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控制好裂缝的开展。
(一)施工准备
1.材料
水泥: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有抗渗要求不宜使用)。
碎石:粒径由试验室试配确定。
砂:中砂。
水:自来水(饮用水),气温高时宜在水中加冰块。
外加剂:缓凝剂(由试验室试配确定)。
2.作业条件
(1)熟悉图纸,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并且要对工人队组时行详细交底。
(2)配合比已经由试验室试配确定。
(3)各种材料供应应满足连续浇灌的需要,所需机具中振动器、运输工具、串筒等应备足,浇筑前检查其完好情况。
(4)劳动力安排要满足连续施工作业。
(5)模析、钢筋、支架、预埋件和预埋管道等按设计要求安装完毕,并经隐蔽验收检查。
(6)配备发电设备,防止施工时水、电中断,夜间施工需要有足够照明。
(7)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避开雨天浇筑混凝土,必要时准备好防雨设施。
(8)埋设测温装置。
(二)操作工艺
1、石子用自来水冲洗,必要时用冰水降温。
2、各种材料按设计配合比计量投料,控制在允许偏差内。
3、按照石、水泥、砂、外加剂的次序投料,控制搅拌时间不少于120s。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每层厚度小于300mm,浇筑速度要连续保持均匀,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浇筑温度不且超过280C(混凝土浇筑温度指振后在混凝土50~100mm深处的温度)。
5、混凝土养护: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初凝后,用湿润的麻包袋覆盖,覆盖二层,每层麻包袋搭接缝不少于100mm,上下层错开,派专人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以麻包袋湿润为宜,养护期不少于14天。
(三)质量标准
同相应的普通混凝土。
(四)施工注意事项
1.水化热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1)大体只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由于水泥水化热作用所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同部的温度不断上升,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表面与内部混凝土收宿不一致,产生很在的拉应力,而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因此极易出现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夏季要采取降温措施,冬季要保温,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
(2)在原有厚大的老混凝土上或岩石地基上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必须设置隔离措施,避免产生收缩裂缝又称外约束裂缝。
2.处理水化热的措施
(1)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并且要储备足够数量的同一品种水泥。
(2)在保证混凝土等级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少水化热。
(3)采用石子浇水、搅拌水中加冰块降温等办法,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如果在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宜设置简易遮阳装置。
(4)选用级配良好的骨科,并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量,降低水灰比,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5)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宜大于300mm,以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分布较均匀,同时也便于振捣密实。上层混凝土覆盖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6)预埋冷却水管,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温度。进行人工导热。
(7)在岩石地基或厚大的老混凝土层上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可在岩石地基或老混凝土层上浇沥青胶并撒铺5mm厚砂子,或铺二层沥青油毡纸,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
3.产品保护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进行监测,专人检测表面温度与结构中心温度,测温时间不少于14天,前7天每隔4小时测温一次,后7天每隔8小时测温一次,测温过程中如发现温差大于250C时(重要结构200C),要采取有效措施,如覆盖保温等,当温差少于250C时,可停止测温。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易使钢筋产生位移,因上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复核钢筋的位置,并采取措施,以保证位置正确。
(3)混凝土初凝后即覆盖湿润的麻包袋。
(4)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天后,才允许下一工序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

但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地影响结构安全,它都有一个最大允许值。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的一般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3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2mm。

对于地下或半地下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水性能。一般当裂缝宽度在0.1~0.2mm时,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缝可以自愈。如超过0.2~0.3mm,则渗漏水量将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所以,在地下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超过0.3mm贯穿全断面的裂缝。如出现这种裂缝,将大大影响结构的使用,必须进行化学灌浆加固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于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受拉力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在允许限值内,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但却对结构的耐久性有所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控制。

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水泥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2、外界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

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3、 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特别是养护条件)等。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

大体积混凝土所选用的原材料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2、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

3、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4、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

但是,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其它水泥大,在浇筑层表面有大量水析出。这种泌水现象,不仅影响施工速度,同时影响施工质量。因析出的水聚集在上下两浇筑层表面间,使混凝土水灰比改变,而在掏水时又带走了一些砂浆,这样便形成了一层含水量多的夹层,破坏了混凝土的粘结力和整体性。混凝土泌水性的大小与用水量有关,用水量多,泌水性大;且与温度高低有关,水完全析出的时间随温度的提高而缩短;此外,还与水泥的成分和细度有关。所以,在选用矿渣水泥时应尽量选择泌水性的品种,并应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以降低用水量。在施工中,应及时排出析水或拌制一些干硬性混凝土均匀浇筑在析水处,用振捣器振实后,再继续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方案,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分层:

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2、 分段分层:

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不象第一种方案那样集中。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3、 斜面分层:

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五、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温度控制就是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

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3.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均可以有效地控制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

4.保温法是在结构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5. 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掌握住它的基本知识,并根据实际采取有较措施,会使施工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