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处理:检查墙面将墙面上的孔洞,架子管眼、电盒洞槽等使用 C20 干硬性混凝土封堵密实,砌筑砂浆不密实处用 1:3 水泥砂浆补齐,把凸出墙面的部位剔平,将墙面上残存的废砂浆、舌头灰、灰尘等清扫干净。所有混凝土及加气块抹灰墙面均采用使用 1:0.4(水灰比)素水泥浆拉毛(内掺 108 胶素水泥浆 胶:水=1:4)和成糊状用扫把甩墙面上,硬化后以手指掰不动为好。
(2)镀锌钢丝网铺设:管线槽先用砂浆找平、挂钢丝网,网内墙不同材质(包含过梁构造柱等)交接处打底灰时应注意先钉上钢丝网。具体要求为:在构造柱与砌块接缝处,板带、圈梁、过梁、水平系梁、混凝土和砌块接缝处,抹灰前铺设 200
宽Φ0.7@15*15 钢丝网,并用射钉固定牢固,射钉间距 500mm。钢丝网与各材质基层的搭接宽度不小于 100mm。
(3)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冲筋:按基层表面平整垂直情况,吊垂直、套方、找规矩,经检查后确定抹灰厚度,但最小不能小于 7 mm。根据墙面的实际抹灰厚度,用 1:3 水泥砂浆,做成 50×50mm 的灰饼,水平、垂直距离为 1500mm,水平从 500mm处起步,上下灰饼用托线板找垂直,水平方向用靠尺板或拉通线找平,先上后下,保证墙面上、下灰饼表面处在同一平面内。在上下两个标志块之间先抹出一长条梯形灰埂,其宽度为 5cm 左右。
(4)做护角:根据灰饼和冲筋、首先应把门窗和墙角、柱面阳角抹出水泥护角;用 1:3 水泥砂浆打底,待砂浆稍干后,再用素水泥膏抹成小圆角。
(5)抹底灰:自上而下抹底层水泥砂浆,抹灰总厚度为 15mm,分层分遍与冲筋抹平,并用大杠刮平找直木抹子搓毛。在门窗口边 100mm 范围内留成斜坡。若抹灰层局部厚度大于或等于 35mm 时,采用钢丝网进行加强措施,以保证抹灰层与基层粘接牢固。
(6)抹罩面灰:底层砂浆抹好七成干后,即可抹面层砂浆,厚度为 5mm,先将墙面润湿,用扫把清扫墙面后,抹水泥砂浆罩面。先薄薄的刮一层灰使其与底层灰抓牢,紧跟着抹第二道,用木抹子搓平,铁抹子溜光压实,不少于 3 遍,面层应原浆压
光。
(7)养护:洒水养护:抹灰 24 小时后洒水养护。派专人洒水养护,使用喷雾器洒水。每天 3-4 次,并保证墙面湿润,如天气炎热应增加浇水次数和人员,养护不得少于 7 天。
(1)空鼓、开裂:基层清理不干净、甩毛之后缺乏养护、基层过干未湿润就抹灰均可导致空鼓和开裂的发生,故该分项的重点在各工序的控制上。
(2)顶棚部位阴角线条不顺直:由于该部位过高不易施工,应要求施工队务必搭设操作平台保证阴角方正和顺直,以免影响后续施工任务的施工质量。
(3)面层接槎不平、颜色不一致:水泥应使用同一品种、批号的进场的水泥;施工前基层应经过湿润,便于操作,以免压活困难造成颜色不均。另外接槎也影响观感,应将接槎留在不显眼的地方。
(4)在墙、梁混凝土与砌块交接处钉 200 宽钢板网,以免在不同材料接缝部位的开裂。
5.1.4 质量通病及防治
5.1.4.1 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1)现象:工程完工后,门窗框两侧墙面出现抹灰层空鼓、裂缝或脱落。
(2)原因:①基层处理不当,②操作不当。
(3)防治措施:
①抹灰前用水润湿墙面时,门窗口两侧的小面墙润水程度应与大面墙相同,且此处为通风口,抹灰时还应当润水。
②门窗框塞缝应作为一道工序由专人负责。门窗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全部塞实并养护,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抹灰(一般 48h 为宜,冬季考虑防冻措施)。
③门窗口两侧阳角必须抹出不小于 50mm 宽,高度不低于 2m 的水泥砂浆护角。
5.1.4.2 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
(1)现象:墙抹灰后过一段时间,往往在不同基层墙面交接处,基层平整度偏差较大的部位,墙裙、踢脚板上口,以及线盒周围、砖混结构顶层两头、圈梁与砖砌体相交等处出现空鼓、裂缝情况。
(2)原因:
①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
②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
③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层过厚,收缩率较大。
④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