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环境保护探析

1柘城县2014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概况

柘城县2014年计划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居民人口7.33万人,其中氟超标4.43万人,苦咸水2.25万人,污染水0.65万人;以及0.56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问题。工程形式采取打深井集中供水,通过新建水厂或管网延伸的形式向用户供水,已建成工程水源井能够达到设计供水能力,供水设备和输水管网运行正常。柘城县2014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共建设7处工程(4处水厂供水,3处管网延伸供水)。水厂集中供水工程4处分别为:陈青集沈庄水厂集中供水工程、申桥水厂集中供水工程、老王集水厂集中供水工程、胡襄水厂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供水工程3分别处为:岗王水厂管网延伸供水工程、远襄水厂管网延伸供水工程、大仵水厂管网延伸供水工程。项目涉及陈青集6个行政村,洪恩乡4个行政村,申桥乡7个行政村,老王集乡10个行政村,胡襄镇10个行政村,远襄镇1个行政村,惠济乡1个行政村,大仵乡4个行政村,共计8个乡镇的43个行政村。学校供水工程涉及16所学校。

2工程中水源选择及水源保护

2.1水源选择

2.1.1水源选择的原则和要求水源选择的原则是:用地表水做水源时,枯水期流量的保证率应不低于95%;以地下水做水源时,其取水量应小于允许开采量。水源水质要求:地下水水源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的要求;地表水水源水质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2.1.2地表水水源2.1.2.1水量分析据《柘城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2012)提供资料统计分析,全县地表水资源量约为6690万m3,项目区地表水资源量为143.96万m3。根据本项目区特点,降雨60%以上集中在6-8月份,而本区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地表水流量保证率达不到95%。2.1.2.2水质分析项目区内的河流属淮河流域涡河水系,主要有惠济河、永安沟等,属季节性河道,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影响,项目区内各河段地表水污染十分严重,丰水期和枯水期污染状况无明显改变,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类别常年大于Ⅴ类,污染较严重,有害物质有不同程度超标,已不能作为饮用水水源。2.1.3地下水水源2.1.3.1水文地质概况项目区地层岩性以粉土、粘土细砂为主,含水层主要位于392~441m之间,含水层均为细砂层,属中等透水层,水质较好。浅层地下水属第四纪全新统潜水,项目区受气候、地质、人为因素影响,浅层地下水含氟、含盐严重超标,部分地区污染严重,已不适于人、畜饮用。2.1.3.2地下水水资源评价据《柘城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2012)提供资料统计分析,柘城县浅层地下水资源量约1.14亿m3。项目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约245.76万m3。目前饮用浅层地下水,水质经商丘水环境监测中心化验分析,存在着不同程度高氟、高盐、苦咸水现象,已不适合作为农村安全饮水水源。本工程为生活取水,项目区地质条件简单,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50%,根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划分参考指标,本工程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机井技术手册》,项目区深层地下水容积储存量计算公式如下:Qf=μFHQf—容积储存量(m3);μ—含水层给水度,0.15;F—项目区含水层分布面积,本期为2.62×107m2;H—含水层厚度,28.90m。Qf=0.15×2.62×107×28.90=11373(万m3)开采系数取10%时,项目区内深层地下水容许开采量=11373×10%=1137(万m3),本期项目区需水量为30.58万m3/年,工程设计年限为15年,总需水量为458.65万m3,总需水量小于地下水容许开采量。2.1.4水源论证及水源确定综上所述,通过对地表水、地下浅层水和地下中、深层水的分析,深层地下水是本项目比较理想的水源,水量可靠、水质合格、取水方便、便于管理,因此确定本项目饮水水源采用深层地下水。

2.2水源保护

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是一项民心工程。为确保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保证水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切实抓好水源保护的管理工作。在离水源1000m以内的地方,严禁建设任何有污染性的厂矿、企业,以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应坚决搬迁或关闭。各级水利、建设、环保、卫生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农村自来水的水源和水质监督管理工作,要定期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生活饮用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沟的挖填会对原有地形地貌有所影响,譬如减少植被覆盖,导致土体抗蚀指数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土保持能力,因此,在工程不稳定边坡主要采取播草籽、临时拦挡等措施减少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3工程中对环境的保护与措施

