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 50034-2024于2024年8月1日实施,原国标GB 50034-2013变成推荐国标GB/T 50034-2024,由于各地的绿建标准,节能标准以及各类规范都是引用这本规范,这并不影响它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新规还引入了健康照明、智能照明、直流供电。

健康照明定义:是基于视觉和非视觉效应,改善光环境质量,有助于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照明。分别从强度及分布(照度、亮度及其分布),光的质量(Tc、Ra、Ri、SDCM),不同时段、不同人群、不同光谱,照射时刻、照射时长、频闪等方面构建健康照明。第4.6.1~4.6.8条为非视觉效应的相关条款。
智能照明定义:智能照明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通过对环境信息和用户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实施特定的控制策略,对照明系统进行整体控制和管理,以达到预期照明效果的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的三个阶段:计算智能,能存会算;感知智能,能听会说,能看会认;认知智能,能理解会思考。
第6.3节照明功率密度限值,部分建筑无现行值,现行值去哪里了?
现行值移到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中。原2013年版照明规范中目标值变为现行值,目标值增加20%。
照明功率密度限值是按GB 55015执行还是按GB/T50034执行?
首先GB 55015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肯定是要满足的,至于是否执行GB/T 50034的目标值,取决于当地的绿建或节能地标要求。

1

设计照度值小于标准照度值可以吗?


不可以了,原2013年照明规范中第4.1.7条,设计照度与照度标准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现2024年版第4.1.5条,设计照度计算值与照度标准值的偏差不应超过+20%。由于标准照度值是为了维持照度,属于最低值,不应该有负偏差。此偏差适用于装10个灯具以上的照明场所;当小于或等于10个灯具时,允许适当超过此偏差。照明功率密度限值是以确保照度满足要求为前提的。

2

规范中的“宜”和“应”如何理解?

能够量化的值规范采用“应”,不能量化的值规范采用“宜”;如第4.4.1条:光源和灯具的闪变指数不应大于1.第4.4.2条:人员长期工作的房间或场所采用的照明光源和灯具,其频闪效应可视度不应大于1.3.第4.6.2条,人员长期工作的场所宜根据非视距需求有效利用天然光。第4.6.3条,照明设计宜根据非视觉需求调节色温、空间亮度及分布。
规范中3.2.5条第1款与3.3.8条重复;3.2.5条第2款与3.3.5条重复,且不一致;3.2.5条第5款与3.3.7条重复,且不一致;3.2.6条第5款与3.3.9条重复;如何理解?
3.2节是对照明光源,LED灯的一些规定;3.3节是对照明灯具,LED灯具的一些规定;两者的对象不一样,因此有问题中的重复或不一致。术语中,LED灯指的是带有一个灯头,组合了一个或多个LED模组及与之相匹配的驱动电源的LED光源,包括定向LED灯和非定向LED灯;LED灯具是指组合了一个或多个LED光源及与之相匹配的驱动电源的灯具。

3

闪变指数和频闪效应可视度是什么区别?

闪变指数表征可见闪烁(<80Hz);频闪效应可视度用于评价不可见频闪(80~2000Hz)。
如何理解规范第4.2.4条:墙面、顶棚的平均照度宜符合下列规定:1 墙面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50lx,顶棚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30lx;2 人员长期工作并停留场所墙面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作业面或参考平面平均照度的30%,顶棚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作业面或参考平面平均照度的20%?
为了得到合适的室内亮度分布,同时避免因为过分考虑节能或使用LED照明系统而造成的室内亮度分布的过于集中,对墙面和顶棚的平均照度有所要求。一方面可以改善空间亮度提高视觉舒适度,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或减少眩光。

4

第5章照明标准值还新增了哪些内容?

增加了居住建筑室外公共区域、老年人照料设施、公共建筑室外公共区域、工业建筑(增加水处理工业、汽车工业)、工业建筑室外公共区域等场所的照明标准值。

5

照明标准有哪些展望?

1、LED展望:发挥LED小的特点,实现建筑照明一体化,功能照明艺术化;发挥LED“”的特点,方向性强,更好实现精准配光;发挥LED“灵”的特点,实现亮度、颜色可调,光谱定制,智能互联;发挥LED“高效”优势,有利于节能降碳;发挥LED直流供电的优势,低压直流更好实现安全照明,有效利用光伏。
2、照明方式转变:由原来的筒灯、格栅灯转为功能艺术灯;由原来的静态照明转变为动态照明,由原来的分体转为和建筑一体化照明。
3、健康照明:T/CECS 1365-2023《健康照明检测及评价标准》首次提出健康照明工程评价方法,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按需照明: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适当的人群,合适的光照。
5、智能照明:LED技术、IT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共同构建智能照明。
6、照明工程碳排放计算:《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实施指南》提出了照明工程碳排放计算方法。
7、产品碳足迹核算:2023年颁发19家企业26个产品的碳足迹证书;2024年完成1000个产品的碳足迹。未来项目提供的产品必须有“碳标签”,有序需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产品标识(碳标签)认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