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当前高层建筑消防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强化源头防范,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规范要求、提高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标准化长效管理效能、提升高层建筑自身管理水平等具体管理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措施 
  根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及2层和2层以上的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厂房或库房,都属于高层建筑。目前一般高层建筑主要的建筑材料有三种,分别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体系大致分为7种形式,分别是:框架体系、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支撑结构、筒体结构、巨型结构、其他结构,如空间桁架结构、悬挂结构等。高层建筑内部固定消防设施主要包括: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安全疏散设施、防火分隔设施和防排烟设施等。 
  当前,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运行完好率普遍较低,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六大系统的坏损现象较为严重,防排烟系统、火灾应急照明系统坏损率比较高。火灾报警系统中大量的探测点被隔离、遮挡,个别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警及故障报警一直存在,不能及时复位、排除。从系统的联动功能来看,不少单位不能通过消控中心自动联动防排烟、火灾应急照明、防火卷帘等系统,系统完好率比较低。部分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防火门被损坏且常处于开启状态,疏散楼梯间及前室改为储藏室,安全疏散通道不畅,在通道上设置防盗门、卷帘门,甚至将通道大门一锁了之,牢牢封堵逃生的安全通道,仅留下一个通道给人员出入。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失效成摆设,已成为高层建筑防火的“致命伤”。 
  (一)强化源头防范,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规范要求,提高消防监管效能。加强新建、改建、扩建的高层建筑的前置审批,确保防火间距、消防车道、自动灭火、防火分隔、引导疏散、扑救空间等硬件设施设置到位,特别要协调规划部门控制容积率,合理规划停车场,避免车辆停放占用消防车道。建立多元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高层建筑建设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资质评价体系和获取程序,形成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工作质量与资质挂钩机制,推动各自职责有效落实。强化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明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管等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落实建筑构件防火性能及消防产品质量现场检验,用火、用电现场规范管理,消防车道、消防供水现场规范设置等措施,保障施工现场具备消防安全条件。严格高层建筑外保温材料监管。根据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严把审验备案关,加大外保温材料的监管力度,建审、验收科将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不低于A级作为审批合格的前置条件,法制科将新建建筑的外保温材料列入必抽检项目,从源头上选用经过防火测试合格、绝缘隔热的材料,推广应用无机阻燃性外墙保温材料,确保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 
  (二)提高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标准化长效管理效能。对存在火灾隐患或消防违法违章行为的高层建筑,要进行广泛的公示和曝光,要综合应用行政、法律、舆论等措施提高其违法成本,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规避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相关场所,努力形成广大高层建筑业主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范自身消防安全管理的氛围。大力发展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消防设施维保、专业消防保安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消防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评定、服务质量评价等市场机制,着力强化中介机构日常监管,积极引导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提升高层建筑自身管理水平。通过对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分期分批进行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协调住建部门将物业公司消防管理能力纳入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审查内容,将消防知识和技能纳入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认定、保安培训的内容。有计划地对高层建筑物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消防培训,提高物管人员的消防管理水平,解决为什么要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加强对高层建筑内的使用单位和人员的全面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使他们真正了解消防管理工作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为了大家的利益出发,应当积极配合消防部门做好消防工作,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周林森.某超高层酒店生活及消防给水系统设计[J].2010(4):135-136. 
  2.李石平.对多层商住楼消防给排水设计的思考[J].建筑与工程,2008(6):93. 
  3.韦明学. 高层建筑烟气蔓延规律及防范设计[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