3.1水环境的保护

本工程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项目,是开发利用中深层地下水,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开采量。在合理水价机制的作用下,农村居民的节水意识很强,用水量和开采量一般相对较小,不足以对中深层地下水造成不良影响,更不会导致地质和水环境的恶化;但是如果管理不善,造成中深层地下水超采,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中深层地下水将受到污染。开采利用浅层地下水,对环境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长期抽水,地下水位降低,将对周围农业灌溉用水产生不良影响;但只要对河道作好拦蓄工程,处理好地表水、地下水使用关系,也可避免上述不利影响。因此,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重视科学规划,合理布置机井位置,并采取工程和管理等各种措施,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保护,并及时回补地下水,保持地下水资源采补平衡,这样有利于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2生态环境的保护

该项目工程建设无移民、无污染、无淹没,且无植被破坏情况,基本上不占用耕地。开挖管道沟槽,并及时填埋,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随着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动农村改灶、改厨、改厕和改造环境工作的开展,农民的卫生习惯也将有较大改观,通过养花种树,美化庭院环境,可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将发生较大变化。

3.3社会环境的保护

项目区许多村庄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发病率较高,经济贫困,人心不安。工程实施后,避免了乡邻之间因争水用水而产生的大量矛盾和纠纷,减少介水疾病,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农村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文明,人们安居乐业、安定团结,一心一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3.4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如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将对周围土壤环境、河流水质和空气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易导致疾病传播。生活污水要集中排放,以防止蚊蝇滋生,要及时对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处理。

4总结

饮水不安全严重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饮水安全已成为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柘城县水利局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新型社区建设相结合,科学选择水源,加强环境保护。柘城县2014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可改善当地农民饮水条件,减少饮水不安全引起的发病率,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稳定社会、稳定民心。

第二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探析

1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运行管理机构滞后

自河南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有一些县市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机构不是太健全,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专职人员负责。如新蔡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工作基本由新蔡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局兼管,由于人员少,又要负责工程建设,大量的建后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1.2重建设轻管理

当前,在河南省很多农村地区都推广了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但很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后期运行情况不是很理想,由于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导致很多饮水安全设备老化,一些设备损坏后无人维修,这样不仅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会造成资金的损失。如河南省信阳地区的某个农村,因为忽视了后期的管理,工程建设完成投入使用2-3年后,很多用户的自来水就断流了,造成资源的浪费。

1.3人员缺乏,素质低

由于未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很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都不高,而且老龄化情况比较突出,需要不断提升和强化。有些单位的管理人员是临时配备,素质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因此无法做到专业化管理,影响工程的长效运行。

1.4农村居民用水收费意识不强

在河南省的不少村庄的居民用水收费意识不强,认为高水价导致自来水安装率低,工程效益难以发挥,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还有一些村庄实行水费包费制,这样导致村民用水不节制,造成了水资源浪费。

2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

河南省各市县都要严格落实《河南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精神,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为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范化管理,各市县水利局要成立并完善供水中心,要统一管理全市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建后运行管理,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各乡镇成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本辖区内供水工程的管理。另外,明确分管,像集中供水厂由县级供水中心或所在乡镇管理,供水站由所在村庄负责管理。

2.2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制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好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发挥效益是目的。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还要制定与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中供水站管理暂行规定》《用水户协会章程》《卫生管理制度》《水质监测制度》《安全运行制度》《供水设备检修制度》等一系列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的运行与管理。在制定管理制度和明确管理主体的时候,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明确各级管理站管理职责及分工,通常来讲有三种情况:首先,规模大,跨村的供水工程,就需要广大居民共同参与,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对供水工程实行全面、严谨的管理;其次,规模小,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供水工程,经过民主协商之后,成立合作小组,共同承担工程的运行、维护等管理责任;最后,对一家一户的水窖、水池等小型供水工程,就可以制定居民“自建、自管、自用”的管理制度。

2.3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加强水费管理

为使工程正常持久运行,必须对水费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统收统支,水费征收实施全成本水价。要研究出台合理的水价政策,制定水价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二是根据使用性质,按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经营性用水、特种行业用水、行政事业用水等四类分类定价原则;三是实行阶梯式水价原则;四是根据各地测算,农村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应当是净资产利润率6%-10%;五是实行听证会和公示制度。要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管理和使用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征收的水费主要用于水厂的人员工资、福利费和抽水电费消毒费、工程维修、更新改造和扩大供水面积等必要开支,达到“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目的。

