐步加强,诸如一些触探头、波速测试、标准贯入点试验等技术手段应用,需要加强对岩土勘察设备的购进与应用研究,通过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应用,能够配合设备仪器应用,将建筑岩土勘察工作效率以及质量进行保障。后期建筑岩土勘察结束之后,还需要将勘察所得到的数据信息进一步应用,从技术应用以及行业标准规范等方面入手,提升数据信息的可靠性。
4.3 重视建筑岩土勘察监理机制的完善应用
针对建筑岩土勘察的监理机制的应用问题,为了更好的满足行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求,需要将影响建筑勘察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把控,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勘察监理机制,并将一些勘察指导方案确立起来,能够起到规范监理管理工作的目的。另外为了将建筑工程勘察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筑岩土勘察的工作流程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监控处理,避免一些勘察过程中存在的突发性问题影响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在此期间还需要重视建筑岩土勘察检测报告的审核处理工作,做好数据存储和参数从分析工作,将各项生产建造环节的紧密性进一步加强,避免后期的施工建造受到误差方面的影响而不能够顺利推进。
5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合理的岩土勘察,可以为地基处理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方便设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勘察方法,明确基础本身存在的不足,配合可靠的地基处理技术,切实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民华.浅谈城市建筑工程的岩土勘查及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信息,2011(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