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关于极端天气监理实施细则的参考模板,供您结合实际项目调整使用:
极端天气监理实施细则
一、总则
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暴雨、台风、高温、大雪、雷电等极端天气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安全、设备设施完好及工程进度可控,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及项目建设相关规范,制定本细则。
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 [项目名称] 施工阶段极端天气的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及监理管控工作,涵盖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协同管理。
编制原则
坚持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快速响应、协同联动” 原则,通过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评估,降低极端天气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二、极端天气分类与预警级别
极端天气分类,包括但不限于:
暴雨 / 洪涝:日降雨量≥50mm 或连续多日阴雨导致内涝风险;
高温:日最高气温≥35℃且持续 3 天以上;
台风 / 大风:风力≥6 级(风速≥10.8m/s)或发布台风预警;
大雪 / 冰冻:累计降雪量≥10mm 或路面结冰、低温冻害;
雷电 / 强对流:发布雷电预警或伴随短时强降水、冰雹等。
预警级别
参照气象部门标准,分为四级(Ⅰ 级为最高,依次为 Ⅱ 级、Ⅲ 级、Ⅳ 级),对应红色、橙色、黄色、蓝色预警。
三、监理职责与组织架构
监理单位职责
审核施工单位极端天气应急预案,监督预案演练及资源准备;
检查施工现场极端天气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下达整改或停工指令;
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做好应急响应,跟踪处置结果。
应急组织架构
成立以总监理工程师为组长的极端天气应急监理小组:
组长:全面统筹极端天气监理工作,决策重大事项;
副组长:协助组长落实具体措施,对接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
现场监理组:负责施工现场巡查,记录隐患并监督整改;
信息联络组:实时收集气象预警信息,传达指令并汇总反馈。
四、极端天气预防与监理要点
(一)事前预防措施
预案审核
要求施工单位制定极端天气专项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预警机制、物资储备、人员转移路线等;
检查预案是否经专家评审,是否与地方政府、建设单位应急体系衔接。
现场准备工作监理
排水系统:检查基坑、场地排水设施是否畅通,防洪沙袋、抽水设备是否到位;
设备设施:督促施工单位加固塔吊、脚手架、围挡等,切断露天电源,覆盖易损材料;
人员保障:核查施工单位是否配备防暑降温药品、防滑防冻物资,是否开展极端天气安全培训;
物资储备:检查应急物资(如发电机、照明设备、急救药品)是否按计划储备,定期更新。
日常巡查重点
关注气象部门预警信息,提前 24 小时通知施工单位启动防范措施;
检查施工单位值班制度,确保极端天气期间通讯畅通。
(二)事中应急响应
预警分级响应
蓝色 / 黄色预警(Ⅲ/Ⅳ 级):
要求施工单位加密现场巡查,暂停高空、露天危险作业;
监理人员现场监督,记录隐患处理情况。
橙色 / 红色预警(Ⅰ/Ⅱ 级):
签发《工程暂停令》,责令全面停工,组织人员、设备撤离至安全区域;
联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检查停工措施,重点排查易发生事故的薄弱环节。
现场应急处置
发生险情时,监理单位立即上报建设单位及相关主管部门,配合施工单位启动应急预案;
监督施工单位抢险过程,确保救援措施符合安全规范,避免次生灾害。
信息报送
极端天气期间,实行 “零报告” 制度,每日 17:00 前向建设单位汇报现场情况;
突发险情时,第一时间电话报告,1 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
(三)事后恢复与评估
复工条件审核
极端天气结束后,监理单位检查施工现场:
设备设施是否完好,排水是否畅通,是否存在漏电、坍塌等隐患;
施工单位是否对人员进行复工安全交底,是否修复受损部位。
符合复工条件的,签署《复工审批表》;不符合的,要求限期整改。
总结评估
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对极端天气应对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完善应急预案,更新应急物资清单,为后续类似灾害应对积累经验。
五、附则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适用于 [项目名称] 全过程监理工作;
未尽事宜,参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执行;
本细则由监理单位负责解释与修订。
附件
极端天气预警信息记录表
施工现场防范措施检查清单
工程暂停令 / 复工审批表模板
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以上模板可根据项目特点、地域气候特征及行业规范进一步细化,确保针对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