2.4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的监督管理

为保证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制定一系列的督查措施,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另外,要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农村用水协会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的重要监督组织,充分发挥好协会的监督职责。还要发挥农村用水热线电话的作用,搞好群众监督。群众意见、评价最能反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的优劣,要制订政策、采取措施,保证群众能够有效的发挥管理监督作用。

2.5加强宣传

通过大众媒体、有关部门及一些科普读物,开展全面性的宣传工作,向农民用水户传播饮安全水重要性,饮安全水知识,灌输节约用水意识,培育有偿用水行为等宣传内容,强化农村居民以及社会人士对安全饮水的重视度,呼吁他们参与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来,营造饮水安全长效机制的氛围。

2.6落实人才培养

要保障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还需要全面落实人才的培养,避免因为人才缺乏的问题导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受到影响。一方面对农村饮水安全从业人员、饮水户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强化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提高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年轻的技术人员,逐渐改善技术人员老龄化的情况,整体提升技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另外,还可以实行饮水安全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障运行管护的工作质量。

3总结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因此,河南省在推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工程建后的管理工作,既要给农村居民提供安全用水、健康用水的保障,又要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发挥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第三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概述

1软件服务滞后

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较低,不能适应日常工程维护和管理的要求,造成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的现象时有发生。水质安全管理有待完善。界首市48处水厂,目前均没有配备水质化验室。水质检测仅采取委托方式,由界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各检测一次,遇有异常情况临时加测,日常水质很难保证。后期维护堪忧。界首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中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新建水厂短期内能够保持收入略大于支出态势,保证正常供水。但从长远来看,工程管理往往呈现出受益多、投入少现象,全市48处水厂、2000×104km供水管线维护仅靠市财政每年10-15万元的工程维修基金,只能是杯水车薪。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措施

2.1政府层面

(1)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全市电视公益广告、新闻报纸、互联网、宣传册、宣传单、宣传栏、各类古会、现场会,甚至农忙、午收期间的田间地头等,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着力提高农民对饮水安全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引导改变农民传统用水方式,树立水是商品的正确用水观念。(2)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近年来,界首市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一致认为: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并逐步建立与各乡镇、各主要供水厂联网的农村供水信息化平台,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动态管理,是界首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努力方向。既可以解决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可为各级政府、水利部门和群众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为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决策支撑,特别是在出现旱、涝、洪、毒等时,能及时、科学调度,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3)加大运行、维修管理基金投入。2015年初,界首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修基金已到位45万元,专项用于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

2.2工程层面

(1)科学规划。一方面,要全面加强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在工程设计初期,就要全面考虑长效运行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在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安装水表远程抄表系统等管理设施。另一方面,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初期,就要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因地制宜地采取符合界首实际的工程措施。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至2015年末,界首市计划解决59.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达到全市农村人口总数的94%。自2016年起,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和“十三五”提质增效需求情况的通知要求,推动实施全市规模以下小型供水工程的并网、改造。(2)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责任。由于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至今没有一个固定和成熟的管理模式,界首市在运行管理中不断探索,明确指出:工程良性运行和长期持续发挥效益的制度基础就是要产权明晰、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对于不同形式的农饮工程不同对待:单村供水工程,可以由村委会直接或采取其他方式管理;以社会效益为主,并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乡村供水工程,鼓励组建管理实体,按照企业模式运作;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乡镇供水工程,则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来进行管理。(3)明确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提高参与度。推行农民用水户参与是界首市构建农饮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的核心。农民是农饮工程的最终受益人,必须明确农民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扩大农民自工程建设开始,贯穿全部运行管理过程始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期调动和鼓励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只有用水户高度、全过程的参与,才可以唤起用水户的责任感、拥有感、主人翁意识,确保对农饮工程项目的高度认同,消除损害工程可持续性发挥效益的人为因素。(4)强化饮水安全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是界首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其中水质更是重中之重。界首市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含氟量历史超标的实际情况,计划2015年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结余资金,通过对全市小水厂的更新改造,上马一批除氟设备,或者采取与具备除氟设备的规模水厂联网的方式,实现全市水厂水质全面达标。目前,正在进行前期摸底调查。其次,严格水质检测,按要求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等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水厂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按照全省统一安排,界首市目前正在实施依托界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工作。

