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
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2、巷道开口位置的标定;3、井上下导线和高程测量,中、腰线的标定及延长;
4、布置工作面(采区)控制网,进行工作面(采区)控制测量;
5、发放开口、贯通、停掘、给线通知单;
6、整理台账、填图,提交资料;
井下测量的观测环境:
井下导线的布设不能一次布设,而是随着巷道的掘进不断向前推进的,布设的导线点离工作面的迎头很近,受施工影响非常大。
(1) 由于掘进机割煤,巷道内的煤粉非常大,有时使得前后视照准时无法看清线,连棱镜也无法看清,无法测出水平角和距离;
(2) 由于皮带机的运行,对地面产生振动,对仪器也产生晃动,从而产生照准误差;
(3) 井下地面土质松、软,且有水,在观测过程中,仪器容易产生下沉;
(4) 巷道的宽度有限,巷道内摆设有皮带机,施工条件复杂,巷道内来往的工作人员较多,对仪器站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观测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查仪器是否有移动,圆水准气泡和管水准气泡是否偏移,若有移动,则需要重新后视;
(5) 有些巷道内顶板有滴水,地面有积水,使得空气潮湿,对仪器产生影响;
(6) 工作时从地面进入井下,两个环境的差异,使得仪器产生出汗现象,对观测产生影响;
(7) 井下采用的是点下对中,巷道内的通风对前、后视的线及仪器站的锤球有影响,使得对中困难,产生对中误差;
(8) 有些巷道有来回运材料的车辆,在观测时来回的让,增加了架仪器的次数及量仪器高次数,延长观测作业时间。
(9) 在采区巷道内放线时,工作面的迎头有综掘机,有打锚索和锚杆,来回拿材料的工人,对通视产生影响,增加观测难度。
(10) 巷道的上山和下山,有时在三个点间的通视差,使得仪器里地面的距离超限。
测设井下导线时应注意的事项:
(1) 井下导线应尽量沿中线(或边线)布设,边长要接近等边,尽量避免长短边相接。导线点应尽量布设在受施工干扰小、通视良好且稳固的安全地段,两点间视线与巷道帮的距离应大于0.2m。
(2) 在进行导线延伸测量时,应对以前的导线点作检核测量,在直线地段,只作角度检测,在曲线地段还要作边长检核测量,对检核超限的导线点,应重新校正方能使用。
(3) 由于井下导线边长较短,因此进行角度观测时,应尽量减小仪器对中和目标对中误差影响。尽量用长边控制短边,当边长小于20米时,在下一个点时应尽量重新作点,甩掉原来的短边,观测时要尽量提高照准精度。
(4) 边长测量中,采用钢尺悬空测量时,除加入尺长、温度改正外,还应加入锤曲改正。采用电磁波测距时,应经常擦拭净镜头和反射棱镜上的水雾。当巷道内水汽或粉尘浓度较大时,应停止测距,避免造成测距精度低。
(5) 凡是构成闭合图形的导线网,都应进行平差计算,以便求出导线点的新坐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