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存在很多难查、难管、难落实的质量通病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处理及预防?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难查
施工中,很多问题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有些没有经过实地测量,有些被埋在隐蔽工程里,还有一些则出在现场管理方面。难查的通病一旦被“跳过”,再想发现就不那么容易了。
隐蔽工程验收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因其隐蔽在内部,是后续工程的基础,要在完工后再进行修改难度较大。隐蔽工程的成本虽然只是全部工程的一小部分,但如果不足够重视,它绝对会加倍回报。
做好隐蔽工程,前期要做好准备,包括人员配置、资料以及施工方案的落实等;中期要确保施工质量满足方案规定,严格按照交底内容操作;后期验收应按标准仔细核查,不可疏漏。
1.准备工作
(1)提前准备好相关文件资料。
(2)隐蔽工程自检合格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人员和工程分管人员,并注明验收时间和内容。
(3)项目经理部要指定专人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的施工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工程隐蔽前对隐蔽部位进行录像或拍照留存。
(4)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由监理人员和工程分管人员签署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后,施工单位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2.验收程序
(1)隐蔽工程自检合格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人员和工程分管人员,并注明验收时间和内容。
(2)隐蔽工程验收必须由监理人员、施工单位施工员及施工班组长共同验收,有必要时要有下一工序施工班组负责人参加。
(3)项目经理部要指定专人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的施工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工程隐蔽前对隐蔽部位进行录像或拍照留存。
(4)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由监理人员和工程分管人员签署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后,施工单位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5)隐蔽工程验收不合格的,经整改后必须重新验收,合格后方可签署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方可允许下一工序施工。
(6)关键部位验收程序:由该项关键部位工程技术主管组织自检,经认定全部符合技术要求后,报分管技术负责人,由分管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部,安质部等相关人员参加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自验合格后由专职质检工程师检查签证认可,报请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验证,验证合格后并签字。
难管
结构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影响,管理工作一旦不到位,很多通病也就“趁虚而入”。作为直接参与建设的施工方,与设计方的沟通协调不到位,对施工班组的管理不到位,都会形成质量隐患。那么“不到位”三个字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结构施工通病,有一部分是因设计原因造成的。在部门或专业之间需要配合时,很多问题悄然而至。作为两方沟通的核心,图纸质量对施工的影响较大。很多设计公司出的图纸,没有完全考虑到施工时的需求,一些本应注明的标记或要求没有提及,会影响后期施工质量。
存在问题:有时隔墙、填充墙强度不好。
解决措施:非承重墙的墙体材料强度等级在图纸中应予注明。
还有一些问题是责任划分较为模糊。一些工作应由谁来负责,施工方与设计方应如何参与并配合,这些是管理方面造成的问题。
存在问题:钢结构、地基处理等需进行二次设计工作责任划分不明。
解决措施:钢结构、地基处理的二次深化设计由总承包负责完成,设计单位必须全力配合,保证工作的衔接。
难管的问题还体现在工程质量上,这与技术交底有直接关系。交底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介绍和资料汇总,细化交底,召开交底大会。在项目管理方面,这三个部分要想完全落实,困难很大,需要大家各司其职。而一旦没有将交底做到位,问题便随之而来。
第一步:介绍和资料汇总
每道施工工序开始前,专业技术负责人根据现场施工特点、图纸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验收质量规范进行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汇总。此时,工程的重点内容应有针对性、有侧重点、有标准、有要求地向下传达,这需要负责人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还需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不至于内容出现偏差或疏漏。
第二步:细化交底
技术负责人对现场的施工班组进行分项、分部施工作业的技术交底。这就像血管的脉络一样,应该有粗有细,有来有回,最终交圈闭环。一旦技术管理人员照搬交底方案,没有完全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没有做好第一步内容的传达工作,则对工人们之后的施工有很大影响。工人们若没有认识到本工程的要求与操作重点,问题多半处在细化交底方面。
第三步:交底大会
技术负责人必须召开专业技术交底会,向各班组长解说技术交底中的现场施工特点、图纸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这一步是基于第二步而来,细化交底不到位,交底大会照本宣科,工人很可能没有领会到交底中的重点内容,促使其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操作,所以很多现象其实是有相互关联的。
难落实
结构工程施工中,很多常见通病很难完全避免,仅仅是各种形式的混凝土裂缝,就够让技术管理人员头疼的了。通病可以防治,防治重在落实,很多问题看似是施工不到位,其实经过上文分析可知,是一系列环节出现了问题。作为施工环节,如何准确施工,而不留质量问题?下面这些重点内容必须要落实到位。
施工要点
(1)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
(2)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
(3)墙体水平施工缝应设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与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与墙交接处以下150~300mm处;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4)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变形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进行保护。
(5)遇水膨胀止水条具有缓膨胀性能;止水条与施工缝基面应密贴,中间不得有空鼓、脱离等现象;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凹槽内;止水条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30mm。
施工控制
(1)结合分项工程做好施工样板,结合经设计审批过的深化设计图纸或施工翻样图,制订质量控制方案,分项工程样板应尽可能地选择在一个区段内,可根据情况分期分阶段验收。
(2)控制大面积施工质量标准不得低于样板段,样板段应作为工程质量的最低标准,各专业应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
(3)建立原材料的检查制度,凡进场材料必须经技术、质量负责人验收,合格品方可入库。
(4)选取的测量仪器、质检仪器须满足检验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