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监理控制
7.7.13.1施工测量监理的意义
施工测量是把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测设在地面上,设置标志作为施工的依据,以衔接和指导各工序间的施工,它贯穿着施工全过程。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质量事前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因此,要做好施工工程的全面监理工作,应加强和做好施工测量的监理工作。
拟建工程项目为一个群体建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轴线关系相对比较复杂,施工测量工作比较重要,参建各方均应予以重视。
7.7.13.2施工测量监理控制的内容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基本上可划分为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两个阶段控制,工作内容可分为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测量控制、沉降观测等几个方面的监理。监理工程师应做到事先指导,跟踪监督,严把质量关。督促承包人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规范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及相关技术规程,合理组织测量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保证施工测量质量。
7.7.13.3施工准备阶段测量质量控制
(1)要求施工单位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了解工程的总体布局及全貌,审查与测量有关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轴线图和结构施工图等图纸。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测量技术方案。要对整个工程平面布置和标高控制等全面考虑。
(2)检查施工单位测量工作的人员配备情况。测量人员配备要能满足该项目测量工作的需要,应配备专职测量人员,并具有测量工作的资质和经验。要求施工单位对测量人员进行报审岗位证书和一定专业工作经验,与之配合的操作工人必须是经过培训的技术工人。
(3)测量拟选用的仪器(性能参数、型号、数量)、工具恰当,能满足测量质量要求的精度,所有测量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送法定的计量器具检定部门进行检校,检定合格方可使用,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检定合格证的复印件。
(4)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测量方案
1)测量方案技术上必须可行,符合现场的条件,不会在实际操作中因遇到难题而改变测量方案。
2)测量方案在操作上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拟采取的测量方法科学,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测量质量。
3)测量方案要有可靠的检查复核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改正。
4)审核其测量放线的数据和测量计算书是否正确,绘制的测量放线简图与总平面图和建筑基础平面图是否符合。
(5)测量仪器的使用操作应实行“人机固定”原则,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按程序操作,并经常检查仪器的性能、偏差等,发现问题及时送检校单位检校。
经纬仪的检定周期是1~3年,水准仪的检定周期是1~2年,钢尺的检定周期是1年。
(6)测量尽量避免在烈日暴晒、大风天气、强光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作业,以免发生错视,保证测量的精度。
(7)参加或检查由建设单位主持的测量控制桩位和水准基点的移交工作:
1)现场逐点转交各控制点的坐标、高程等资料。
2)会同施工单位在14天内对所有移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计算,发现错误后,由业主通知原测量单位与各方人员共同复查,确认错误后作出纠正。
3)交接桩位和水准基点工作结束、复核完毕,确认无误后施工单位方可开始现场的测量工作。
4)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各控制点的保护工作,直至工程竣工验收。
(8)审查复核施工单位建立的施工控制网
1)平面控制网的控制要点:
①平面控制网的确定应与设计总平面相一致。
②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可采用三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的布置很不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地势平坦建筑物众多且布置较规则的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地面平坦而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则可布置成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
③场区平面控制网等级、精度的有关规定:
a.建筑场地大于1km2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b.建筑场地小于1km2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c.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
一般工程总平面布局较为规整时,应采用建筑方格网,精度为二级,方格网的设置要根据建筑总平面图上的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的分布,结合施工平面图和场区的地形因素先确定方格网的主轴线再全面布设建筑方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