3结束语

目前,界首市已着手对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长效管理试点做法进行调研、评估,将针对存在问题,不断完善长效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管理“保驾护航”,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第四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分析

1检验方法

质量控制为保证监测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元江县CDC于1998年12月首次通过计量认证,2011年4月实验室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采取了从接样、实验室检测分析到数据的审核全过程均有严格质量保证措施制度[3]。

2结果

2.12008-2013年水样检测结果

2008-2013年检测的824份农村饮用水水样检测结果显示,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中的色度、臭和味、铁、锰、砷、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及毒理学指标及重金属指标均合格(见表1)。不合格指标为浑浊度、肉眼可见物、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7个项目,其合格率分别为88.71%、82.28%、90.0%、69.42%、19.05%、12.90%和8.11%(见表1)。

2.22008-2013年各年份水质检测结果

2008-2013年共检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饮用水824份,所检测指标全部合格水样为147份,水样总合格率为17.84%,2008-2013年各年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2,P<0.05)。2008-2013年枯水期与丰水期监测水样的合格率分别为25.24%和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09,P<0.05),见表2。2008-2013年各年份出厂水与末梢水检测结果2008-2013年出厂水与末梢水监测水样的合格率分别为24.27%和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74,P<0.05),见表3。

3分析与讨论

良好的饮用水是人类健康生存的必需条件。受污染的饮用水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农村饮用水安全既是居民生活健康基本要求,也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4]。通过6年的监测检验,元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总体状况较好,未发现高氟、高砷水,苦咸水的现象。各年度水样检测合格率基本呈上升趋势,2012年最高达24.38%,但与其他地区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相比较,则处于较低水平[6]。总合格率偏低,仅达17.84%,主要是受微生物污染严重,水质卫生状况较差,辖区内居民饮水质量不容乐观。

3.1水质受微生物污染严重,存在水源性肠道疾病流行的风险

监测结果显示,元江县未发现高氟、高砷水,苦咸水的现象,所有水样监测指标中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中的色度、臭和味、铁、锰、砷、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及毒理学指标和重金属指标均合格。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浑浊度、肉眼可见物、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这7个项目,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偏低是影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的主要原因,存在水源性肠道疾病流行的风险[5]。造成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超标的主要原因是:①部分饮水安全工程的集中式供水设施水源未划定水源保护区,农村畜禽养殖放牧无规划;②各安全饮水工程点无消毒设施设备,消毒药品准备不足,没有专职人员,未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95%的饮水供水模式是原水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往用户的供水方式,即为未处理的集中式供水,仅在丰水期期间,不定期投放消毒灵片进行消毒,消毒频率和有效消毒浓度均不符合要求;③缺乏有效监督和指导,部分蓄水池为敞开式,无安全标识,未加盖加锁,为安全用水埋下隐患。

3.2枯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质

监测结果显示,元江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枯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这可能是枯水期天干物燥,少雨,而丰水期多雨湿润,加之农村大部分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均未作处理,随意堆放排放,在丰水期受雨季的影响,经大量的雨水冲刷,致使水源点存在有害物质或生物的过多繁殖高于枯水期的原因所致。

3.3出厂水合格率高于末梢水监测

结果显示,元江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饮用水的出厂水合格率明显高于末梢水,这可能与供水点到居民用水点的距离和蓄水时间长短有关。末梢水管网中可能有杂质沉积、藻类和微生物滋生,加之出厂水未进行有效消毒,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有利于水中的细菌大量繁殖。

4建议

为有效预防控制水源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建议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集中式供水工作,特别是水利部门与卫生部门要加强协作,在水源选择、工程选址等方面加强沟通,从源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突出问题[7]。对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政府补助与村民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城市或农村自来水厂管网的覆盖范围。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搞好个人卫生和生活环境卫生,辖区居民的生活垃圾、污水按规定进行处理排放,防止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对水源的污染,同时使农村居民养成不喝生水、喝开水等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8]。家禽、家畜圈养,不要放养,划定水源保护区,禁止在水源处进行其他污染性作业等相关活动,各相关部门要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9]。各饮水安全工程点要对饮用水管理人员进行饮用水安全知识培训,加大供水点的技改力度,对老化破损的管道进行更换,增加消毒设施,规范生活饮用水的消毒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的消毒管理制度和措施,并指定专人管理,按相关的饮用水消毒方法进行严格消毒,以控制和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确保当地群众饮水安全。

