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市政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机械伤害风险的不断加大,结合几起机械伤害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总结机械伤害事故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机械伤害安全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随着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运输机械、小型施工机具等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有:挖掘机、平地机、装载机、推土机、稳定土拌合机、洒水车、压路机、自卸汽车、电夯、电焊机、起重设备、混凝土罐车、插入式振动器等等。各类机械的使用,可节省大量人力、降低劳动强度、完成靠人力难以承担的高强度工程施工;能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对加快工程建设速度、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各种机械运行中对周围作业人员造成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风险随之增大,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面结合3起机械伤害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机械伤害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事故一:平地机倒车伤人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5年*月*日下午4:40分左右,*工地进行整平二灰石作业,一名新员工被分派跟机测量。平地机进行完初次平整作业后,司机将机械停至施工现场北侧,此时,跟机的新员工以为机械已停好,跑至机械左后方进行测量,随后,司机挂倒档进行二次精平作业,由于司机起步前未仔细观察周围情况、亦未按操作规程鸣笛示意,起步后平地机左后轮外侧将跟机的新员工挂倒,导致该新工左脚重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平地机驾驶员倒车时未按操作规程仔细观察周围情况、亦未在起步前鸣笛示意、冒然倒车等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对新员工的岗前技能培训不到位, 新员工不熟悉平整二灰石时机械的操作过程;对新员工的安全教育不到位,新员工未全面了解施工现场存在的机械伤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劳动组织不合理,大型机械作业未按规定安排专人监护等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事故二: 移动挖掘机操作不慎伤人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6年*月*日,晚10点20分,X路北侧土方工程施工现场,因工地进料通道受阻,挖掘机司机程*在移动占用通道的挖掘机时,在未认真观察现场环境的情况下,提升回转起重臂时缠挂在距地面6米的架空线缆上,导致X路南侧一电线杆向北断裂倾斜(见图一),将恰从此通过的一名骑三轮车路人砸伤致死。

图一: 断裂的电线杆
(二)、事故原因分析
挖掘机司机程*安全意识淡薄,在未认真观察周围环境,擅自移动机械,未执行安全技术交底相关内容,违章违纪、盲目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机械监护人员陈*监护不力,未能及时制止挖掘机司机的盲目冒险行为,职责履行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机械停放时未避开作业通道、架空线缆等是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事故三: 装载机掉入20米深坑伤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1年*月*日,*项目部安排人员对顶管交汇坑进行回填,回填的交汇坑为圆形,直径12米,深20米, 交汇坑周围设置有铁制护栏(见图二)。回填正确程序为:装载机运土装入吊车料斗,吊车吊运料斗将土吊入回填坑内,然后由坑里的作业人员将土卸下、摊开并逐层夯实。当天上午,外租装载机司机李*及配合作业的吊车司机一直按规范操作。下午16:00左右,李*驾驶装载机再次到作业现场,除本人,装载机驾驶室还坐有1人樊*。到场后,李*违章直接用装载机向坑内倒土,倒土过程中边打电话边与樊*聊天,16:30左右,装载机冲断护栏连人跌入坑内,从而导致一死一伤的严重事故。

图二:现场交汇坑
(二)、事故原因分析
装载机司机违章操作,用装载机直接向20米深的基坑内倒土,并且在驾驶机械作业时违章载人和搭乘人员聊天,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态度不负责,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项目部安全管理不力,对深基坑回填作业未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未落实回填作业时的现场责任人,从下午16:00时至16:30事故发生,现场管理人员缺失,致使作业现场出现安全监管盲点,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分析以上3起事故,在预防机械伤害上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 、对人员管理的要求
1、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方可持证上岗;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 必须按照出厂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性能、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 集中精力正确操作,合理使用,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随时注意机械工况、周围环境情况,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其他、无证人员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室内。以上提到的事故一、事故二、事故三中操作人员均未认真观察周围环境,事故三中操作人员还带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室,注意力分散,最终导致事故。
3、操作人员应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保持机械的完好状态;贯彻落实机械设备运行前、运行中、运行后的“三检”制度;机械不得带病运转,运转中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先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4、操作人员应主动接受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并严格执行交底内容,服从现场管理人员指挥。
5、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如:打电夯作业中配备的绝缘鞋、绝缘手套,电焊作业中配备的防护眼镜、防护服,起重作业配备的安全帽、防砸鞋等等。
6、机械监护人员必须注意力集中,认真观察周围的作业环境,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中的相关内容,有效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事故二中虽配备了监护人员,但监护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未及时制止操作人员的冒险行为。
(二) 、对机械设备管理的要求
1、租赁设备时必须审查出租方的相关资质,出租方应具备与出租设备相适应的营业执照。
2、签订设备租赁合同时必须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3、建立“机械设备进出施工现场登记制度”,机械进入或离开施工现场必须经过项目部负责人许可。
4、对进场设备必须进行验证(设备出租方、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设备管理员、安全员等必须参加),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垂直运输和吊装、提升机械设备还应当出具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证,形成相应的验证资料。
5、建立健全“机械设备保养制度”,明确各类机械的保养内容、保养周期、责任人,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并留存保养记录,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状态。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报警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应完好齐全,有缺损时应及时修复。安全防护装置不完整或已失效的机械不得使用。
(三) 、对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
1、对操作人员及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 使全员了解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理念并留签字记录。
2、根据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时给操作人员、监护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中要交代清楚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时的操作规程、危险因素、事故应急措施,双方签字并留有记录。
3、大型机械作业一定要做到“一机一人”监护;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员与操作人要有固定明了的沟通方式。操作人员要服从监护人员的指挥;监护人员要手持警示棒或红旗(夜间必须持警示棒)。
4、实行多班作业的机械,应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接班人员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工作;不能随便更改机械操作手。如:市政施工中常见的顶管作业一般都是24小时作业,顶进过程中高程、中线、土质、含水量、含氧量、有害气体等随时都在变化,交接班制度的落实尤为重要。
5、施工管理人员应为机械作业提供道路、水、电、机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的条件,并消除有碍机械作业的不安全因素。夜间作业应设置充足的照明。
6、机械集中停放的场所,应有专人看管,并应设置消防器材及工具;大型内燃机械应配备灭火器;机房、操作室及机械四周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7、合理组织施工, 确保每班有充足的现场管理人员,确保作业人员有充足的睡眠。
8、制定并严格落实“施工现场违章违纪处罚办法”、“施工现场隐患举报奖励办法”,动员员工及时发现并制止作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将各种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总之,机械设备在给我们施工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周围人员造成伤害风险的不断加大,一起起的机械伤害事故警示着我们必须严把人员的岗前培训关、接受交底关、服从现场管理关等,严把设备的进场验证关、强制检测关、日常保养关等, 严把施工现场的入场安全教育关、作业前安全交底关、专人监护关、交接班关等,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机械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机械设备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道路养护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2]《市政工程安全员培训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