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配电网升级工程质量管控措施实践过程

一是严格施工企业准入制度。重点审查施工企业资质,审查施工企业的管理组织情况、施工力量与施工机具配置情况、持证上岗情况、施工业绩情况等。强化工程合同管理,对每个单项工程细化安全、质量条款。供电企业要参与并督导施工企业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要强化施工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主要内容包含工程施工安全、工程技术标准、工程质量标准、安装规范和工艺水平要求,组织观摩精品示范工程。全面建立工程质量管控机制。工程管理过程中严格“五制”。坚持工程监理制度,驻地监理师跟班作业。建立工地例会、调度会、定期对接会、工程阶段性验收、现场检查督查、问题整改落实等有效管理机制。按月编制工程督查通报,点评工程质量与安装工艺情况,落实整改措施。做实做细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严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根据运行、负荷增长、地方经济发展等情况,综合考虑配网的安全隐患、低电压、重载、瓶颈等因素,定期滚动修订项目库,按“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项目排序。在项目安排前综合分析,充分讨论,确保每个单项工程立项的必要性。严把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主要是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论证工程总体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线路通道是否合理,台区位置和布局是否合理,是否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市政规划相一致,是否与当地环境相协调等。坚持配网工程通用化设计。做到“三通一标”(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针对农村配网配电台区,10kV、380V和220V线路分别采用相应的设计模板,力争做到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物料种类及规格、统一台区模式,实现配网工程的通用化设计,从源头进行控制,保障工程建设标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管控,确保工程质量和工艺水平严把工程开工和技术交底关。开工前,组织审查项目开工条件是否落实到位,施工力量、器具、物料是否组织完成,前期各项基本资料是否落实等。在项目正式开工前,项目管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现场技术交底,包括线路路径、杆位(现场桩位)、台区位置和模式,线路通用设计标准和特殊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设计意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全实现。强化工程物资管理。对供应商发至工地的物资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与供应商对接处理,确保物资质量。强化关键施工环节管控。在配网建设中,对基础开挖、电杆组立、导线展放等重要关键环节,由项目管理单位技术人员进行过程管控,加强工程中间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业主项目经理、工程办、公司三级到位监督。对基础开挖、现场基础制作等隐蔽性工程进行专项验收。强化工程缺陷和问题的整改。对于在工程督查中、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严把工程验收关,实现基建项目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工程完工后,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坚持施工单位自验、运行管理初验和竣工验收制度。每级验收均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有验收结论、缺陷整改记录及相关验收人员的签字、签章。在竣工验收中,坚持以完工的工程实体为验收基础,以验收结果作为工程决算的依据。特别是针对配电台区物料、电杆、拉线、户表数量必须做到100%准确验收,线路长度逐档进行实测,误差在要求范围内。对人力运距、基础地质比例、地形系数、交叉跨越等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确认,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决算,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及工程量的准确性,保障升级工程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实现与生产无缝对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运行管理单位提前介入各项生产准备工作。做到工程完工和各项生产准备就绪的有效衔接,形成工程竣工投运、负荷割接完毕的常态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安全顺利投运。

2对“十三五”配网发展质量的思考

在配电网发展和建设上,一要彻底解决“十二五”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如配电网没有完全改造的,需要升级改造的,低电压,供电瓶颈等。二要加强配电网的专项规划,特别是农村乡镇开发区、中心村、特色村、风情小镇为重点等区域性专项配电网规划。农村配电台区应做到容量、半径、布局合理。建议在县级公司层面建立相应的规划、设计等技术支撑机构。三要建立更加统一的建设标准,推广配网线路、台区、户表等典型设计,建议国家电网公司分类出版配电网线路、台区、户表及城镇小区供电设施配套等典型设计图纸,全面指导配电网建设。四是要研究开发农村配电网新设备。开发组合式变电站、组合式(组装式、工厂化)农村配电台区、有机材料电杆、组合式拉线金具、组合式电缆固定附件等。要研究解决在一户一表中集开关断路、计量采集、漏电保护等功能一体化使用安全、便于操作和安装的综合智能终端设备。五是研究解决电缆在配电网应用问题。规范电缆在各类新区、城市景观道路等建设中入地模式,研究农村380V及以下低压线路的电缆使用问题,探索和推广低压电缆架空应用。六是全面提升农村配电网工程质量,推进配电网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避免配电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七是积极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接入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