第五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供水情况

2004年以前,金塔县累计建成23处基本安全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涉及5乡4镇、15,606名农村居民的饮用水问题。供水工程水量和水质基本符合农村饮用水标准,由受益村组集体管理,实行有偿供水、按人收费,水价0.80~1.50元/月•人,户均年支付水费约33~63元,不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这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使用水塔或压力罐进行供水,供水时间每天2~4h。自2005年实施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截至2014年12月底,金塔县共投资6,292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35处,新打水源井32眼,铺设UPVC输水管线1,507km,解决了全县5乡5镇、28,615户、102,294名农村居民及22所农村学校11,689名学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这些供水工程的水量和水质均能满足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需求。供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水价1.00~2.00元/m3,户均年支付水费约52~104元,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左右。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使用的是变频调压设备,通过UPVC输水管线进行供水,供水时间为每天4~18个小时,根据各受益区用水量情况和农村居民承受能力而定。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58处,饮用水源均为地下水。其中:单村集中供水工程42处,受益农村居民12,988户45,711人,单个供水规模为65~300m3/d,主要分布在金塔、东坝、大庄子、鼎新等乡(镇),供水工程由受益村组集体管理;联村供水工程16处,受益农村居民20,085户72,189人,单个供水规模为87~909m3/d,主要分布在三合、中东、西坝、古城、航天、羊井子湾等乡(镇),由受益村农民用水者协会或乡(镇)人民政府管理。

二、取得的成效

1.饮用水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实施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金塔县兴建了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县5乡5镇、117,900人已经全部吃上了干净水、放心水、安全水,水源保证率达到100%。过去由于饮用水源水量不足和水质超标导致地方病流行的情况,已经从源头上得到了根除。特别是羊井子湾乡,是一个移民乡,全部来自靠天下雨、靠天吃饭的偏远山区。1996年移民到金塔县后,吃的水是机井里提灌、从沟渠里流过来的,然后又储存到水窖里的不干净水。群众饮用水,不但水质不达标,而且含有大量细菌、寄生虫。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2年全乡5,408名农村群众和586名学生全部吃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2.生活条件显著提高以前,农民群众在寒冬酷暑、冰天雪地的日子里,排着长队,蜂拥拉水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现在待在家里就能够吃上干净的自来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发展农业经济,洗衣机、热水器等开始在农村中普及。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受益群众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称为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爱民工程”,基层干部称之为“三个代表”在基层最直接、最现实的体现。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成后,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的要求,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办公室及时与工程管理单位办理了移交手续,明晰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了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但从目前已建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来看,运行当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主要表现在:1.管理机构不健全,履行职责不到位。各管理单位不按照制定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定期巡查制度不健全,部分供水工程没有运行记录和供水台帐,供水档案不完整,不按规定提取折旧和维修基金,工程的管护维修隐患很大,长期运行难保障。缺少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对全县建成的各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全面管理。2.管理单位繁杂,管理方式混乱。供水工程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跨行政村工程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单村工程由村用水者协会管理,接城市自来水的由县供水公司管理,还有的委托、承包给私人经营;各管理单位采用的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实行按方收费,有的实行按人口缴纳年费,有的实行采用基本水费+按方收费的方法管理,供水时间长短不一。3.供水水价偏低,管护经费少。供水水价参照《乡镇水价核定原则(试行)》本进行供水成本核算,水价不含还本付息成本、税金,享受优惠政策,不计算盈利成本。供水电价执行农业灌排电价0.41元/度,工程水费收入只能够维持日常管理,部分供水工程批复的供水水价在1.50元/m3以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上涨,人工费用的增加,工程设施的逐步老化,收取的水费只能维持运行电费、人员工资及日常维修,重大维修和设备更换还需村委会或乡(镇)政府补贴;另外,不同供水规模的供水工程,水价相差较大,农民群众错误地相提并论,意见颇多。4.管理人员素质低,缺乏操作技能。各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受益区农户,文化程度不一,没有经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设备操作不熟练、不全面,特别是对二氧化氯消毒器的操作不了解,有的供水工程管理人员还经常更换,出现停水、停电等问题时不能及时操作,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群众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5.水质检测机构不配套,检测能力弱。我县共建成的58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分布在境内5乡5镇,水源保护区全部经县政府批复。按照《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与水质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县政府批复成立了“金塔县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中心配备水质检测人员2名,但监测中心人员不够健全,经费无保障。监测中心需要对全县所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抽检,常规检测指标为42项。目前,监测中心没有配备专业检测人员,检验设备性能达不到检测42项指标的要求。

四、对策和建议

根据供水工程近十年运行情况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的对策和建议:1.尽快成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管理总站,明确供水总站的性质,明晰各供水工程产权,建立管理责任制度,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全面负责金塔县各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工作。2.由县级供水管理总站规范各项管理制度,正确行使职责,监督各供水单位严格执行《金塔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加强对工程供水水源保护区和工程管护范围的保护措施,并经常巡视,及时处理影响水源安全的问题。建立健全水质检测等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做好每天的水量、水质及设备运行情况的值班记录。3.根据各供水工程受益区的实际情况,规范和制定合理的管理方式、供水时间,应该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用水者协会管理的,必须明确其责任主体,履行各项职责,确保农民群众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4.在充分考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公益性和特殊性,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工程供水规模的大小,坚持成本加微利的原则,由县政府统一核定阶梯水价。供水成本核定按照《甘肃省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定暂行规定》执行,供水价格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水费收缴后,按规定提取维修费、折旧费和大修费,并存入专用帐户,专款专用。管理单位实行独自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水养水,并定期向受益区农民群众公布水费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5.各供水管理单位要明确管理人员,不能随意更换。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管理总站要指导和监督各供水单位的管理工作和运行情况,并建立管理人员人事档案,定期开展工程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创新工作经验,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做到工程设施和设备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工程能够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6.争取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办公经费来源,落实工作人员编制问题,培训检测知识和技能。向上级水利部门多方筹措资金,完善水质监测中心检验设备购置,提高监测中心检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指标的能力。

第六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

1集中联片,分期实施

鹿邑县本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的原则,合理安排年度实施计划。工程建设模式由前期的单村供水、联村供水发展到建设乡镇集中供水厂。计划到“十二五”末,建设乡镇集中供水厂21座,目前已建成20座,2015年以前完成太清和涡北供水厂。同时,利用已建供水厂管网延伸扩大供水人口,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2存在问题

2.1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农村自来水的普及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吃自来水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目前国家重点解决的是规划内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不在规划内的群众强烈要求吃安全水,因受资金限制,难以解决,伤害了群众的感情。2.2部分管道需要升级改造前期兴建的供水厂主管道没有按全乡供水考虑,仅按当时批复的供水人口规模设计,主管道较细,随着管网延伸和供水规模扩大,导致个别村庄出现供水不正常现象,急需对现有主管道进行升级改造。

2.3大修资金不足

目前,全县已建水厂供水基本正常,但是,前期建设的水厂已经开始出现部分设备老化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维修或更新改造,长期带病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正常供水。虽然从水费中提取了一些大修基金,但是,远不能满足设备维修和更新改造需求。

3解决对策

3.1努力扩大供水规模

把解决规划外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积极申报工程项目,争取纳入国家投资计划。在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县财政增加投入的同时,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利用一事一议政策,引入市场机制等,多方筹措资金,对已建水厂进行管网延伸,扩大供水规模,尽早实现户户通上自来水。

3.2搞好已建水厂升级改造

对规模小,主管道细,供水能力不足的供水厂,聘请设计单位进行优化设计,筹措资金,逐步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供水能力,实现乡镇供水全覆盖。

3.3强化管理,提升效益

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发挥效益是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加强运行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运行管理新模式,健全运行管理新机制,在提升社会效益的同时,增加大修基金的提取和积累,加上财政支持,保证工程设施的大修和更新改造,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真正让群众长期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4结语

鹿邑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已有50余万农村居民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有效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了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没有解决,且前期已建工程,部分设备设施有待升级改造。因此,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应采取得力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在千方百计尽早实现户户通的同时,注重建管并重,确保工程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